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讥时

元代张鸣善

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烘。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

白话译文

装模作样的人居然早早当上了朝廷公卿,恶狠好斗、蛮横无理的人竟享受着万钟的俸禄,胡说八道、欺世盗名的人竟能在社会上层畅行无阻,总而言之都是胡闹。说英雄可到底谁是英雄?五眼鸡居然成了岐山的凤凰,两头蛇竟被当成了南阳的诸葛亮,三脚猫也会被奉为姜子牙。

词句注释

  • 双调:十二宫调之一。水仙子:曲牌名。属北曲双调,另属北曲黄钟宫,正名“古水仙子”。
  • 铺眉苫眼:即舒眉展眼,此处是装模作样的意思。元人口语。苫,盖住。三公:原指大司马、大司徒与大司空,这里泛指朝廷高官。
  • 裸袖揎拳:捋起袖子露出胳膊,这里指善于吵闹打架的人。元人口语。万钟:指很高的俸禄。钟,古量器名,十斗为一斛,六斛四斗为一钟。
  • 大纲来:总而言之。元人口语。烘:即哄,指胡闹。
  • 五眼鸡:好斗的公鸡。岐山:在今陕西岐山县。鸣凤:凤凰。
  • 南阳卧龙:即诸葛亮,这里泛指杰出的人才。
  • 三脚猫:没有本事的人。渭水飞熊:即周代的太公吕尚(姜太公),这里泛指德高望重的高官。相传文王打猎前占卜,卜者说:“所获非龙非螭,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打猎时果遇太公于渭水之阳。“非虎”一作“非熊”,后“非熊”误为“飞熊”,并以“飞熊入梦”喻指国君获得贤臣。

整体赏析

在散曲作家中,张鸣善是颇善讽刺艺术的一位。此曲题为“讥时”,通过辛辣的笔调,对腐朽、寄生而虚伪的元代上层社会作了无情的揭露。

“铺眉苫眼”“裸袖揎拳”“胡言乱语”欺世盗名者,他们居然位至“三公”,享受着“万钟”的俸禄,在社会上层畅行无阻,大售其奸。开篇三句就用大笔勾勒的手法,画出了元代上层统治者的鬼脸。所谓“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元无名氏《醉太平·堂堂大元》)是也,而善良、老实、正直的人是没有立身之地的。作者紧接着又总结一句“大纲来都是烘”——总而言之都是胡闹。这种泼辣的语言正是散曲本色,不同于诗词的注重含蓄。以下,作者便对这种奸贤不辨、是非颠倒的黑暗现实作进一步的嘲讽。

“说英雄谁是英雄?”以反诘语气提问,那含意是:“听话听反话,不会当傻瓜。”以下三句便以答语作阐发,指斥当世所谓“英雄”的可笑可鄙。岐山周公、太公吕尚、南阳卧龙当然都是盖世的英雄。然而元时俗话所谓“五眼鸡”“两头蛇”“三脚猫”等,指的都是凡庸之人。鸡称“五眼”,蛇具“两头”,猫仅“三脚”,可谓怪物,又不仅是凡庸。可见这组鼎足对的意味实则是很幽默、很丰富的。元代之“三公”沐猴而冠,也可窥见一斑。这样的欺世盗名、有害无益之辈,竟被捧为当世之周公、吕尚、诸葛亮,委以高官,享以厚禄,只能是可悲可叹。

漫画化的笔触,形成此曲的第一个特点。一开始,作者用“铺眉苫眼”“裸袖揎拳”“胡言乱语”等形容将对象作了丑化,进而又将他们变形,使之幻化成似凤非凤的“五眼鸡”、似龙非龙的“两头蛇”、似熊非熊的“三脚猫”,从而使其丑恶本质一望而知。

鼎足对的前后两用,形成此曲第二个特点。鼎足对的运用,本是元人散曲有别于诗词的新创。这种兼有对偶与排比的修辞,容易收到连珠炮似的效果,对此曲内容特别合宜。作者在运用上又有独到之处。一是妙嵌数字,工稳尖新。前句的“三公”“万钟”“时(谐‘十’音)用”运用了借对的手法;后三句的“五眼鸡”“两头蛇”“三脚猫”对仗更工,其实“五眼鸡”即“乌眼鸡”之音转,手法暗通。

全曲八句恰分两段,前段是先出三句排比,继以“大纲来”总收一句;后段则先以“说英雄谁是英雄”一句提问,继以三句排比。在结构上是由放而收,由收而放,是对称形式,读起来节奏感极强,兼有错综与整饬之致,饶有抑扬抗坠之音。

创作背景

元代科举不兴,铨选制度混乱,读书人往往有不遇之感,故讽刺当政者是非不分用非其人,成为散曲中常见的主题。张鸣善的这首作品,就是这一方面的代表作。

名家点评

  • 明·王世贞:元人曲如……“五眼鸡丹(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诨中奇语也。(《艺苑卮言》附录一)

猜你喜欢

解佩令·自题词集

清代 • 朱彝尊

十年磨剑,五陵结客,把平生、涕泪都飘尽。老去填词,一半是、空中传恨。几曾围、燕钗蝉鬓。

不师秦七,不师黄九,倚新声、玉田差近。落拓江湖,且分付、歌筵红粉。料封侯、白头无分。

正午牡丹

宋代 • 沈括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 其下有一猫,未识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阳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生查子·侍女动妆奁

唐代 • 韩偓

侍女动妆奁,故故惊人睡。那知本未眠,背面偷垂泪。

懒卸凤凰钗,羞入鸳鸯被。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

剑阁铭

魏晋 • 张载

岩岩梁山,积石峨峨。远属荆衡,近缀岷嶓。南通邛僰,北达褒斜。狭过彭碣,高逾嵩华。

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谓剑阁,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世浊则逆,道清斯顺。闭由往汉,开自有晋。

秦得百二,并吞诸侯。齐得十二,田生献筹。矧兹狭隘,土之外区。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

昔在武侯,中流而喜。山河之固,见屈吴起。兴实在德,险亦难恃。洞庭孟门,二国不祀。自古迄今,天命匪易。凭阻作昏,鲜不败绩。公孙既灭,刘氏衔璧。覆车之轨,无或重迹。勒铭山阿,敢告梁益。

石榴

唐代 • 李商隐

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

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千年。

张鸣善
简介描述:

张鸣善(生卒年不详),名择,号顽老子,元代散曲作家。生平事迹不详。原籍平阳(今属山西),家在湖南,流寓扬州。 曾官至宣慰司令使、江浙提学。元灭后称病辞官,隐居吴江。散曲存套数二套,小令十三首。

张鸣善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