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

宋代王沂孙

层绿峨峨,纤琼皎皎,倒压波浪清浅。过眼年华,动人幽意,相逢几番春换。记唤酒寻芳处,盈盈褪妆晚。

已消黯,况凄凉近来离思,应忘却明月,夜深归辇。荏苒一枝春,恨东风人似天远。纵有残花,洒征衣、铅泪都满。但殷勤折取,自遣一襟幽怨。

白话译文

长满绿苔的梅树层层叠叠,点点白梅如皎皎细玉,素洁典雅,倒压湖面,一池绿波更觉清浅。年华瞬逝,但你动人的幽意依然如故,再次重逢已是几度春光易换。曾记得与朋友一起畅饮,探访芳景的情形,而美丽的梅花却久开不败,好像盈盈盛妆的美人迟迟不愿卸妆。

往日的乐事已消黯,更何况近日心境凄然,快要忘记了以前明月下金辇深夜归去的美好情景,报春的梅花已渐渐凋零,最可恨这东风匆匆归去,故人却依然在天涯。纵然有点点残花还在,却依依都飘落到衣襟上,这不禁让人想起了物是人非的铅泪。还是深情地折下一枝梅独自品尝,聊且排遣一下心中的幽怨与哀伤吧。

词语注释

  1. 聚景亭:杭州聚景园内的香雪亭,在西湖之东。
  2. 层绿:重重叠叠长满绿苔的梅枝。峨峨:高耸的样子。
  3. 纤琼:纤细娇弱的白梅。皎皎:润泽洁白的样子。
  4. 倒压:倒映贴近。
  5. 幽意:幽静的意趣。
  6. 几番:几度。
  7. 唤酒:相约饮酒。
  8. 盈盈:形容女子容貌端庄秀丽。此处喻白梅。褪妆:指梅花凋谢
  9. 已消黯:那往日欢乐已在记忆中黯然消逝。
  10. 归辇:游园归来的銮驾。此处暗指南宋盛时帝王临幸而归。
  11. 荏苒:指柔弱的样子。一枝春:指梅花。
  12. 征衣:远游在外穿的衣服。
  13. 铅泪:眼泪。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忆君清泪如铅水。”
  14. 殷勤:情意浓厚。
  15. 遣:排遣。

作品赏析

上阕写梅开之盛。开头三句化用姜夔《暗香》“千树压,西湖寒碧”句意,描绘聚景园梅花盛开之美景。“层绿峨峨”,写绿梅如云;“纤琼皎皎”,写白梅如雪;“波痕清浅”,写水中梅花倒影重重。“过眼”三句写相逢之难,感叹物是人非,美境依旧,而心情却已经迥然不同。“过眼年华”,写光阴的迅速;“动人幽意”,写梅情的高雅;“几番春换”写多次逢春才一见园梅。接下来由此接入对往日快乐时事的的追忆,仍以梅花绾合。“唤酒寻芳”,忆当年游赏之处。“盈盈褪妆晚”情景兼到,是生花妙笔。既有对梅花钟爱之情,亦含有对往事眷恋之意。

下阕转而写今昔沧桑之感,“已消黯”写词人的伤神,点出国家沦亡的惨痛事实,“况凄凉近来离思”,写朋友之间彼此悬隔,无由再见。接下来的一句更为沉重,作者面对聚景亭中的梅花,发出“应忘却,明月夜深归辇”的哀叹。聚景亭建于宋孝宗时,本为供已经退位的高宗游赏。高宗崩逝后,孝宗、光宗、宁宗等朝,此园遂成为皇家御苑,天子多有游幸。如今国家已属他人,往昔的盛事当然应该“忘却”,可是想忘却的东西恰恰是最不易忘却的,想回避的东西恰恰是最不易回避的。这句满含辛酸眼泪的话语,正带出作者不可遏制的亡国之恨。再二句写漂泊之悲。“纵有残花”,写词人惜梅之意;“征衣、铅泪”,叹江南流浪无期。词的末尾用“一枝梅”的典故,感叹友人相隔之远。既然连“聊赠一枝春”都难以做到,也只有折梅自赏了。

本词副标题是咏梅,所以全篇贯穿着梅花的标格和神韵,盛也梅花,衰也梅花。作者的兴废之感都通过这浅淡幽香的生命表达出来,可谓语意传神。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唱答词,大约作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这一年作者在杭州,与戴表元、周密等人曾在杨氏祠堂宴集,随后各自分手。

名家点评

  •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碧山《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较高诗更觉凄婉。”

猜你喜欢

木兰花慢·重游虎丘

宋代 • 吴文英

步层丘翠莽,□□处、更春寒。渐晚色催阴,风花弄雨,愁起阑干。惊翰。带云去杳,任红尘、一片落人间。青冢麒麟有恨,卧听箫鼓游山。

年年。叶外花前。腰艳楚、鬓成潘。叹宝奁瘗久,青萍共化,裂石空磐。尘缘。酒沾粉污,问何人、从此濯清泉。一笑掀髯付与,寒松瘦倚苍峦。

腻红匀脸衬檀唇。晚妆新,暗伤春。手捻花枝,谁会两眉颦。连理带头双口口,留待与,个中人。

淡烟笼月绣帘阴。画堂深,夜沉沉。谁道口口,口系得人心。一自绿窗偷见后,便憔悴,到如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

宋代 • 杨万里

其一

侧塞千山缝也无,上天下井万崎岖。

昨朝曾过芙蓉渡,寻到溪源一线初。

其二

山北溪声一路迎,山南溪响送人行。

也知流向金陵去,若过金陵莫寄声。

其三

后山勒水向东驰,却被前山勒向西。

道是水柔无性气,急声声怒慢声悲。

其四

日高谷底始微暄,岚翠依然透骨寒。

说与行人忙底事?金鸡声里促银鞍。

其五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其六

政是行人肠断时,子规得得向人啼。

若能泪得居人脸,始信春愁总为伊。

浣溪沙·桂

宋代 • 吴文英

曲角深帘隐洞房。正嫌玉骨易愁黄。好花偏占一秋香。

夜气清时初傍枕,晓光分处未开窗。可怜人似月中孀。

踏莎行·郴州旅舍

宋代 •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王沂孙
简介描述:

王沂孙,生卒年不详,字圣与,又字咏道,号碧山,又号中仙,因家住玉笥山,故又号玉笥山人,南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大约生活在1230年至1291年之间,曾任庆元路(路治今宁波鄞州)学正。

王沂孙工词,风格接近周邦彦,含蓄深婉,如《花犯·苔梅》之类。其清峭处,又颇似姜夔,张炎说他“琢语峭拔,有(姜)白石意度”。尤以咏物为工,如《齐天乐·蝉》《水龙吟·白莲》等,皆善于体会物象以寄托感慨。其词章法缜密,在宋末格律派词人中是一位有显著艺术个性的词家,与周密、张炎、蒋捷并称“宋末词坛四大家”。

词集《碧山乐府》,一称《花外集》,收词60余首。主要词作有《天香·龙涎香》《齐天乐·蝉》《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眉妩·新月》《长亭怨慢·重过中庵故园》《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