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旧赋

魏晋向秀

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音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

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

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

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

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

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

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

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

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

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

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

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

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

白话译文

我和嵇康、吕安的行止相近,他们都有不受拘束的才情。可是嵇康的志向高远而疏阔,吕安的心胸旷达而豪放,之后各自因为一些事情而被杀。嵇康精通所有的技艺,对于音律尤其高妙。当临刑之时,他回头看了看太阳的影子,要过琴来弹奏。正值我将要西行,路过我们旧日的居所,当此之时,太阳渐渐地迫近它的沉落之地,寒冷的冰霜越发显出凄凉的样子,邻里有人吹笛,吹出的声音嘹亮悲摧,追怀往昔一起游玩宴乐的情分,我被这笛声触动不禁深深叹息,所以写下这样的赋。

奉命前往遥远的上京,又回身向北而去。

泛舟渡过黄河,路过昔日在山阳的故居。

举目看到萧条的旷野,在城脚下停下我的车舆。

重履二人留下的遗迹,经过深巷中的空屋。

感叹《黍离》的歌声深切地哀悯西周的宗庙,悲伤《麦秀》的调子飘荡在殷朝的废墟。

因为抚摸到古老的哀愁而怀念故去的人,我的心徘徊而踌躇。

梁栋屋宇都历历存在而没有丝毫损毁,故人的形容和精神已远逝不知所去。

当年李斯受罪被杀,为着不能再牵黄犬出上蔡门打猎而恋恋不舍,叹息长吟。

我哀悼嵇生将要永辞世间的最后一刻,回顾日影再一次弹响鸣琴。

人生的缘分遭际聊寄于瞬间的领悟遇合,剩下的美好生命托付给哪怕只有一寸的光阴。

我听到笛子的声音爽朗慷慨,仿佛嵇生绝世的清音得以重临。

我的车驾将重新起程,于是执笔写下此刻的心情。...

词句注释

  1. 吕安:字仲悌,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生年不详,卒于魏景元三年。其妻徐氏貌美,吕安之兄吕巽与之有染,事发,其兄反诬吕安不孝,嵇康辩其无辜。钟会与嵇康有隙,趁机进谗于司马昭。司马昭后并杀二人。 居止:居住的地方。
  2. 不羁之才:有才能但不受羁绊。
  3. 志远而疏:志向高远,但疏于人事。
  4. 心旷而放:心性旷达,游离于世俗。
  5. 以事见法:以,因;事,指二人被诬之事;法,刑;以事见法,因那件事而被加刑。
  6. 博综:博,广;综,综合。此处指广博掌握(很多技能)。
  7. 丝竹:丝指弦乐,竹指管乐,此处引申为音乐、乐器。
  8. 就命:就死、赴死。
  9. 逝将西迈:指当初由家乡西行入洛阳。
  10. 经其旧庐:指从洛阳返回时路过嵇康的旧宅院。
  11. 薄:迫近。虞渊:传说中的日落之处。
  12. 寥亮:嘹亮。
  13. 曩昔:从前。游宴:出游、聚会。
  14. 将命:奉命。适:往。
  15. 旋反:旋,回;反,同“返”;旋反,回来,指从洛阳回去。
  16. 山阳:地名,在今河南。嵇康原隐居在山阳嵇山之下。
  17. 城隅:城的一角。
  18. 二子:指嵇康和吕安。
  19. 穷巷:隐僻的里巷。
  20. 黍离:《诗经》中感叹周朝覆亡的诗歌。愍:通“悯”,同情。
  21. 殷墟:殷都旧址,在今河南安阳市小屯村。麦秀:指麦子秀发而未实。《史记·宋微子世家》:“箕子朝周,过故殷墟,感官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欲哭则不可,欲泣为其近妇人,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
  22. 古昔:指上文的周商旧事。怀今:指有感于古人事而怀念嵇康和吕安。
  23. 焉如:何往。
  24. “昔李斯”二句:《史记·李斯列传》有云:“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日:‘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25. 永辞:生死诀别。
  26. 运遇:命运遭遇。领会:对于命运的领悟和理解。
  27. 寸阴:极短的时光,指临刑前的片刻。
  28. 鸣笛:指序中所说的邻人之笛。
  29. 将迈:将要出发。
  30. 援:提。翰:笔。写心:描述自己的心境。

作品赏析

序文交代了写作缘起。首先作者说明自己与嵇康、吕安的关系——“居止接近”,此语轻描淡写,但极有分寸。他与嵇康同为竹林中人,又与二人有着锻铁、灌园的难忘经历,其关系岂止“居止接近”,显然欲说而不能。接着概括了各自的个性,暗示了“见法”的原因。然而,好友嵇康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还是临刑前“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的凛然之气。今经其故居,不由得又想起,而此时正是日薄西山,寒凝大地,又有幽远的笛声在空旷中回荡。作者营造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氛围。序文写得简洁、流畅,内容频频转换,短短的篇幅中却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内容。“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音寥亮”,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感慨凄恻之情油然而生。

