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相唤。晓妆鲜,仙景个女采莲。请君莫向那岸边。少年,好花新满船。
红袖摇曳逐风暖,垂玉腕,肠向柳丝断。浦南归,浦北归?莫知。晚来人已稀。
江畔的晨风传来,采莲少女的声声呼唤,一个个晓妆鲜丽,穿梭在荷花丛中,好似仙境一般。“请不要独自去那边哟,年轻人,这里的好花已采满船!”
红袖在风中摇曳着,好似在追逐风的温暖。雪白如玉的臂膊哟,无力地低垂在船边。岸边的柳丝丝相连,却不见相思人愁肠欲断。不知他从南浦走,或是北浦还?晚来行人少,心中的人儿你在哪边?
这首词写采莲少女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上片开头四句勾勒江南清晨中的采莲少女,景美,人更美。“江畔,相唤”四字写尽江南采莲女天真烂漫、轻盈采莲、嘻笑相招的情态,再以“仙景”相衬,更见采莲女之美。后三句船夫的所见和说话,笔锋转至少年,为采莲女倾心追慕作铺垫。对于这三句,有两种理解。一说这三句是船夫指引少年之词,意思是希望少年不要独自去那边,而来关注船上的采莲女;另一说这三句是船夫指示采莲女之词,意思是希望采莲女不要往少年所在的岸边去游玩,“少年”二句是女子所见,说那边满插鲜花的船上,乘坐着一个少年。首四句和后三句的两层之间,似断实联。
下片头三句笔墨又落到采莲女,重彩点染她们于和风吹拂、柳丝荡漾之中红袖摇曳、玉腕戏波的动人形象,并巧妙点出采莲女对少年的倾慕。“肠”指女方,“柳丝”指男方,“肠断”中用“向柳丝”三字隔断,用法别致。结尾二句写采莲女对少年的追慕不遇、可望而不可即的失意心情。对于“浦南归”二句,有两种理解。一说这是采莲女见少年后的感情变化,已被情绪所迷,不辨归宿,即想:从南浦回家?还是从北浦回家?主意难定;另一说指采莲女不见少年,猜想:“他是从南浦去了呢?还是从北浦去了呢?不知道。”“浦南”“浦北”是女子的自度之词,见其魂牵梦绕,不知所归,直到天晚人稀的恍憾状态。
温庭筠词一向以秾丽富艳见称,而此词却写得清新自然,极具南朝民歌风味。
此词反映的是采莲的场面以及采莲女追慕少年男子之情事。温庭筠以女性为题材的作品有七十余首,此词即为其中之一。其具体创作时间未能确证。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
他家本是无情物,一任南飞又北飞。
红影湿幽窗,瘦尽春光。雨余花外却斜阳。谁见薄衫低髻子,抱膝思量。
莫道不凄凉,早近持觞。暗思何事断人肠。曾是向他春梦里,瞥遇回廊。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初惊鹤瘦不可识,旋觉云归无处寻。
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
存亡惯见浑无泪,乡井难忘尚有心。
欲向钱塘访圆泽,葛洪川畔待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