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之江西

唐代郑锡

乘轺奉紫泥,泽国渺天涯。

九派春潮满,孤帆暮雨低。

草深莺断续,花落水东西。

更有高堂处,知君路不迷。

白话译文

奉皇帝诏令出使江南,坐上轻便马车,赶赴遥远水乡。

长江支流的春潮涨满两岸,一叶孤舟在暮雨中缓缓飘荡。

草深的地方莺啼时断时续,落花随水流向东或西漂流。

此行尚可顺道探望父母,当不致因流连风光耽误行程。

词句注释

  1. 轺(yáo): 古代轻便的小马车。
  2. 紫泥:这里指诏书。
  3. 九派:长江流至九江,分成九道支流,故称为九派。
  4. 断续:时而中断,时而继续他。
  5. 高堂:对父母的敬称。

作品赏析

《送客之江西》是中唐诗人郑锡创作的送别题材五言律诗,约成于大历年间。郑锡于宝应二年(763年)登进士第,曾任礼部员外郎,与李端、司空曙等诗人交游。此诗为友人奉诏出使江南并顺道省亲而作。

全诗以江南泽国春景为背景,通过“九派春潮”“孤帆暮雨”等意象勾勒出浩渺水色,借“草深莺断”“花落水流”等细腻描摹暗含送别情绪,末句“更有高堂处”点明省亲主题。诗中未沿袭传统离别哀婉基调,语言明丽流畅,对仗工稳,沈德潜评“孤帆暮雨低”炼字精微,整体展现唐代送别诗的清新风格。全篇化用丘迟《与陈伯之书》意境,以轻快笔调融合家国使命与亲情慰藉。

猜你喜欢

题卢处士山居

唐代 •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楚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飞鸦集,满山荞麦花。

题桃花

清代 • 袁枚

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

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

生查子·年年玉镜台

宋代 • 朱淑真

年年玉镜台,梅蕊宫妆困。今岁未还家,怕见江南信。

酒从别后疏,泪向愁中尽。遥想楚云深,人远天涯近。

登太白峰

唐代 • 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乐毅论

魏晋 • 夏侯玄

世人多以乐毅不时拔莒即墨为劣是以叙而论之。夫求古贤之意,宜以大者远者先之,必迂廻而难通,然后已焉可也,今乐氏之趣或者其未尽乎,而多劣之。是使前贤失指于将来不亦惜哉,观乐生遗燕惠王书,其殆庶乎机,合乎道以终始者与,其喻昭王曰:伊尹放太甲而不疑,太甲受放而不怨,是存大业于至公,而以天下为心者也,夫欲极道之量,务以天下为心者,必致其主於盛隆,合其趣於先王,苟君臣同符,斯大业定矣。于斯时也,乐生之志,千载一遇也,亦将行千载一隆之道,岂其局迹当时,止於兼并而已哉,夫兼并者非乐生之所屑,强燕而废道,又非乐生之所求也。不屑苟得则心无近事,不求小成,斯意兼天下者也。则举齐之事,所以运其机而动四海也,夫讨齐以明燕主之义,此兵不兴于为利矣。围城而害不加於百姓,此仁心著於遐迩矣,举国不谋其功,除暴不以威力,此至德令於天下矣;迈全德以率列国,则几於汤武之事矣,乐生方恢大纲,以纵二城,牧民明信,以待其弊,使即墨莒人,顾仇其上,愿释干戈,赖我犹亲,善守之智,无所之施,然则求仁得仁,即墨大夫之义也,任穷则从,微子适周之道也,开弥广之路,以待田单之徒,长容善之风,以申齐士之志。使夫忠者遂节,通者义著,昭之东海,属之华裔。我泽如春,下应如草,道光宇宙,贤者托心,邻国倾慕,四海延颈,思戴燕主,仰望风声,二城必从,则王业隆矣,虽淹留於两邑,乃致速於天下,不幸之变,世所不图,败於垂成,时运固然,若乃逼之以威,劫之以兵,则攻取之事,求欲速之功,使燕齐之士流血于二城之间,侈杀伤之残,示四国之人,是纵暴易乱,贪以成私,邻国望之,其犹犲虎。既大堕称兵之义,而丧济弱之仁,亏齐士之节,废廉善之风,掩宏通之度,弃王德之隆,虽二城几于可拔,覇王之事,逝其远矣。然则燕虽兼齐,其与世主,何以殊哉?其与邻敌,何以相倾?乐生岂不知拔二城之速了哉?顾城拔而业乖,岂不知不速之致变哉,顾业乖与变同,由是言之,乐生之不屠二城,其亦未可量也。

郑锡
简介描述:

郑锡唐代诗人。公元763年(唐代宗宝应二年 )登进士第,宝历(825年-827年)年间,为礼部员外。诗风朴实,擅长五律,《全唐诗》存诗十首。

郑锡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