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乌帽斜欹倒佩鱼

五代孙光宪

乌帽斜欹倒佩鱼,静街偷步访仙居,隔墙应认打门初。

将见客时微掩敛,得人怜处且生疏,低头羞问壁边书。

白话译文

他斜戴着乌纱帽,佩带的鱼饰倒立着,轻轻地走在寂静的街上,去寻找心上人的居处。隔着墙刚刚敲门,她也能识别是谁到来了。

她刚看见客人时掩面敛容,得到了人的怜爱时,还是那副怯声怯气的样子,低着头,含着羞,假装询问壁上的题字。

词句注释

  1. 乌帽:隋唐富贵者所戴的帽子,初为官员所戴乌纱帽,后闲居之士亦可戴。杜甫《相从行赠严二别驾时方经崔旰之乱》:“乌帽拂尘青螺粟,紫衣将至绯衣走。”又解:乌帽为隐者所戴。《宋史·杜衍传》:“既退居南都,出入从者十许人,乌帽皂履,绨袍革带。”佩鱼:唐代五品以上的服饰,按品级不同,分别佩带金、银、铜所制成的鱼。《新唐书·车服志》:“中宗初罢龟袋,后给以鱼,郡王嗣王,亦佩金鱼袋。景龙中,令特进佩鱼。散官佩鱼,自此始也。”
  2. 访仙居:游访仙人所居之地。这里特指娼妓所居处。
  3. “隔墙”句:意思是隔着墙刚刚敲门,她也能识别是谁到来了。
  4. 掩敛:掩面敛容,微含羞态。
  5. “得人”二句:她得到了人的怜爱时,还是那副怯声怯气的样子;低着头,含着羞,而问壁上的字。

作品赏析

这首词写男子娼门冶游。

上片第一句,写男子装束,虽是官员,但到“北里”游冶处,也不讲究了,“乌帽斜”、“倒佩鱼”,极写洒脱不恭之状。“静街”一句,写做这等事,还是隐蔽一些好,故言“偷步”。“隔墙”句,是说里面的女子一听到敲门声就知道是谁来了,可见此男子为常客了。

下片写女子接待他时的情态,三句分三层,先是“微敛”,再是“生疏”,后是“羞问”,写得细腻入微,娇羞之态可掬;但并不猥亵淫荡。表现了对此女的一种真切的怜爱。《白雨斋词话》道:“迤逦写来,描写女儿心性,情态无不逼真。”

猜你喜欢

南歌子·凤髻金泥带

宋代 • 欧阳修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逢病军人

唐代 • 卢纶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长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渡黄河

清代 • 宋琬

倒泻银河事有无,掀天浊浪只须臾。

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

还陕述怀

唐代 • 李世民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星旂纷电举,日羽肃天行。

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

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

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巫山曲

唐代 • 孟郊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孙光宪
简介描述:

孙光宪(?~968年),字孟文,自号“葆光子”,陵州贵平(今四川省仁寿县)人。五代时期荆南大臣、文学家。

孙光宪家世务农。孙光宪读书好学,唐末为陵州判官,有名声。后唐庄宗灭前蜀,孙光宪于后唐天成初年,避地江陵。当时荆南节度使高季兴据有荆土,招致四方之士,由梁震推荐,孙光宪入选为节度使掌书记。高季兴大治战舰,欲与邻邦楚国交战。孙光宪认为应该休养生息,高季兴采纳其建议,停止罢兵。高从诲继立,梁震辞去官职,自此政事均委于孙光宪。孙光宪事荆南三世,皆处幕府之中,累官荆南节度副使、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试御史中丞。后来宋朝派遣慕容延钊平定湖南,孙光宪教导高继冲开门迎纳慕容延钊,献上荆南三州之地。宋太祖嘉其功,授黄州刺史,政绩卓著。开宝元年(968年),孙光宪去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