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秦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
喜爱面对酒垆的少女,你用高雅的曲调,寄托着幽远的感情。弹奏出春日里百鸟和鸣,聚众喧哗入夜沉寂,只有老凤孤鸣。都来到四根琴弦上,在旧谱和新声里,包容的意味无尽无穷。弹奏出天籁般自然的音律,眼下听熟的蓁筝乐声也一扫而空。
乐声周遭,红英悄然坠落,天气刚刚转暖,为了它洗耳恭听。联想起关塞的寒风,浔阳的月色,好像沉醉于乐声却还清醒,偏爱这静谥的轩窗,直到一曲终了,曲中的寄托オ转向分明。牢记我们今朝相见是在何处——语溪这里一阵短雨刚刚放晴。
此词以乐浇心中块垒。因为是“赠词”,所以通篇可用第二人称对话来解读。上阕侧重描写琵琶演奏。起首三句“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开门见山。特别喜爱面对酒垆弹奏琵琶的少女(少年)用高雅的曲调寄送着幽远的情思。四到六句“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描摹演奏。李商隐诗有“雏凤声比老凤清”句,此处借为赞美琵琶声清妙。上阕七到九句“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欣赏演奏。所有这一切都在四根琴弦上表现,在旧谱和新声里,包容无尽无穷的意味。结末两句“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盛赞演奏。这天籁般自然的音律,使眼下人们欣赏的流行的蓁筝乐声也一扫而空。
下阕侧重描写听者感受。起首三句“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转写听者。乐声充溢周边,红色花瓣感动得悄然坠落,天气刚刚转暖,都为它洗耳恭听。四到六句“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写听者感受。乐声让人联想起关塞的寒风,浔阳的月色,好像沉醉于乐声里又好像清醒。七到九句“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听者领悟:偏爱这静谧轩窗以供倾听,听到一曲终了,曲中的寄托才转向分明。结末两句“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相见赠言。请牢记今朝相见是在语溪,这里下过一阵短雨,天气刚刚放睛。
此词当有寄托。词人把自己的寄托寓于琵琶乐曲和琵琶女的弹奏之中。“到曲终、怀抱转分明”,词人听取琵琶演奏,到乐曲终了才透彻明了琵琶乐曲的弦外寄托。明了琵琶女的确有“旧谱与新声”的“怀抱”,她弹奏的“关塞风寒,浔阳月色”有着时世的关切与寄托。昭君“去国”出塞,浔阳江头更“青衫”“商妇”同沦落天涯。词人从琵琶弹奏中觅得知音,如同借酒浇愁,获得“似醉还醒”的片刻欣慰。曲调传情,悠然心会,一浇亡国落寞的积郁块垒。
此词或写于元初。张伯淳系由宋入元的士子,其前朝情结不易轻去。早年即由科举仕进的阅历,使他在南宋败亡后深深怀抱一种被弃无靠的漂泊感。尽管他在宋亡后不到十年出任元朝杭州儒学教授之职,心态却不易很快平衡。这首词即属曲传此种心态之作。根据词意,此词当作于作者未仕之时。
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春从何处回!
醉眼开,睡眼开,疏影横斜安在哉?从教塞管催。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荡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蹬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砚,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六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来此寺者。
僧告余日:“峡江寺俗名飞来寺。”余笑日:“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日: “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日:“诺。”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蛰处於冬,雷生自震。启一声於春候,知万类之奋迅。虺虺初动,祁祁始振。首出庶物,为阴阳号令之端;有开必先,作天地发生之信。原夫飞走各志,群分处阴。既不戁以不竦,尚声销而影沉。及夫勾芒御辰,夹锺应律。整云师布露之泽,迫和氏春分之日。温风载扇,重阴四密。动丰隆之大声,发昆虫之暗室。跂行喙息,闻填填而鼓舞争驰;脰振翼鸣,随虩虩而雷同竞出。隐蔽虽久,腾扬有期。变平轰而作矣,俱引领以从之。见群生向风之义,知大钧播物之时。是则感之於彼,而乃乘之在兹。且遂隐隐以起予,各侁侁而挺尔。穴处者聆之而厉志,泥蟠者闻斯而举趾。均发万品,非唯百里。各腾声实,莺出谷而载飞;竞逐明时,范弹冠而思起。摇车效之而可也。聚蚊因之而有以。然後舍彼即此,违阴就阳。角觡奋迅,羽翼弛张。殷南山之粗厉,启出地之潜藏。似俘鼓之才终,戈鋋熠熠;如击石之止後,鸟兽跄跄。有若众汇居蒙,一呼而告;群生未觉,一言以导。曾无震寝之虞,谁有击台之暴。於是桃吐其秀,鹰化为鸠。助发生之德,省囹圄之囚。潜匿假之而振拔,毛介因斯处休。大哉震元利,拯群生而出幽。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
至今欲食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