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
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
凝视幽静的山谷,心中充满了景仰;抚弄桂树的枝条,产生了无限遐想。
像您这样的伟人,真是千载难逢啊;犹如香草般高洁,为何要含愤独往?
此诗是拟淮南小山的《招隐士》之作,与《招隐士》一样通过比兴手法赞美屈原的德操。首句即以“幽岩”作象征,表达诗人对屈原的崇敬和仰慕;“流盼”一词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前贤无限向往的思想感情。次句以“桂枝”兴起,通过“凝想”,追忆屈原的高洁情操。末句则以象征着孤独寂寞且高洁独立的“荃”这一意象自比,挽结全诗,点明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屈原不应感到孤独,因为诗人与之志趣相投,将相伴而往的意旨。
全诗为整齐的六言句式,以骚体诗的形式将幽岩、桂枝、荃这类与屈原有关的意象连缀在一起,使诗人“流盼”和”凝想“的屈原形象与“千龄此遇”的自己相关联,构思新颖,想象丰富;中间的虚词则使得诗歌语气舒缓有致,节奏抑扬顿错,音韵流转,格调沉着而又文辞典雅,意境深远,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含蓄蕴藉地抒发了诗人的内在情感,委婉曲折地表现了身处封建社会的学识出众的女子无法实现心志的孤寂,在精神气质和思想内涵上比《招隐士》更接近屈原的《离骚》。
据《新唐书》记载,徐惠八岁时,其父徐孝德要她模仿屈原的《离骚》创作骚体诗,徐惠于是创作此诗。而徐惠于永徽元年(650年)逝世,年二十四岁,可知此诗创作于贞观八年(634年)。
残腊泛舟何处好?最多吟兴是潇湘。
就船买得鱼偏美,踏雪沽来酒倍香。
猿到夜深啼岳麓,雁知春近别衡阳。
与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诗入帝乡。
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长生秘殿倚青苍,拟敌金庭不死乡。
无奈逝川东去急,秦陵松柏满残阳。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馀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为爱红芳满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
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轻风次第开。
闲挂几曾停蛱蝶,频摇不怕落莓苔。
根生无地如仙桂,疑是姮娥月里栽。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