正文抒发了对故友的痛悼、思念之情。作者落笔从自己的行程写起,暗示了选择的无奈。今看到旧友山阳之故居,怎能不触景伤情,昔日与故友饮宴欢乐的情景又浮现眼前。然而这一切都不存在了,物是人非,“穷巷”、 “空庐”,一派肃杀、冷落。此情此景,不由得使作者产生了《黍离》之悲、《麦秀》之感。作者引此二诗,既表达了对故友的思念之情,又暗含对魏室行将倾覆的隐痛,以古人伤逝之词表达了自己的怀旧之意。“形神逝其焉如”一句深情的叩问写尽了作者绵绵不尽的哀思。

接着,作者用秦丞相李斯临刑而叹之事,与嵇康相对比,暗示嵇康于临刑前片刻对于生命的感悟。嵇康临刑,顾视日影,“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向秀抓住这一细节,将其彻悟命运之后处变不惊、镇定自若的风采描写得极具神韵,使其骏逸的身姿与生命定格在永恒的瞬间。因此,这慷慨、悠扬的琴声在作者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琴声与笛声交织,过去与现实混融,造成了一种奇妙的效果,感慨万端。至此,作者戛然收笔。

此赋虽然短小,寄意却含蓄深厚。作者既表达了对好友的深切悼念,也抒发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但却总有一种言犹未尽的感觉。残酷的现实和高压的政策,迫使作者只好如此。

创作背景

此文的序言交代了作者写作的缘由。思旧指的就是作者向秀思念自己的好友嵇康和吕安。三人本来志同道合,向秀帮嵇康打过铁,与吕安一起种过菜,都是当时的名士,向秀、嵇康还是“竹林七贤”中人,但后来的处境际遇却不同。魏晋之际,司马氏为了篡夺政权,对那些不和他们合作的士人采取了威逼利诱和恐怖屠杀的手段。后来嵇康、吕安二人因为不满司马氏的残暴黑暗统治,不与司马氏合作,不肯出来做官,遭受政治迫害而死。向秀畏祸,不得已参加州郡征召选举,从洛阳归途中路过嵇康旧居,伤怀旧友,写下此赋。

名家点评

  • 梁·刘勰《文心雕龙·指瑕》:君子拟人,必于其伦,……向秀之赋嵇生,方罪于李斯,与其失也。……不类甚矣。
  •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不容太露,故为词止。此晋人文尤不易及也。
  • 清·张云璈《选学胶言》:嵇、吕并言而末复单悼嵇生,以叔夜义证吕安,而死更非其罪,故尤深感耳。古今不平之事,无如嵇、吕一案。典午刑政如此,安得为英雄?此阮公所以有广武之叹也。
  • 清·张惠言《七十家赋钞》:子期以嵇、吕之诛,危惧入洛,返役作此。悼嵇、吕,实自感也。
  • 清·刘熙载《艺概》:赋必有关著自己痛瘁处。如嵇康叙琴,向秀感笛,岂可与无病呻吟者同语?
  • 现代文学家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年轻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它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得了。

猜你喜欢

虎丘记

明代 • 袁宏道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翠蛾羞黛怯人看。掩霜纨,泪偷弹。且尽一尊,收泪唱阳关。漫道帝城天样远,天易见,见君难。

画堂新构近孤山。曲栏干,为谁安?飞絮落花,春色属明年。欲棹小舟寻旧事,无处问,水连天。

阿房宫赋

唐代 • 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半山春晚即事

宋代 •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

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菩萨蛮·月华如水笼香砌

五代 • 孙光宪

月华如水笼香砌,金环碎撼门初闭。寒影堕高檐,钩垂一面帘。

碧烟轻袅袅,红战灯花笑。即此是高唐,掩屏秋梦长。

向秀
简介描述:

向秀(约227年-272年),字子期,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人。魏晋时期的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向秀雅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隐居不仕。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吕安被司马昭害死后,向秀应本郡的郡上计到洛阳,受司马昭接见,后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泰始八年(272年)去世。

向秀出身河内向氏,喜谈老庄之学,曾注《庄子》,被赞为“妙析奇致,大畅玄风(《世说新语·文学》)”,惜注未成便过世,郭象承其《庄子注》余绪,完成了对庄子的注释。另有作品《思旧赋》、《难嵇叔夜养生论》。

向秀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