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瀑布谣

元代杨维桢

甲申秋八月十六夜,予梦与酸斋仙客游庐山,各赋诗,酸斋赋彭郎词,予赋瀑布谣。

银河忽如瓠子决,泻诸五老之峰前。

我疑天孙织素练,素练脱轴垂青天。

便欲手把并州剪,剪取一幅玻璃烟。

相逢云石子,有似捉月仙。

酒喉无耐夜渴甚,骑鲸吸海枯桑田。

居然化作十万丈,玉虹倒挂清泠渊。

白话译文

甲申年秋八月十六日夜晚,我梦见与仙客贯云石游览庐山,分别赋诗一首,贯云石写了《彭郎词》,我写了《瀑布谣》。

银河忽然像黄河决堤一样,在五老峰前倾泻而下。

我怀疑是天仙在织白绢,白绢离开织女衣袖从青天垂落下来。

就想着手拿一把并州剪,剪下一幅玻璃烟雨。

恰好遇到了贯云石,他好像仙人李白一样。

他夜里无酒解渴,便骑着鲸背,把海水吸干,竟使大海变成桑田。

海水居然化作十万丈的美玉彩虹,倒挂在清澈的水潭上。

词句注释

  1. 庐山:山名。在今江西九江市南,一名匡庐。
  2. 甲申:即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年)。
  3. 酸斋仙客:元代散曲家贯云石之号。
  4. 彭郎词:即《梦中贯酸斋彭郎词》:“番之湖兮云水杳,万顷晴波净如扫。相逢渔子问二姑,大姑不如小姑好。小姑昨夜妆束巧,新月半痕玉梳小。彭郎欲娶无良媒,飞向庐山寻五老。五老颓然不肯起,彭郎怒踢香炉倒。彭郎彭郎归去来,陶令门前烟树晓。”(陈衍辑《元诗纪事》卷四四)。
  5. 瓠子:黄河堤坝名,在今河南濮阳,汉武帝时曾决堤。
  6. 五老峰:在庐山东南,像五位老人并肩耸立,因此得名。
  7. 天孙:即织女,相传是玉帝的孙女。一作“天仙”。素:白色。
  8. 并州剪:锋利的剪刀。古时并州(今山西太原一带)生产的剪刀,以锋利著称,亦可简称并刀、并剪等。
  9. 云石子:即贯云石。
  10. 捉月仙:这里指李白。洪迈《容斋随笔》载,李白酒醉泛舟,俯身去抓水中之月,溺水而死,后世称为捉月仙。
  11. 骑鲸:骑鲸背遨游海上,李白曾自署为“海上骑鲸客”。相传李白骑着鲸鱼升天成仙。李俊民《李太白图》:“不因采石江头月,那得骑鲸去上天。”
  12. 玉虹:形容瀑布像美玉彩虹般。清泠渊:清澈的水潭。

作品赏析

登高揽胜,形诸诗咏,可写的东西很多,作者根据艺术创作的“约化”要求,独选了雄丽壮观的瀑布作为描写对象。庐山瀑布,是历代诗人写得烂熟的景观,而作者此诗又能独辟蹊径,同中见异,匠心独运,创造出新的意境。

全诗十二句,分前后两段。前段六句,先从正面作比拟,描绘瀑布壮观,然后以奇特大胆的想像进行渲染;后段六句,写奇景中的奇人,末仍归到瀑布。诗中先把瀑布比喻为银河决口,倾泻在突兀凌霄的庐山最高峰一一五老峰前。旋即又把瀑布想象成天仙织的“素练”,垂天直下。作者情思更加奔涌,竟然想拿“并州剪”“剪取一幅玻璃烟”。接下来写贯云石好似李白,夜间无酒解渴,便骑鲸吸干海水。这海水化作“十万丈”的“玉虹”,从天上倒挂下来,泻入清冷的深渊。

此诗写得雄奇俊迈,超凡脱尘,风格豪放而飘逸,恢宏而清雅,雄浑壮阔,想象奇妙,气势畅达,绘声绘影,比喻生动,表现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富有浪漫主义情调,读之如临其境,体会深切。杨维桢继承了李白、李贺的险怪诗风,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

作者很注意锤字练句,然又不露斧痕,诗风自然清新,直追李白。李白所作的《望庐山瀑布》脍炙人口、享誉古今,而杨维桢这首乐府诗《庐山瀑布谣》也足以与李诗相媲美。元诗成就虽不算太高,但在反拨宋诗之弊,恢复形象思维的诗歌创作方法这方面,它是有不可抹杀的历史功绩的。此诗是元诗中的优秀代表作。它的一系列瑰丽奇伟的意象构成一种神妙、开阔的境界,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了诗人的感情,使欣赏者“瞻言而见貌"(《文心雕龙·物色》),诗意浓郁,感染力强,体现了诗歌创作的艺术规律。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年)八月十六日夜。作者在序中已交代了创作缘起,他梦中与友人贯云石同游庐山,深有感怀,赋诗赞美,贯云石写了《彭郎词》,作者写了《庐山瀑布谣》。

名家点评

  • 元代吴复:“酸斋之词(指《梦中贯酸斋彭郎词》),滑稽谑浪,固风流才仙;而先生之谣(指《庐山瀑布谣》),雄伟俊逸,真天仙也。各以其才相胜。”(《尧山堂外纪》)

猜你喜欢

荀卿论

宋代 • 苏轼

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言必称先王,然后知圣人忧天下之深也。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其所言者,匹夫匹妇之所共知;而所行者,圣人有所不能尽也。呜呼!是亦足矣。使后世有能尽吾说者,虽为圣人无难,而不能者,不失为寡过而已矣。

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智,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然三子者,每不为夫子之所悦。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夫子亟称之。且夫学圣人者,岂必其言之云尔哉?亦观其意之所向而已。夫子以为后世必有不能行其说者矣,必有窃其说而为不义者矣。是故其言平易正直,而不敢为非常可喜之论,要在于不可易也。

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仇。及今观荀卿之书,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

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子思、孟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荀卿独曰:“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独曰:“人性恶。桀、纣,性也。尧、舜,伪也。”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纣之残暴,而先王之法度、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彼李斯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以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天下卒无有及者。苟天下果无有及者,则尚安以求异为哉!

