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烟和露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
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春华。
卖花翁采摘下一丛丛新鲜艳丽的花朵,把它们卖给住在宫城之内的许府史府。
不见了百花绽放的春风无处诉说惆怅,只知是宫城内的人家将百花锁进深宅。
吴融的诗沉郁悱侧,多忧时感事之作。这首《卖花翁》以花翁担花送入宫城的事实,揭露了豪门贵族的奢糜生活,抨击了赏花人仗势贪婪、种花人却无花可赏的不平等的现实。
“和烟和露一丛花,担人宫城许史家。”卖花老翁一大早起来,将顶着露珠、冒着水气的鲜花连根移出,挑着担子送到居住在宫城内的豪门势家。“许史”,《汉书·盖宽饶传》:“许伯,宣帝皇后父;史高,宣帝外家也。”这里借指那些门第显赫、财多势大的贵族之家。他们深居宫城之内,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到时候不费半分力气即可坐在家里欣赏到美丽的鲜花。两句诗不加任何评价,但其中却暗寓褒贬,揭示出权贵们的作威作福、不劳而获。
“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春华。”抒写由花翁担花入城而生发的感慨和不平。为了养家糊口,养花人不得不把辛勤培植的花儿卖掉,如今虽值东风送暖、春光明媚的大好季节,却空余花地而无花可赏了。唐人赏花之风甚为流行,所谓“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白居易《买花》)。能够买得起花的只是那些崇尚奢华的富家贵人,而贫家穷人只能靠养花、卖花来勉强维持生计。结尾这两句诗,既表达了对豪门贵族倚财仗势攫走鲜花、贪占春光的愤慨,也抒发了对装扮春天的人们却不能享有春色的不平;既包含了对不平等世道的批判,也寄寓了对穷苦人民的同情。两句诗与杜荀鹤《蚕妇》“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句旨相近,但在表现手法上却绝胜杜作的浅白质直。以精炼的语言表现深刻的主题,以委婉的笔法表达丰富的内涵。
赏花、买花以及养花,本出于人们爱美的天性。但在唐代劳苦大众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情况下,赏玩鲜花往往成为富贵人家的特殊爱好。唐代长安城就盛行着这种风气,诗人即在此背景下创作了这首感事之作。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山木暮苍苍,风凄茅叶黄。
有虎始离穴,熊罴安敢当!
掉尾为旗纛,磨牙为剑铓。
猛气吞赤豹,雄威慑封狼。
不贪犬与豕,不窥藩与墙。
当途食人肉,所获乃堂堂。
“食人既我分,安得为不祥?
糜鹿岂非命,其类宁不伤。
满野设罝网,竞以充圆方。
而欲我无杀,奈何饥馁肠!”
晨登瓦官阁,极眺金陵城。
钟山对北户,淮水入南荣。
漫漫雨花落,嘈嘈天乐鸣。
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
杳出霄汉上,仰攀日月行。
山空霸气灭,地古寒阴生。
寥廓云海晚,苍茫宫观平。
门馀阊阖字,楼识凤凰名。
雷作百山动,神扶万栱倾。
灵光何足贵,长此镇吴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