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歌行

魏晋曹叡

昭昭素明月,晖光烛我床。

忧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长!

微风吹闺闼,罗帷自飘飏。

揽衣曳长带,屣履下高堂。

东西安所之?徘徊以彷徨。

春鸟翻南飞,翩翩独翱翔。

悲声命俦匹,哀鸣伤我肠。

感物怀所思,泣涕忽沾裳。

伫立吐高吟,舒愤诉穹苍。

白话译文

明月素洁多明亮,辉光烛照我的床。

忧伤之人难入眠,心神不安夜太长!

微风吹拂闺房门,丝罗帏帐轻飘扬。

披衣起身曳长带,趿着拖鞋下高堂。

往东还是往西走?来来回回多彷徨。

春天鸟儿往南飞,形影孤单独飞翔。

悲啼声声呼伴侣,哀鸣阵阵伤我肠。

感物怀念我所思,泪雨忽下沾衣裳。

伫立高声吐心音,倾诉愤懑向穹苍。

词句注释

  1. 昭昭:明亮。
  2. 烛:照。
  3. 寐:睡。
  4. 耿耿:形容心神不安。
  5. 闺闼:闺房内门,指女子的卧室。闼,内门。
  6. 罗帷:丝罗帏帐。
  7. 揽衣:披衣。曳:牵引,拖。
  8. 屣履:趿拉着鞋走路。堂:正屋。
  9. 安所之:去哪。之,动词,到,往。
  10. 翻:反转,引申为朝。
  11. 翩翩:往来飞翔的样子。翱翔:回旋飞翔。翼上下簸动为翱;翼平直不动而回飞叫翔。
  12. 命俦匹:招呼伴侣。命,呼唤。俦匹,伴侣。
  13. 所思:指所思念的人。
  14. 伫立:久立。
  15. 穹苍:苍天。天形穹隆,天色青苍,故称。

作品赏析

此诗分两部分,前十四句为第一部分,具体写主人公的触景生情;后四句为第二部分,集中抒发主人公感物怀人的心情。

第一部分分三层,每一层各写一个场景。开头四句为第一层,写春月:开篇二句点出了此诗写作的环境与景物,同时也暗示出主人公深夜未眠;接着二句则以“忧人” 说明忧烦之事萦绕在主人公的心中,用“不能寐”和“夜何长”表明主人公心中有无限忧伤而至失眠,与开篇二句相照应。接着六句为第二层,写春风:前二句接着前面写出无法入睡的主人公在明亮的月夜里凝神思虑的动态,通过主人公在失眠中所感、所见,反映了其心中烦闷的程度;中间二句通过主人公的衣履不整和心绪烦躁说明其忧愁之深重;后二句以动作写出主人公的心烦意乱无所适从的焦躁神情。之后四句为第三层,写春鸟:以春鸟的飞鸣来牵动主人公的愁肠,暗示主人公已在院中徘徊了整整一夜,更深一层地写出了主人公内心忧苦之深。

第二部分承第一部分而来,更加集中、强烈地抒发主人公的感情。前二句点明了春月、春风、春鸟等本来可以使人欢乐的景物引起主人公伤感的原因:春鸟依恋伴侣之情触动了主人公对所思之人的怀念,增添了愁苦。由此引出后二句中主人公的泣涕沾裳,并可以顺势以主人公向苍天诉说满腔幽愤收束全诗。这里,诗人采用融情入景的方法,通过春月、春风、春鸟这些春天美好景物与孤苦女子长夜不寐、徘徊、感伤的互相对照,使美好景物蒙上了一层孤独、凄清、悲凉的色彩。其中,既有写实,也有选择、加工与改造,“写景”与“造景”十分和谐地统一在一起,诗人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抒发。

全诗以主人公的感情冲动为线索层层展开、步步升华,篇幅虽短,却写出了主人公情绪的发展变化:先是悲,由悲到泣,由泣到吟,由吟而愤,由愤而诉,感情越来越强烈,行动越来越大胆。对女主人公形象的刻画具体生动:有耿耿不寐的神态,也有揽衣曳带、屣履下堂的动作;有徘徊、伫立的身姿,也有彷徨、哀伤的心情;有涕泣的表情,又有高吟、舒愤的言语。而这些言行神情,又都是在种典型的春天自然景物的感触下自然地表现出来的,看似不经意,却刻画得细致入微,将明月、微风、春鸟、忧人自然地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完整的、透明的、动人的春夜忧思图,使一位在春天里睹物思人的哀伤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表现含蓄而意味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据《玉台新咏》,此诗是魏明帝曹叡的作品,但并不可靠。据萧统的《文选》、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和左克明的《古乐府》等,此诗为乐府古辞,《乐府诗集》收入《杂曲歌辞》,题下注云:“《伤歌行》,侧调曲也。古辞伤日月代谢,年命遒尽,绝离知友,伤而作歌也。”即郭茂倩认为此诗是“伤日月代谢,年命遒尽,绝离知友”之作;近代有的乐府诗选本则认为此诗“写女子怨恨丈夫远走不归”。但实际上,此诗应该是一位失去了伴侣的女子在春日里触景生情、感物怀人的吟唱。

名家点评

  • 清代朱嘉征:素月可怀,微风自适,春鸟翻飞,皆足乐也。独伤心之人,莫不增感,所谓将坠之叶,无假迅薄之飙,伤心之涕,岂待雍门之奏。少陵“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也。(《乐府广序》)

猜你喜欢

生查子·金鞭美少年

宋代 • 晏几道

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

消息未归来,寒食梨花谢。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

念奴矫·送陈正言

宋代 • 家铉翁

南来数骑,问征尘、正是江头风恶。耿耿孤忠磨不尽,惟有老天知得。短棹浮淮,轻毡渡汉,回首觚棱泣。缄书欲上,惊传天外清跸。

路人指示荒台,昔汉家使者,曾留行迹。我节君袍雪样明,俯仰都无愧色。送子先归,慈颜未老,三径有余乐。逢人问我,为说肝肠如昨。

昨夜谁为吴会吟,风生万壑振空林。

龙惊不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

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

朝来果是沧洲逸,酤酒醍盘饭霜栗。

半酣更发江海声,客愁顿向杯中失。

曹叡
简介描述:

魏明帝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字元仲,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位皇帝(226年6月29日—239年1月22日在位)、政治家、文学家。魏文帝曹丕与文昭皇后甄氏之子。

曹叡从小得到祖父曹操的喜爱,年十五被封为武德侯。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受禅称帝,建立曹魏王朝。黄初二年(221年),曹叡被封为齐公,后改封平原王,因其母被诛而未立为嗣。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病重,立曹叡为皇太子。后曹丕驾崩,曹叡即皇帝位。在位期间指挥曹真、司马懿成功防御东吴、蜀汉的攻伐,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颇有建树。但在统治后期大兴土木,骄奢淫逸,广采众女,因此留下负面影响。

景初三年正月丁亥日(239年1月22日),曹叡病逝于洛阳,谥号明皇帝,庙号烈祖。因其临终托孤不当,导致日后朝政动荡,最终政权旁落司马氏。

曹叡不但在政治与乃父乃祖被后人同称为“三祖”,而且在文学史上也被鼎奉为开一代诗风的“曹魏三祖”之一。曹叡现存诗十余首,皆为乐府诗歌。

曹叡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