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
画楼相望久,栏外垂丝柳。音信不归来,社前双燕回。
金缕的凤凰盘对相依,绣成的牡丹似经一夜微雨,格外地雍容富丽。新妆后照看明镜里,只见双颊又瘦削,鬓发轻舞薄如蝉翼。
画楼上久久地眺望伫立,栏外的柳丝静静地低垂着,好似相思的人杳杳地没有一点声息。只有那春社的燕子,成双地飞来,又成双飞去。
这首词写闺怨,描述闺中女子新妆后在画楼望远的情景,抒写女主人公久伫望归无果的失落情怀。
上片运用寄意于象的艺术手法,写女子晓妆,寄托女子情思,隐约婉转,暗示她的期待。首二句写女主人公精心妆扮后的形象。先从服饰上写女子的美丽,用“相对”二字突出女子头上“凤凰”首饰的双鸟比翼之象,借以烘托女子对爱情的憧憬、对情人的企盼;再从情态上写女子的娇艳,形容佳人妆成,像牡丹花经过夜里微雨洗濯后一样清新美丽,将思妇华丽的服饰,娇媚的情态展现出来。次二句写女主人公的微妙情态,估计自己所怀念的人要回来了,着意妆扮自己,并对着明镜反复地照看,突然发觉自己消瘦了。“双脸长”一语,表现人之憔悴,将其离愁、相思之苦暗透出来。句中“明”“新”二字,给人以焕然一新之感,表露出女主人公珍爱自己并有所待。下片写女主人公妆成后的活动与心情,女子的孤独,惆怅、失望的情绪散布在字里行间。“画楼”二句,写女主人公妆后登楼远望归人,她女子默默地、长久地等待心上人,但心上人迟迟不归。期盼之情,难对人言,句中用一“望”字,突出女主人公的深情盼望、望眼欲穿。此一“望”字,乃全篇词眼,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女子痴望已久,还不见爱人归来,而只看见栏杆之外柳丝低垂,这是通过对她活动的描写来表露其心情。结尾二句,补足余意,直写女子的惆怅和失望:不仅未见人归来,连确切的音信也不曾有过,但春季社日之前双双燕子却那么按时归来,真是人不如燕。这对于“相望久”的女子,足见其冷酷与残忍。丝丝哀怨,已寓于此。直吐怨情,将题意揭开。
此词景以情牵,情随境变,直吐怨情,贴合温词造语精工、密丽浓艳的风格。全词是由一个个富有美感的意象缀联成篇的,如“凤凰”“金缕”“牡丹”“微雨”“明镜”“画楼”“丝柳”“双燕”等。词之上片,写美的头饰、美的妆容,并非词之精粹部分,其实是为下片张本;而下片,全由新妆美人若有所待的“望”字而来,“相望久”,既表现了她的痛苦与无奈,更表现了她对美好爱情的渴盼与执著。词人在表现思妇的怨情时,起见“凤凰相对”的图案,结见“双燕回”的景象,一前一后,反衬思妇的孤独之状、愁苦之情,显得格外深婉。
此词约作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年—860年)后期。据《唐才子传》和《北梦琐言》记载,温庭筠与相国令狐绹之子令狐滈关系很好,常出入于令狐馆中。当时唐宣宗喜欢曲词《菩萨蛮》,令狐绹暗自请温庭筠代己新填《菩萨蛮》词以进,嘱咐他千万不要泄漏出去,而温庭筠却将此事传开,令狐绹大为不满。《乐府纪闻》记载此事云:“令狐綯假温庭筠手撰二十阕以进。”据以上可知《菩萨蛮》诸阕乃温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绹进献唐宣宗之作。其时当在大中四年(850年)十月至十三年(859年)十月之间,《唐五代文学编年史》编为大中六年(852年)前后,正值温庭筠屡试不第之时。
去年何时君别妾?南园绿草飞蝴蝶。
今岁何时妾忆君,西山白雪暗秦云。
玉关去此三千里,欲寄音书那可闻?
丁丁海女弄金环,雀钗翘揭双翅关。
六宫不语一生闲,高悬银牓照青山。
长眉凝绿几千年,清凉堪老镜中鸾。
秋肌稍觉玉衣寒,空光贴妥水如天。
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卞和耻。
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
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
听曲知甯戚,夷吾因小妻。
秦穆五羊皮,买死百里奚。
洗拂青云上,当时贱如泥。
朝歌鼓刀叟,虎变磻溪中。
一举钓六合,遂荒营丘东。
平生渭水曲,谁识此老翁。
奈何今之人,双目送飞鸿。
丽莫似汉宫妃,谦莫似黄家女。
黄女持谦齿发高,汉妃恃丽天庭去。
人生容德不自保,圣人安用推天道。
君不见蔡泽嵌枯诡怪之形状,大言直取秦丞相。
又不见田千秋才智不出人,一朝富贵如有神。
二侯行事在方册,泣麟老人终困厄。
夜光抱恨良叹悲,日月逝矣吾何之?
客枕恨邻鸡,未明时,又早啼。惊人好梦回千里。星河影低,云烟望迷,鸡声才罢鸦声起。冷凄凄,高楼独倚,残月挂天西。
红蓼花繁,黄芦叶乱,夜深玉露初零。霁天空阔,云淡楚江清。独棹孤篷小艇,悠悠过、烟渚沙汀。金钩细,丝纶慢卷,牵动一潭星。
时时横短笛,清风皓月,相与忘形。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饮罢不妨醉卧,尘劳事、有耳谁听?江风静,日高未起,枕上酒微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