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宋代陈克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白话译文

十年了,国家的兵祸还是没有尽头。金人的侵略,前几年都已经深入到南京了。我客居在他乡的日子已经很久,年华已经老去,一想起这,我就心中黯然。我这一把稀疏的胡子,已经变得雪一样白了,枯涩的泪水,也是像冰一样的冷。

哪里该是我隐居的地方?我想应该去昊兴吧,可是,又怕这里的朋友们思念我。到那时啊,友人只有独个面对深夜的凄雨,屋子的小窗上,灯火映着孤单的身影。

词句注释

  1. 临江仙:词牌名。原唐教坊曲,用作词调。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等。本词双调,六十四字,上片五句,下片六句,上片一、二、三、五,下片二、五、六句押平韵。
  2. 兵不解:指战争未结束。
  3. 胡尘:指金兵。
  4. 江城:指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
  5. 客:词人自指。
  6. 疏髯:稀疏的胡须。
  7. 浑:全。
  8. 齑盐:原意是指切碎的腌菜,此处专指最低限度的生活物资。
  9. 吴兴:在今浙江省湖州市。
  10. 故人:老朋友。
  11. 若为情:如何为情,难为情。

作品赏析

词的上片开篇“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事实,包括从宣和七年金灭宋至绍兴四年金军兵临建康城下这段历史。前半句表达作者对侵犯者的愤慨,后半句表达他对朝廷的不满。两句正面点提形势,诉说对进犯者的谴责,和对造成“胡尘直到江城”局面的赵宋王室的不满。这一起句,具有统领全词的作用。下文所写愁苦心情、归隐的愿望,与故人告别的原因,皆根源于此句。由兴亡之变兴起兴亡之叹,由此引出下面叹老、送老、别友之事。“岁华销尽客心惊”,作者心惊于十年时间倏忽而逝,而自己报国无望,国事亦难以振兴。“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年华老去、无法驰骋疆场的遗恨,以及因国事而涕泪不止的忧虑之情。

词的下片,“送老”一词,上承“岁华销尽”、“疏髯”、“衰涕”,下启“吴兴”、“别愁”、“孤影”,是贯通上下词意的关键词。归隐虽是作者所愿,但是他却不忍心与老朋友道别。“相望”二字,点出依依惜别之态。“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是作者与故人分别之后,对故人孤独愁苦情态的想象。深夜的细雨、窗灯、孤影、别愁,共同构成一幅凄迷伤感的别后思念图。作者不写自己别后如何思念故人,却反过来想象故人如何思念自己。他想象故人深夜独对灯影,孑然一身,实际上对应的是自己的孤独寂寞。除此之外,这两句承上“故人相望若为情”,是悬想别后故人孤愁情状。词人借用苏轼诗的意象,以“别愁”、“孤影”表之,见故人于今独处无侣之苦,也反衬出自己的孤苦处境。最后一句以景作结,将词一开始抛出的对国家兴亡的忧虑,收结到深夜孤灯下的身影中,多少慨叹都蕴涵于其中。正因为不言,反而有了言不尽的深意。

就艺术特色而言,这首词起承转合,意脉不断,巧妙无痕。起首两句指出:兵祸不止,以至于“胡尘直到江城”。这一形势。此后虽然不再有一个字提到兴亡,但由此种下的兴亡之慨,随处可见。这样开头,有笼罩之功力。至过变处,词云“送老”,这和“十年”、“岁华销尽”、“疏髯”、“衰涕”是完全一致的,因而这两个字可谓承接严密。上片言老,是说国事不宁,个人衰弱而下片言老,则是寻求自己的归宿。所以“送老”一语承上而启下“应吴兴”、“别愁”、“孤影”,与之一脉相承。词到终了,却用雨天深夜之中,小窗前残灯映照下的“故人”形象收束,用环境描写来寄托难言的苦衷,创造出迷离恍惚的气氛,不但收来有力,而且含“有余不尽”之妙。

