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子窃钱案

清代胡文炳

有瞽者与贩者同宿旅店,窃贩者钱五千,次晨相哄鸣于官。官即提讯,问贩者钱有无记认,贩者曰:“此乃日用之物,有何记号!”问瞽者,对曰:“有记。吾钱系字对字、背对背穿成。”对之良是。贩者不服。官命瞽者伸手,则两掌青黑,铜痕宛然,其为摸索一夕而穿无疑。乃责瞽者,而令贩者取钱去。

白话译文

有个盲人和商贩一同住在一家旅店里,盲人偷了商贩五千铜钱,第二天早晨他们互相争吵着报官。县官当即提审,问商贩铜钱上有没有做过记号时,商贩说:“这是我每日要使用的钱,有什么记号!”县官问盲人,盲人回答说:“我做了记号,我的铜钱是有字的一面对着有字的一面,没字的一面对着没字的一面穿起来的。”县官叫人验证,确实是这样。商贩不服。县官命令盲人伸开两手,就看到他两个掌上留着青黑的颜色,铜钱的痕迹十分清晰,这一定是盲人摸索了一晚后穿成的。县官就责罚盲人 ,并且命令商贩拿钱离开。

词句注释

  1. 瞽者:盲人。
  2. 瞽(gǔ):盲。
  3. 次晨:第二天早晨。
  4. 钱:铜钱。
  5. 哄:争吵。
  6. 鸣官:到官府去告状。
  7. 讯:审问。
  8. 记认:记号。
  9. 乃:是。
  10. 系:是。
  11. 字:有字的一面。
  12. 背:无字的一面。
  13. 对之良是:核对铜钱确实是这样。
  14. 则: 果然。
  15. 宛然:十分清晰的样子。
  16. 为:是。
  17. 去:离开。
  18. 是:这样。
  19. 良:确实。

作品赏析

此文描写了一个盲人与商贩在旅店同住时发生的盗窃案。盲人偷了商贩五千钱,被发觉后告到官府。在审讯中,盲人利用自己的特点,声称钱上有特殊的记号,而商贩则无法提供这样的记号。然而,官员通过检查盲人的手掌,发现其两掌因摸索钱币而留下的铜痕,从而识破了盲人的谎言。最终,盲人被责罚,商贩拿回了自己的钱。这段故事展现了盲人的狡猾与官员的睿智,同时也说明真相总会大白于天下。

猜你喜欢

南歌子·感旧

宋代 • 苏轼

寸恨谁云短,绵绵岂易裁。半年眉绿未曾开。明月好风闲处,是人猜。

春雨消残冻,温风到冷灰。尊前一曲为谁哉。留取曲终一拍,待君来。

正月崇让宅

唐代 • 李商隐

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

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寒花未开。

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

背灯独共馀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南乡子·泪咽却无声

清代 • 纳兰性德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山行

唐代 • 项斯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胡文炳
简介描述:

胡文炳,生卒年不详,字虎臣,甘肃省金塔县人。清道光己酉(公元1849年)拔贡,同年中举。他一生聪明好学,喜读经书,学识渊博,精于考据,曾先后主讲金塔、酒泉、玉门书院,教学严谨,教育有方,颇有威望。

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曾任湖南湘乡县知县,为人耿直,不阿权贵。在湖南会同县任知县期间,由于得罪上级而被罢官。后任陕西关中书院山长,闭门谢客,锐意潜修,从事著作。

胡文炳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