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相唤。晓妆鲜,仙景个女采莲。请君莫向那岸边。少年,好花新满船。
红袖摇曳逐风暖,垂玉腕,肠向柳丝断。浦南归,浦北归?莫知。晚来人已稀。
江畔的晨风传来,采莲少女的声声呼唤,一个个晓妆鲜丽,穿梭在荷花丛中,好似仙境一般。“请不要独自去那边哟,年轻人,这里的好花已采满船!”
红袖在风中摇曳着,好似在追逐风的温暖。雪白如玉的臂膊哟,无力地低垂在船边。岸边的柳丝丝相连,却不见相思人愁肠欲断。不知他从南浦走,或是北浦还?晚来行人少,心中的人儿你在哪边?
这首词写采莲少女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上片开头四句勾勒江南清晨中的采莲少女,景美,人更美。“江畔,相唤”四字写尽江南采莲女天真烂漫、轻盈采莲、嘻笑相招的情态,再以“仙景”相衬,更见采莲女之美。后三句船夫的所见和说话,笔锋转至少年,为采莲女倾心追慕作铺垫。对于这三句,有两种理解。一说这三句是船夫指引少年之词,意思是希望少年不要独自去那边,而来关注船上的采莲女;另一说这三句是船夫指示采莲女之词,意思是希望采莲女不要往少年所在的岸边去游玩,“少年”二句是女子所见,说那边满插鲜花的船上,乘坐着一个少年。首四句和后三句的两层之间,似断实联。
下片头三句笔墨又落到采莲女,重彩点染她们于和风吹拂、柳丝荡漾之中红袖摇曳、玉腕戏波的动人形象,并巧妙点出采莲女对少年的倾慕。“肠”指女方,“柳丝”指男方,“肠断”中用“向柳丝”三字隔断,用法别致。结尾二句写采莲女对少年的追慕不遇、可望而不可即的失意心情。对于“浦南归”二句,有两种理解。一说这是采莲女见少年后的感情变化,已被情绪所迷,不辨归宿,即想:从南浦回家?还是从北浦回家?主意难定;另一说指采莲女不见少年,猜想:“他是从南浦去了呢?还是从北浦去了呢?不知道。”“浦南”“浦北”是女子的自度之词,见其魂牵梦绕,不知所归,直到天晚人稀的恍憾状态。
温庭筠词一向以秾丽富艳见称,而此词却写得清新自然,极具南朝民歌风味。
此词反映的是采莲的场面以及采莲女追慕少年男子之情事。温庭筠以女性为题材的作品有七十余首,此词即为其中之一。其具体创作时间未能确证。
近有平阴信,遥怜舍弟存。
侧身千里道,寄食一家村。
烽举新酣战,啼垂旧血痕。
不知临老日,招得几人魂。
汝懦归无计,吾衰往未期。
浪传乌鹊喜,深负鶺鴒诗。
生理何颜面,忧端且岁时。
两京三十口,虽在命如丝。
西风来晚桂开迟。月宫移。到东篱。簌簌惊尘,吹下半冰规。拟唤阿娇来小隐,金屋底,乱香飞。
重阳还是隔年期。蝶相思。客情知。吴水吴烟,愁里更多诗。一夜看承应未别,秋好处,雁来时。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一生赢得是凄凉。追前事、暗心伤。好天良夜,深屏香被,争忍便相忘。
王孙动是经年去,贪迷恋、有何长。万种千般,把伊情分,颠倒尽猜量。
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绿房兮翠盖,素实兮黄螺。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故以水溅兰桡,芦侵罗袸。菊泽未反,梧台迥见,荇湿沾衫,菱长绕钏。泛柏舟而容与,歌采莲于江渚。
歌曰:“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