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烟和露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
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春华。
卖花翁采摘下一丛丛新鲜艳丽的花朵,把它们卖给住在宫城之内的许府史府。
不见了百花绽放的春风无处诉说惆怅,只知是宫城内的人家将百花锁进深宅。
吴融的诗沉郁悱侧,多忧时感事之作。这首《卖花翁》以花翁担花送入宫城的事实,揭露了豪门贵族的奢糜生活,抨击了赏花人仗势贪婪、种花人却无花可赏的不平等的现实。
“和烟和露一丛花,担人宫城许史家。”卖花老翁一大早起来,将顶着露珠、冒着水气的鲜花连根移出,挑着担子送到居住在宫城内的豪门势家。“许史”,《汉书·盖宽饶传》:“许伯,宣帝皇后父;史高,宣帝外家也。”这里借指那些门第显赫、财多势大的贵族之家。他们深居宫城之内,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到时候不费半分力气即可坐在家里欣赏到美丽的鲜花。两句诗不加任何评价,但其中却暗寓褒贬,揭示出权贵们的作威作福、不劳而获。
“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春华。”抒写由花翁担花入城而生发的感慨和不平。为了养家糊口,养花人不得不把辛勤培植的花儿卖掉,如今虽值东风送暖、春光明媚的大好季节,却空余花地而无花可赏了。唐人赏花之风甚为流行,所谓“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白居易《买花》)。能够买得起花的只是那些崇尚奢华的富家贵人,而贫家穷人只能靠养花、卖花来勉强维持生计。结尾这两句诗,既表达了对豪门贵族倚财仗势攫走鲜花、贪占春光的愤慨,也抒发了对装扮春天的人们却不能享有春色的不平;既包含了对不平等世道的批判,也寄寓了对穷苦人民的同情。两句诗与杜荀鹤《蚕妇》“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句旨相近,但在表现手法上却绝胜杜作的浅白质直。以精炼的语言表现深刻的主题,以委婉的笔法表达丰富的内涵。
赏花、买花以及养花,本出于人们爱美的天性。但在唐代劳苦大众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情况下,赏玩鲜花往往成为富贵人家的特殊爱好。唐代长安城就盛行着这种风气,诗人即在此背景下创作了这首感事之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官家不税商,税农服作苦。
居人尽东西,道路侵垅亩。
采玉上山颠,探珠入水府。
边兵索衣食,此物同泥土。
古来一人耕,三人食犹饥,
如今千万家,无一把锄犁。
我仓常空虚,我田生蒺藜。
上天不雨粟,何由活蒸黎?
木落悲南国,城高见北辰。
飘零犹有客,经济岂无人。
鸟过风生翼,龙归雨在鳞。
相期俱努力,天地正烽尘。
欲悟色空为佛事,故栽芳树在僧家。
细看便是华严偈,方便风开智慧花。
侁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
天香留凤尾,余暖在檀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