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滕王阁

宋代王安国

滕王平昔好追游,高阁依然枕碧流。

胜地几经兴废事,夕阳偏照古今愁。

城中树密千家市,天际人归一叶舟。

极目沧波吟不尽,西山重叠乱云浮。

白话译文

滕王往日喜欢到处追寻风景,他所建的高阁依然枕着碧流。

风景胜地多次经历沧桑巨变,那夕阳斜照着古今多少忧愁。

城池之中树荫密布市场繁华,从遥远的天边归来一叶扁舟。

远望茫茫水波愁绪吟咏不尽,就像那西山上层层乱云飘浮。

词句注释

  1. 滕王阁:在今江西南昌赣江滨,唐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刺史时始建。后多次焚毁,又多次修建。唐代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作《滕王阁序》,以精美的文笔,描绘高阁胜景,滕王阁从此著称于世。
  2. 平昔:往日。
  3. 好(hào):爱,喜欢。
  4. 追游:追寻游乐。
  5. 高阁:指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中有“滕王高阁临江渚”之句。
  6. 枕碧流:指阁建筑在江边,像枕着碧流的江水一样。点出滕王阁所建的地理位置,是对它空间形势的交代。
  7. 胜地:名胜之地,风景优美的地方。
  8. 兴废:兴盛与衰败,指历史变迁。
  9. 偏照:斜照。因太阳已偏西,故云。
  10. 千家市;指城中人烟稠密,市场繁华。
  11. 天际:天边;远处。
  12. 极目:放眼远望,尽目力之所及。
  13. 沧浪:青绿色的水波。
  14. 西山:在南昌市西,一名南昌山,原称洪崖山,道家以为第十二洞天。王勃《滕王阁》:“珠帘暮卷西山雨”。浮:漂动、浮动。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国十三岁时作。诗中感叹高阁几度兴废,人间几经沧桑,世事的变化犹如西山飘浮的乱云,时时在变幻之中。此诗主要是承初唐诗人王勃的《滕王阁诗》而来。首联即“阁中帝子今何在,外长江空自流”之意,颔联即“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之意,尾联略有“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之意,更主要的是两诗的意境很相似:怀古伤今,寄托沧桑之感。

首联开门见山,用平叙笔墨写滕王阁的来历和现状。滕王李元婴喜好游赏歌舞,因此兴建此阁。虽物换星移,历经沧桑,高阁依然完好地保存下来。滕王“好追游”,并非平空而发,王勃当年也有“佩玉鸣鸾罢歌舞”之句。“依然”,强调这一游览胜地历久不废。“枕碧流”,点出高阁的所在,它安然高卧于一派深碧的滚滚江流之上。这一联对滕王阁虽有空间形势的交代,但主要是从时间角度叙写,上句写往昔,下句诗人所在的时代。

颔联紧承首联,着重从时间着眼,写滕王阁这块胜地在历史长河中所经历的沧桑之变。从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建阁,到王安国十三岁游览此地,纵观这三四百年的历史,风云变幻,几度沧桑。“兴废事”、“古今愁”,含蕴丰富,引起人们的种种遐想。“几经”和“偏照”,强调变迁的匆忙和兴废的无常。在自然和人事的隐隐对比中,包含着无限的吊古之思,今昔之感。

颈联以下转为从空间着眼,写高阁所在的地理形胜和周围风光。颈联上句写城市,南昌向来为名都,人烟稠密,市街繁荣,是商贾荟萃之所。下句写江水,赣江由赣州曲折北流,经吉安、清江,流经南昌,纵贯今江西全省,是江西境内最大的河流。登阁俯瞰,城中绿树浓荫,千家栉比,市井兴旺;凭栏远眺,赣江遥接云天,江面上一叶扁舟,摇曳而过,如同游人从天边归来。上句是近景,下句是远景,“树密”、“千家”,给人以繁荣之感;“天际”、“一叶”,具有淡远闲静之趣。两句有远、有近,疏密衬映,一静一喧,相互对照,写出了滕王阁背城面江的独特风光。

尾联宕开视野,继续写景,而于写景中收煞全诗。“极目”在意念上与前句“天际人归”紧密相关,“沧波”与首联“碧流”遥相呼应。放眼江流,气象万千,非诗句所能写尽,这就将无限风光囊括其中。客观景物吟咏不尽,正是暗示诗篇将尽。正在吟咏不尽之时,西山之上乱云重叠,晚烟出岫,又展现出一幅新的图景。“珠帘暮卷西山雨”(王勃《滕王阁诗》),西山的晚云将要带来一番风雨,凭阁四望,胜地的晦明变化无人能预测其妙。“西山重叠乱云浮”,意象苍茫缥缈,虽以景结,而含蕴浑厚,言尽而意不尽,极有韵味。

名家点评

  • 东华理工大学教授杨安邦《艺文论丛·第3辑·论王安国的诗》:诗歌追述了江南名楼滕王阁的来历,叙写了滕王阁的沧桑变化,诗人面对这一场景,忆古思今,虽有一己之悲,却流露出浸染一个时代士人精神风貌的慷慨壮伟之情。诗歌写的是名胜风光,然而饱含天地无穷的人生情怀,言尽而意不尽,显示出了王安国确是一个聪慧早熟的诗人。

猜你喜欢

蜀桐

唐代 • 李商隐

玉垒高桐拂玉绳,上含非雾下含冰。

枉教紫凤无栖处,斫作秋琴弹坏陵。

江城子·落花

清代 • 顾太清

花开花落一年中。惜残红,怨东风。恼煞纷纷如雪扑帘栊。坐对飞花花事了,春又去,太匆匆。

惜花有恨与谁同。晓妆慵。忒愁侬。燕子来时红雨已濛濛。尽有春愁衔不去,无端底,是游蜂。

赠宣州元处士

唐代 • 杜牧

陵阳北郭隐,身世两忘者。

蓬蒿三亩居,宽于一天下。

樽酒对不酌,默与玄相话。

人生自不足,爱叹遭逢寡。

踏莎美人·清明

清代 • 纳兰性德

拾翠归迟,踏春期近,香笺小迭邻姬讯。樱桃花谢已清明, 何事绿鬟斜亸、宝钗横。

浅黛双弯,柔肠几寸,不堪更惹其他恨。 晓窗窥梦有流莺,也觉个侬憔悴、可怜生。

过天生桥

明代 • 王守仁

水光如练落长松,云际天桥隐白虹。

辽鹤不来华表烂,仙人一去石桥空。

徒闻鹊架横秋夕,漫说秦鞭到海东。

移放长江还济险,可怜虚却万山中。

王安国
简介描述:

王安国(1028年-1076年),字平甫,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王安石大弟,北宋时期诗人,“临川三王”之一。

王安国器识磊落,文思敏捷。熙宁元年(1068年),王安国经韩琦举荐,经神宗召试,赐进士及第,除武昌军节度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后授予崇文院校书,又改为著作佐郎、秘阁校理,大理寺丞,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国去世,时年四十七岁。

王安国的词哀怨温婉,缠绵悱恻,与王安石词风迥异。诗风秀雅清丽,意象丰满。曾巩谓其“于书无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为尤详”。其文闳富典重,其诗博而深。诗文大多已丢失,今仅存《王校理集》一卷。

王安国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