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黻(1217年-1275年),字声伯,号质翁,又号蒙川。乐清(今属浙江)人。中国南宋诗人。
刘黻于淳祐十年(1250年)入太学。上书论丞相董槐事,忤丁大全,送南安军安置。及丁大全贬,召还廷试,又以对策忤贾似道,复为所抑。咸淳三年(1267年),拜监察御史。次年,改正字。咸淳八年(1272年),拜刑部侍郎。咸淳九年(1273年),改朝奉郎,试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兼中书舍人,兼修玉牒,兼侍读。次年,以母卒归家守丧。临安沦陷,二王泛海,陈宜中迎与共政,行至罗浮,病卒。
刘黻忠义劲直,其文棱岸峭直。其诗今存近300首,《四库全书总目》评曰:“淳古淡泊,虽限于风会,格律未纯,而人品既高,神思自别,下视方回诸人,如凤凰之翔千仞矣。”如《题江湖伟观》览眺临安而北望中原,感怀身世,沉痛悲凉。其诗及文稿多散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