念奴娇·天丁震怒

金朝完颜亮

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虎颠狂,素麟猖獗,掣断珍珠索。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

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缟带沾旗脚。色映戈矛,光摇剑戟,杀气横戎幕。貔虎豪雄,偏裨英勇,共与谈兵略。须拼一醉,看取碧空寥廓。

白话译文

雪啊,仿佛天兵天将挟着巨怒,将那银子铺成的大海掀翻,将那珍珠缀成的帘子拆散打乱。六角形的雪花滚滚飞舞,把那山中的丘壑起伏填成一片平坦。这雪又像癫狂不已的白虎,以及猖獗横行的白麒麟,一齐扯断了珍珠绳索。还宛如鏖战的玉龙,打得鳞甲满天飘散。

谁曾想起那雄关山岭上,将士在寒风中伫立,雪白的衣带紧粘着战旗的一角。戈矛泛着炫目的颜色,剑戟摇曳着凛冽的寒光,军帐中腾腾杀气萦绕。兵士们如貔虎野兽般雄壮,将佐们个个英勇,都在一起论略谈韬。此情此景下,应当一醉方休,用醉眼看那一片宽旷的碧空高高。

词句注释

  1. 天丁:天兵,一说为天上的六丁神。震怒:大怒,异常愤怒。
  2. 珠箔:即珠帘。
  3. 六出:雪花六角,因用为雪花的别名。
  4. 皓虎:白色的老虎。
  5. 素麟:白色的麒麟。
  6. 珍珠索:一作“真珠索”。
  7. 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张元诗句“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以此形容飞雪。
  8. 僵立:因寒冷而冻得僵硬直立。
  9. 缟带:白色的衣带。“沾旗脚”一作“占旗脚”。
  10. 戎幕:行军作战时的营帐。
  11. 貔虎:比喻勇猛的军队。
  12. 偏裨:偏将与裨将,古时将佐的通称。“英勇”一作“真勇”,后者应为错字。
  13. 兵略:即战略。“共与”一作“非与”,后者应为错字。

作品赏析

词的上片前三句“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以一种磅礴的气势开篇:一定是天兵发怒了,掀翻了银海,散乱了珠帘,变作了天地间的这场大雪。

下面二句“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漫天大雪,转眼间将山中的丘壑便填平了。

下面五句,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形容雪势。“皓虎”、 “素麟”,“掣断”的“珍珠索”,“酣战”的“玉龙”,“满天”的“鳞甲”。将逼人的雪势,形象地展示出来了。

完颜亮巧用博喻手法,大笔挥洒,展现北国豪雪雄浑壮观的景象,堪称大气磅礴。绝无“天人宁巧许,剪水作飞花”的纤柔娇媚淡雅之态,亦无扑朔迷离婉秀之姿。谓其“俚而实豪”,雄气狂放,壮阔恢宏,豪宕奇险,借咏雪酣畅淋漓地展露其为人为词的当行本色,是再恰切不过的了。

如果说上片重在写景,那么下片则重在抒情,描述了边塞军旅在这大雪中的豪情壮志。

开头三句“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缟带沾旗脚”,谁能想到边关征夫在这风雪中的情景呢?以此从单纯的天上雪景过渡到“万里关山”去了。

下面六句,描述了边塞将士在雪中的豪迈气势,剑戟戈矛,在雪色中闪射着寒光,一座座军营透出一派杀气。无论是将领还是兵士,个个豪雄英勇,都在商略如何克敌制胜。

结尾二句“须拼一醉,看取碧空寥廓”,雪中豪饮,一醉方休,且看取雪后初晴的寥廓碧空。于豪放中又抹上一层浪漫色彩。

完颜亮笔横四野,墨翻惊澜,天上人间,丘壑、雪势军威人情浑融一体,豪咏狂吟谱成这阕咏雪绝唱。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缺乏文献记载,最早出处《水浒传》中只有一句“壮那胸中杀气”,似表示完颜亮作此词与战争有关。而现代有的学者则根据词中内容推断其创作背景,如马清福《东北文学史》中认为此词可能是完颜亮未夺取皇位时所作,张克等的《东北古代文史论集》中则认为此诗写的是1161年11月完颜亮伐宋时雪中行军的场景。另外,有观点认为这首词写的并不是雪,例如赵志辉的《满族文学史》中,就认为此词写的是1161年9月的一次水战的场面,毕宝魁的《东北古代文学概览》也支持这一观点。当然,以上说法均为推测,并无足以确证的根据。

