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秦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
喜爱面对酒垆的少女,你用高雅的曲调,寄托着幽远的感情。弹奏出春日里百鸟和鸣,聚众喧哗入夜沉寂,只有老凤孤鸣。都来到四根琴弦上,在旧谱和新声里,包容的意味无尽无穷。弹奏出天籁般自然的音律,眼下听熟的蓁筝乐声也一扫而空。
乐声周遭,红英悄然坠落,天气刚刚转暖,为了它洗耳恭听。联想起关塞的寒风,浔阳的月色,好像沉醉于乐声却还清醒,偏爱这静谥的轩窗,直到一曲终了,曲中的寄托オ转向分明。牢记我们今朝相见是在何处——语溪这里一阵短雨刚刚放晴。
此词以乐浇心中块垒。因为是“赠词”,所以通篇可用第二人称对话来解读。上阕侧重描写琵琶演奏。起首三句“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开门见山。特别喜爱面对酒垆弹奏琵琶的少女(少年)用高雅的曲调寄送着幽远的情思。四到六句“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描摹演奏。李商隐诗有“雏凤声比老凤清”句,此处借为赞美琵琶声清妙。上阕七到九句“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欣赏演奏。所有这一切都在四根琴弦上表现,在旧谱和新声里,包容无尽无穷的意味。结末两句“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盛赞演奏。这天籁般自然的音律,使眼下人们欣赏的流行的蓁筝乐声也一扫而空。
下阕侧重描写听者感受。起首三句“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转写听者。乐声充溢周边,红色花瓣感动得悄然坠落,天气刚刚转暖,都为它洗耳恭听。四到六句“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写听者感受。乐声让人联想起关塞的寒风,浔阳的月色,好像沉醉于乐声里又好像清醒。七到九句“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听者领悟:偏爱这静谧轩窗以供倾听,听到一曲终了,曲中的寄托才转向分明。结末两句“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相见赠言。请牢记今朝相见是在语溪,这里下过一阵短雨,天气刚刚放睛。
此词当有寄托。词人把自己的寄托寓于琵琶乐曲和琵琶女的弹奏之中。“到曲终、怀抱转分明”,词人听取琵琶演奏,到乐曲终了才透彻明了琵琶乐曲的弦外寄托。明了琵琶女的确有“旧谱与新声”的“怀抱”,她弹奏的“关塞风寒,浔阳月色”有着时世的关切与寄托。昭君“去国”出塞,浔阳江头更“青衫”“商妇”同沦落天涯。词人从琵琶弹奏中觅得知音,如同借酒浇愁,获得“似醉还醒”的片刻欣慰。曲调传情,悠然心会,一浇亡国落寞的积郁块垒。
此词或写于元初。张伯淳系由宋入元的士子,其前朝情结不易轻去。早年即由科举仕进的阅历,使他在南宋败亡后深深怀抱一种被弃无靠的漂泊感。尽管他在宋亡后不到十年出任元朝杭州儒学教授之职,心态却不易很快平衡。这首词即属曲传此种心态之作。根据词意,此词当作于作者未仕之时。

尔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尔,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尔,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尔,尔泥中有我。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绣衾初展,银红旋剔,不尽灯前欢语。人间岁岁似今宵,便胜却、貂蝉无数。
霎时送远,经年怨别,镜里朱颜难驻。封侯觅得也寻常,何况是、封侯无据。
雨骤风驰帆似舞,一舟轻度溪湾。人家临水有无间。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
绝代才人天亦喜,借他只手回澜。而今无复旧词坛。马当山下路,空见野云还。
柳拖金缕,着烟浓雾,濛濛落絮。凤皇舟上楚女,妙舞,雷喧波上鼓。
龙争虎战分中土,人无主,桃叶江南渡。襞花笺,艳思牵,成篇,宫娥相与传。
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
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