渡荆门送别

唐代 •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醉中留别永叔子履

宋代 • 梅尧臣

新霜未落汴水浅,轻舸惟恐东下迟。

绕城假得老病马,一步一跛饮人疲。

到君官舍欲取别,君惜我去频增嘻。

便步髯奴呼子履,又令开席罗酒卮。

逡巡陈子果亦至,共坐小室聊伸眉。

烹鸡庖兔下筹美,盘实飣餖栗与梨。

萧萧细雨作寒色,餍餍尽醉安可辞。

门前有客莫许报,我方剧饮冠帻欹。

文章或论到渊奥,轻重曾不遗毫厘。

间以辨谑每绝倒,岂顾明日无晨炊。

六街禁夜犹未去,童仆窃讶吾侪痴。

谈兵究弊又何益,万口不谓儒者知。

酒酣耳热试发泄,二子尚乃惊我为。

露才扬己古来恶,卷舌噤口南方驰。

江湖秋老鳜鲈熟,归奉甘旨诚其宜。

但愿音尘寄鸟翼,慎勿却效儿女悲。

秋兴赋

魏晋 • 潘岳

晋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以太尉掾,兼虎贲中郎将,寓直于散骑之省。高阁连云,阳景罕曜,珥蝉冕而袭纨绮之士,此焉游处。仆野人也,偃息不过茅屋茂林之下,谈话不过农夫田父之客。摄官承乏,猥厕朝列,夙兴晏寝,匪遑底宁,譬犹池鱼笼鸟,有江湖山薮之思。于是染翰操纸,慨然而赋。于时秋也,故以秋兴命篇。辞曰

四时忽其代序兮,万物纷以回薄。览花莳之时育兮,察盛衰之所托。感冬索而春敷兮,嗟夏茂而秋落。虽末士之荣悴兮,伊人情之美恶。善乎宋玉之言曰:“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惨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送将归。”夫送归怀慕徒之恋兮,远行有羁旅之愤,临川感流以叹逝兮,登山怀远而悼近。彼四感之疚心兮,遭一涂而难忍。嗟秋日之可哀兮,谅无愁而不尽。

野有归燕,隰有翔隼。游氛朝兴,槁叶夕殒。于是乃屏轻箑,释纤缔,藉莞蒻,御祫衣。庭树槭以洒落兮,劲风戾而吹帷。蝉嘒嘒而寒吟兮,雁飘飘而南飞。天晃朗以弥高兮,日悠阳而浸微。何微阳之短晷,觉凉夜之方永。月朣胧以含光兮,露凄清以凝冷。熠耀粲于阶闼兮,蟋蟀鸣乎轩屏。听离鸿之晨吟兮,望流火之余景。宵耿介而不寐兮,独展转于华省。悟时岁之遒尽兮,慨俯首而自省。斑鬓髟以承弁兮,素发飒以垂领。仰群隽之逸轨兮,攀云汉以游骋。登春台之熙熙兮,珥金貂之炯炯,苟趣舍之殊涂兮,庸讵识其躁静。

闻至人之休风兮,齐天地于一指。彼知安而忘危兮,故出生而入死。行投趾于容迹兮,殆不践而获底。阙侧足以及泉兮,虽猴猿而不履。龟祀骨于宗祧兮,思反身于绿水。且敛衽以归来兮,忽投绂以高厉。耕东皋之沃壤兮,输黍稷之余税。泉涌湍于石间兮,菊扬芳于崖澨。澡秋水之涓涓兮,玩游鲦之潎潎。逍遥乎山川之阿,放旷乎人间之世。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飒飒霜飘鸳瓦,翠幕轻寒微透,长门深锁悄悄,满庭秋色将晚。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长是淹残粉面。鸾辂音尘远。

无限幽恨,寄情空殢纨扇。应是帝王,当初怪妾辞辇,陡顿今来,宫中第一妖娆,却道昭阳飞燕。

杨维桢
简介描述:

杨维桢(1296年-1370年),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绍兴路诸暨州枫桥全堂(今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全堂村)人。元末明初诗人、文学家、书画家。

杨维桢自幼聪颖,其父杨宏对他寄予厚望。泰定四年(1327年)中进士,放天台县尹,因惩治作恶县吏,遭奸吏报复免官。后任职钱清盐场,因请求减轻盐税被斥为忤上,以至十年不调。后官至建德路总管府推官,继升江西儒学提举。元末避乱居富春山,后迁居钱塘(今杭州)。张士诚居浙西时屡召不赴,后徙松江,从此遨游山水,以声色自娱,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求教不绝。

杨维桢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他著述等身,行于世的著作有《春秋合题著说》《史义拾遗》《东维子文集》《铁崖古乐府》《丽则遗音》《复古诗集》等近二十种。

书法以行草最工,笔势岩开,有“大将班师,三军奏凯,破斧缺牖,例载而归”之势,传世作品有楷书《周上卿墓志铭》,行书《张氏通波阡表》《真镜庵募缘疏卷》《鬻字窝铭》《城南唱和诗卷》《元夕与妇饮诗》、草书《梦游海棠城诗卷》《竹西草堂记卷》《致理斋尺牍》《晚节堂诗》《沈生乐府序》等,其余墨迹则多见于书札及书画题跋之中。

杨维桢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