全词情感真挚深沉,沉郁中蕴含着满腔的爱国情怀,言有尽而意无穷。

创作背景

陈克作此词时,距离北宋灭亡已经有八年时间。当时,南宋以建康为都城,偏安于南方。绍兴四年(1134年),金兵向建康逼进,陈克力主抗金,上言奏陈守备细则,然而朝廷不纳其奏。陈克有感于国事衰微,自己一腔壮志无处施展,因而写下了这首《临江仙》。

名家点评

  • 当代文人陶尔夫《宋词今译》:词中抒发了北宋灭亡的悲惨后果,直到南渡以后仍然为逃避金人侵扰而四处逃亡,无家可归。‘‘故人相望若为情”一句反映了身在官位却无法扭转局面的愧疚。结拍夜雨孤灯,以景结情,凄清惨淡,含不尽之意,俱在言外。

猜你喜欢

自悼赋

两汉 • 班婕妤

承祖考之遗德兮,何性命之淑灵。登薄躯于宫阙兮,充下陈为后庭。蒙圣皇之渥惠兮,当日月之圣明。扬光烈之翕赫兮,奉隆宠于增成。既过幸于非位兮,窃庶几乎嘉时。每寤寐而累息兮,申佩离以自思。陈女图以镜监兮,顾女史而问诗。悲晨妇之作戒兮,哀褒、阎之为邮;美皇、英之女虞兮,荣任、姒之母周。虽愚陋其靡及兮,敢舍心而忘兹。历年岁而悼惧兮,闵蕃华之不滋。痛阳禄与柘馆兮,仍襁褓而离灾。岂妾人之殃咎兮,将天命之不可求。白日忽已移光兮,遂晻莫而昧幽。犹被覆载之厚德兮,不废捐于罪邮。奉共养于东宫兮,托长信之末流。共洒扫于帷幄兮,永终死以为期。愿归骨于山足兮,依松柏之余休。

重曰:潜玄宫兮幽以清,应门闭兮禁闼扃。华殿尘兮玉阶菭,中庭萋兮绿草生。广室阴兮帏幄暗,房栊虚兮风泠泠。感帷裳兮发红罗,纷綷縩兮纨素声。神眇眇兮密靓处,君不御兮谁为荣?俯视兮丹墀,思君兮履綦。仰视兮云屋,双涕兮横流。顾左右兮和颜,酌羽觞兮销忧。惟人生兮一世,忽一过兮若浮。已独享兮高明,处生民兮极休。勉虞精兮极乐,与福禄兮无期。绿衣兮白华,自古兮有之。

肃王与沈元用

宋代 • 陆游

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馆于燕山愍忠寺。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馆,欲矜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略无矜色。元用骇服。语云:“休夸我能胜人,胜如我者更多。”信不诬也。

点绛唇·十月二日马上作

清代 • 龚自珍

一帽红尘,行来韦杜人家北。满城风色,漠漠楼台隔。

目送飞鸿,景入长天灭。关山绝,乱云千叠,江北江南雪。

早雁

唐代 •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雨窗闲话,叹浮生何必,是今非昨。几遍青山酬对好,依旧黛眉当阁。洒道轮香,润花杯满,不似前秋恶。绣帘才卷,一楼空翠回薄。

拟泛烟中片叶,但两湖佳处,任风吹泊。山水清音听未了,隐岸玉筝金索。头上催诗,枕边滴梦,谩惜瑶卮落。相看不厌,两高天际孤削。

陈克
简介描述:

陈克(1081年—1137年),北宋末至南宋初词人。字子高,自号赤城居士。临海(今属浙江)人。少时随父宦学四方,后侨居金陵(今江苏南京)。

绍兴七年(1137年),吕祉节制淮西抗金军马,荐为幕府参谋,他欣然响应,留其家于后方,以单骑从军。曾与吴若共著《东南防守便利》3卷,其大略谓“立国东南,当联络淮甸荆蜀之势”(《四库全书总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