名家点评

  • 《水浒传》原文旁白说此词“单题着大雪,壮那胸中杀气。”
  • 文学评论家赵敏俐、吴思敬等在《中国诗歌通史》中如此评论此词:
  • “《念奴娇》一词出自小说《水浒传》,是否为完颜亮所作尚难定论,但词中掀海填壑的气势与万里关山的词境,与完颜亮词的内在精神一脉相承……作者以战场喻雪景,轻柔飘逸的雪花在词人笔下顿然化为刀光剑影,势撼山河,此类境界足可媲美于盛唐诗人岑参的《白雪歌》、《走马川行》等边塞诗章。”
  • 文学评论家张晶则认为:
  • “海陵词极尽雄豪怒张之势,在宋词中是找不到类似的词人的。这自然是由他的个性所生成的一种独特风格,同时,也不妨视为北方文学刚健之风的极端化。如他写雪:‘天丁震怒……掣断真珠索。’(《念奴娇》上阙)如此狂放怒张,只可视为词人心态的外化。”

出处考证

这首词现存最早的记录是在元明时代的白话小说《水浒传》中。《水浒传》的第十一回“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讲述林冲“风雪山神庙”和上梁山的著名情节时,出现了这首词,并点明了“这篇词章名《百字令》,乃是大金完颜亮所作。”(《百字令》即《念奴娇》)不同版本的《水浒传》中,此词出现位置略有不同,但都在本回内,有的版本(如金圣叹评本)中无此词。

明代陈耀文《花草粹编》卷十据《水浒传》收入此词,而近现代的唐圭璋则又通过《花草粹编》将其收入《全金元词》。可见至晚在明代,就很可能已经没有早于《水浒传》的文献收录此词了。现代学界对此词的作者问题仍有争议,多数人认定其为完颜亮作品主要是因为词的风格以及认为《水浒传》作者并无伪造完颜亮作品之动机的判断。

猜你喜欢

南歌子·感旧

宋代 • 苏轼

寸恨谁云短,绵绵岂易裁。半年眉绿未曾开。明月好风闲处,是人猜。

春雨消残冻,温风到冷灰。尊前一曲为谁哉。留取曲终一拍,待君来。

昼居池上亭独吟

唐代 • 刘禹锡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

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

长安古意

唐代 • 卢照邻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着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

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

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清平乐·柳边深院

宋代 • 卢祖皋

柳边深院。燕语明如翦。消息无凭听又懒。隔断画屏双扇。

宝杯金缕红牙。醉魂几度儿家。何处一春游荡,梦中犹恨杨花。

蝶恋花·秋思

宋代 • 周邦彦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轣辘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棉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完颜亮
简介描述:

完颜亮(1122年2月24日—1161年12月15日),字元功,本名迪古乃,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县白城)人。金朝第四位皇帝、文学家。金太祖庶长孙,太师完颜宗干次子,母为大氏。

天眷三年(1140年),完颜亮以宗室子官至奉国上将军。皇统四年(1144年),加封为龙虎卫上将军。后升任尚书右丞、平章政事、右丞相。皇统九年(1149年),完颜亮杀金熙宗自立,改元天德。完颜亮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推进女真社会发展和金朝封建化的措施,为金朝的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贞元元年(1153年),将都城从上京会宁府迁至燕京,改称中都。正隆元年(1156年),迁葬始祖以下诸帝至大房山。正隆二年(1157年),毁上京旧宫殿和贵族府第及储庆寺。

正隆六年(1161年),完颜亮意图统一华夏,发大军南征南宋,在瓜洲渡江作战时死于完颜元宜等人手中,时年四十岁。死后先被追废为海陵炀王,不久被废为庶人。

完颜亮喜读书,有文才,工于诗词,史称“一咏一吟,冠绝当时”。代表作有《待月》,还著有《书壁述怀》《咏道驿竹》《过汝阴作》《题画屏》。

完颜亮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