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
鸥似雪,水如天,忆当年。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
在萧瑟的凉秋深夜,独自歇宿于乡村野店,一时难以入眠。中天的月亮照着半夜起程赶路的游子。细雨霏霏,秋菊盛开,在催促他快快登上渡船。
回忆当年,莹白的水边鸥鸟,水天相接。再次返回到家乡,家里的孩子见了他肯定会不认识了,定会兴奋地拽着他的衣襟,笑他头发已经花白了。
词的上片叙写寒夜行馆、春早渡头的两个典型处境,明显点出归乡主题。首二句为第一境,写词人在归旅中思潮起伏,睡不成眠。此笔妙在首句点破情怀,后句立即用残月、诗兴加以渲染,韵致顿生。至于第二境之妙,则在乎第三句的黄花、细雨意象为下句催上兰舟润色添趣,整个意境遂变得立体化。更加显得深远,同时又在不觉间体会出词人绵密交错的心情。
下片”鸥似雪,水如天”写江面;“忆当年”写舟上归人。这三句描绘白鸥飞处,水天一色。词人在茫茫无尽的白色情调里思索前事,笔意清逸隽美。最后“到家应是”三句,预想重返故园的情况。幼童、白发均为典型意象,旨在强烈之对比下,慨叹人在旅途中流失的岁月,然而老来还乡,总算一种安慰。
高度艺术化地诗歌,真美在于似虚还实,似实还虚之间。此词写驿馆,写渡头,写行舟,写归园,无一不如在眼前,身历其境。但据知,吴激仕金至死,一直没有离开北地,还乡更不消说了。词人满怀乡思,只能凭藉乐府抒吐其归魂,只许随着笔端越行越远。曲深如斯,故此词除境清词美之外,更具一种韵味悠长之艺术美。
据《宋名臣言行续录》记载,金熙宗皇统二年(1142年),金朝曾赦免遣归羁押宋朝官员,吴激日夜念归,遇赦大喜过望,在归途中做了此词,但行至河北,金朝出现反复,将其截留。就近命其知深州,吴激官三日而卒。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厓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记愁横浅黛,泪洗红铅,门掩秋宵。坠叶惊离思,听寒螿夜泣,乱雨潇潇。凤钗半脱云鬓,窗影烛光摇。渐暗竹敲凉,疏萤照晚,两地魂消。
迢迢,问音信,道径底花阴,时认鸣镳。也拟临朱户,叹因郎憔悴,羞见郎招。旧巢更有新燕,杨柳拂河桥。但满目京尘,东风竟日吹露桃。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有一威凤,憩翮朝阳。晨游紫雾,夕饮玄霜。资长风以举翰,戾天衢而远翔。西翥则烟氛閟色,东飞则日月腾光。化垂鹏于北裔,训群鸟于南荒。弭乱世而方降,膺明时而自彰。俯翼云路,归功本树。仰乔枝而见猜,俯修条而抱蠹。同林之侣俱嫉,共干之俦并忤。无恒山之义情,有炎州之凶度。若巢苇而居安,独怀危而履惧。鸱鸮啸乎侧叶,燕雀喧乎下枝。惭己陋之至鄙,害他贤之独奇。或聚咮而交击,乍分罗而见羁。戢凌云之逸羽,韬伟世之清仪。遂乃蓄情宵影,结志晨晖。霜残绮翼,露点红衣。嗟忧患之易结,欢矰缴之难违,期毕命于一死,本无情于再飞。幸赖君子,以依以恃,引此风云,濯斯尘滓。披蒙翳于叶下,发光华于枝里,仙翰屈而还舒,灵音摧而复起。眄八极以遐翥,临九天而高峙。庶广德于众禽,非崇利于一己。是以徘徊感德,顾慕怀贤,凭明哲而祸散,讬英才而福延。答惠之情弥结,报功之志方宣。非知难而行易,思令后以终前。俾贤德之流庆,毕万叶而芳传。
狗探汤,鱼着网,急走沿身痛着伤。柳腰花貌邪魔旺。柳弄娇,花艳妆,君莫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