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

元代张伯淳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秦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

白话译文

喜爱面对酒垆的少女,你用高雅的曲调,寄托着幽远的感情。弹奏出春日里百鸟和鸣,聚众喧哗入夜沉寂,只有老凤孤鸣。都来到四根琴弦上,在旧谱和新声里,包容的意味无尽无穷。弹奏出天籁般自然的音律,眼下听熟的蓁筝乐声也一扫而空。

乐声周遭,红英悄然坠落,天气刚刚转暖,为了它洗耳恭听。联想起关塞的寒风,浔阳的月色,好像沉醉于乐声却还清醒,偏爱这静谥的轩窗,直到一曲终了,曲中的寄托オ转向分明。牢记我们今朝相见是在何处——语溪这里一阵短雨刚刚放晴。

词句注释

  1. 木兰花慢: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乐章集》入“南吕宫”,双调一百零一字,前片五平韵,后片七平韵。。张伯淳此词依宋人程垓体,下片首句七字连,无短韵字句。
  2. 当垆:古时垒土为垆,安放酒瓮,卖酒者坐于垆边称“当垆”。有卓文君当垆故事后,此意象成为歌女等风尘女子指代辞。
  3. 百喙:百鸟。喙,鸟嘴,引申为鸣声。
  4. 律吕:六律、六吕,合称十二律,泛指音律声调。
  5. 秦筝,时弦乐器之一种。相传秦时蒙恬改制,故称。此处指北方乐调。
  6. 落红:落花。
  7. 轻:轻寒。此句即乍暖乍寒天气之意。
  8. 渠:第三人称,他,她。
  9. “关塞”句:指“阳关三叠”一类曲调。
  10. “浔阳”句:化用白居易《琵琶行》诗意。
  11. 轩窗:轩敞明朗的窗前。
  12. 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全称“语儿溪”,又名“沙渚塘”,下入运河。春秋时为吴国驻军处。

作品赏析

此词以乐浇心中块垒。因为是“赠词”,所以通篇可用第二人称对话来解读。上阕侧重描写琵琶演奏。起首三句“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开门见山。特别喜爱面对酒垆弹奏琵琶的少女(少年)用高雅的曲调寄送着幽远的情思。四到六句“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描摹演奏。李商隐诗有“雏凤声比老凤清”句,此处借为赞美琵琶声清妙。上阕七到九句“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欣赏演奏。所有这一切都在四根琴弦上表现,在旧谱和新声里,包容无尽无穷的意味。结末两句“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盛赞演奏。这天籁般自然的音律,使眼下人们欣赏的流行的蓁筝乐声也一扫而空。

下阕侧重描写听者感受。起首三句“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转写听者。乐声充溢周边,红色花瓣感动得悄然坠落,天气刚刚转暖,都为它洗耳恭听。四到六句“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写听者感受。乐声让人联想起关塞的寒风,浔阳的月色,好像沉醉于乐声里又好像清醒。七到九句“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听者领悟:偏爱这静谧轩窗以供倾听,听到一曲终了,曲中的寄托才转向分明。结末两句“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相见赠言。请牢记今朝相见是在语溪,这里下过一阵短雨,天气刚刚放睛。

此词当有寄托。词人把自己的寄托寓于琵琶乐曲和琵琶女的弹奏之中。“到曲终、怀抱转分明”,词人听取琵琶演奏,到乐曲终了才透彻明了琵琶乐曲的弦外寄托。明了琵琶女的确有“旧谱与新声”的“怀抱”,她弹奏的“关塞风寒,浔阳月色”有着时世的关切与寄托。昭君“去国”出塞,浔阳江头更“青衫”“商妇”同沦落天涯。词人从琵琶弹奏中觅得知音,如同借酒浇愁,获得“似醉还醒”的片刻欣慰。曲调传情,悠然心会,一浇亡国落寞的积郁块垒。

创作背景

此词或写于元初。张伯淳系由宋入元的士子,其前朝情结不易轻去。早年即由科举仕进的阅历,使他在南宋败亡后深深怀抱一种被弃无靠的漂泊感。尽管他在宋亡后不到十年出任元朝杭州儒学教授之职,心态却不易很快平衡。这首词即属曲传此种心态之作。根据词意,此词当作于作者未仕之时。

名家点评

  • 中国诗学会首届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严迪昌《金元明清词精选》:读此词,又能感觉到元初词人本非不能承续南宋中晚期姜夔、张炎以及吴文英的风格,他们开始渐变为粗放,情致颓唐,词笔疏野以致草率,大抵是心态失重后所导致。幽情细写已无氛围和心境,不要说“小舫携歌,晚花行乐”潇酒雅兴略无,那种满耳“羌笛”、“番鼓”的声响已够他们刺激得心烦意乱的。这首词表现的视琵琶手为知音,毫无通常写“当垆”女的雅冶、纤佻味,很有点白乐天浔阳江头的情韵,但意理则已全然不同了。

猜你喜欢

我侬词

元代 • 管道昇

尔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尔,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尔,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尔,尔泥中有我。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鹊桥仙·绣衾初展

近现代 • 王国维

绣衾初展,银红旋剔,不尽灯前欢语。人间岁岁似今宵,便胜却、貂蝉无数。

霎时送远,经年怨别,镜里朱颜难驻。封侯觅得也寻常,何况是、封侯无据。

临江仙·大风雨过马当山

清代 • 薛时雨

雨骤风驰帆似舞,一舟轻度溪湾。人家临水有无间。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

绝代才人天亦喜,借他只手回澜。而今无复旧词坛。马当山下路,空见野云还。

河传·柳拖金缕

五代 • 孙光宪

柳拖金缕,着烟浓雾,濛濛落絮。凤皇舟上楚女,妙舞,雷喧波上鼓。

龙争虎战分中土,人无主,桃叶江南渡。襞花笺,艳思牵,成篇,宫娥相与传。

汉宫词

唐代 • 李商隐

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

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张伯淳
简介描述:

张伯淳(1242年—1302年),字师道,号养蒙先生,嘉兴崇德(今浙江桐乡)人。宋末应童子科,中选,不久又举进士,仕太学录。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以荐授杭州路儒学教授,迁浙东道按察司知事。擢福建廉访司知事。至元末元世祖召见,询问冗官、风宪等当时重大议题,所对称旨。本拟重用,但张伯淳固辞,遂授翰林直学士。

大德五年(1301年)扈从上都,大德七年卒。谥文穆。张伯淳与赵孟頫、邓文原交往密切,与程钜夫、鲜于枢亦为文友,是元代前期有影响的江南文士。所著《养蒙集》十卷,是后人访求遗文编成。

张伯淳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