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
鸥似雪,水如天,忆当年。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
在萧瑟的凉秋深夜,独自歇宿于乡村野店,一时难以入眠。中天的月亮照着半夜起程赶路的游子。细雨霏霏,秋菊盛开,在催促他快快登上渡船。
回忆当年,莹白的水边鸥鸟,水天相接。再次返回到家乡,家里的孩子见了他肯定会不认识了,定会兴奋地拽着他的衣襟,笑他头发已经花白了。
词的上片叙写寒夜行馆、春早渡头的两个典型处境,明显点出归乡主题。首二句为第一境,写词人在归旅中思潮起伏,睡不成眠。此笔妙在首句点破情怀,后句立即用残月、诗兴加以渲染,韵致顿生。至于第二境之妙,则在乎第三句的黄花、细雨意象为下句催上兰舟润色添趣,整个意境遂变得立体化。更加显得深远,同时又在不觉间体会出词人绵密交错的心情。
下片”鸥似雪,水如天”写江面;“忆当年”写舟上归人。这三句描绘白鸥飞处,水天一色。词人在茫茫无尽的白色情调里思索前事,笔意清逸隽美。最后“到家应是”三句,预想重返故园的情况。幼童、白发均为典型意象,旨在强烈之对比下,慨叹人在旅途中流失的岁月,然而老来还乡,总算一种安慰。
高度艺术化地诗歌,真美在于似虚还实,似实还虚之间。此词写驿馆,写渡头,写行舟,写归园,无一不如在眼前,身历其境。但据知,吴激仕金至死,一直没有离开北地,还乡更不消说了。词人满怀乡思,只能凭藉乐府抒吐其归魂,只许随着笔端越行越远。曲深如斯,故此词除境清词美之外,更具一种韵味悠长之艺术美。
据《宋名臣言行续录》记载,金熙宗皇统二年(1142年),金朝曾赦免遣归羁押宋朝官员,吴激日夜念归,遇赦大喜过望,在归途中做了此词,但行至河北,金朝出现反复,将其截留。就近命其知深州,吴激官三日而卒。
正是破瓜年纪,含情惯得人饶。桃李精神鹦鹉舌,可堪虚度良宵。却爱蓝罗裙子,羡他长束纤腰。
距彭泽东十里,有仙邃源奥处,号曰富阳,文士李中白隐焉。五年冬别中白,岁且翅,再自淝陵之江左,因访于是。至其门,骖不暇绁,而目爽神王,恍恍然迨若入于异境矣。诉别苦外,不复游一词。且乐其得也,木秀于芝,泉甘于饴。霁峰倚空,如碧毫扫粉障,色正鲜温。鸣溪潀潀,源内橐龠,鞲出琉璃液。石有怪者,骁然闯然,若将为人者。禽有异者,嘐嘐然若将天驯耶。每空斋寥寥,寒月方午,松竹交韵。其正声雅音,笙师之吹竿,邠人之鼓龠,不能过也。况延白云为升堂之侣,结清风为入室之宾,其为趣则生而未睹矣。中白所尚皆古,以时不合已,故隐是境,将至老。呜呼!世有用君子之道隐者乎?有则是境不足留吾中白也。昔馀与中白有俱隐湘衡之志,中白以时不合己,果偿本心。馀以寻求计吏,不谐夙念,今至是境。语及名利,则芒刺在背矣。夫宾之来也,不逾于邑,(谓彭泽县)邑距是十里,至是者不为易矣。其延之,旦不晡乎,晡不夕乎,则俟宾之所,果不可低庳。于是钜其寝,西向百步,则筑宾亭焉。两其室而一其厦,且曰:宾将病暑,吾则敞其檐。宾将病塞,吾则奥其牖。自竟是功,则鲜薧之馈,罍樽之费,纵倍于前矣。其功始于咸通二年秋八月。后五年五月,中白馆馀于是。且祷其记而名之者,累月让不获。因曰:“古者有高隐殊逸,未被爵命,敬之者以其德业号而称之,元德、元晏是也。夫学高行远谓之通,志深道大谓之元,男子通称谓之子,谓请以‘通元子’为其号,请以‘栖宾’马为亭名。”噫!知我者不谓我为佞友矣。五年五月朔日记。
语燕鸣鸠白昼长,黄蜂紫蝶草花香。苍江依旧绕斜阳。
泛水浮萍随处满,舞风轻絮霎时狂。清和院宇麦秋凉。
月落城乌啼未了,起来翻为无眠早。薄霜庭院怯生衣,心悄悄,红阑绕。此情待共谁人晓?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鳌戴雪山龙起蛰,快风吹海立。
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隔江闻夜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