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

宋代黄庭坚

爱酒醉魂在,能言机事疏。

平生几两屐,身后五车书。

物色看王会,勋劳在石渠。

拔毛能济世,端为谢杨朱。

白话译文

猩猩因贪喝酒而被人擒获,其毛被制成笔,但笔上存有其魂;猩猩能学人语,也不免泄露机密之事而遭擒获。

不知在短短的一生之中能穿几双屐鞋,加之因贪小欲而丧生,实是一生短暂;而猩猩在身后,则以其毛所作之笔写出了大量著作。

要找毛笔,只能到《王会篇》里去查,因为猩猩毛笔来自外国;毛笔有著述之功用,故石渠阁中的大量藏书正表征着它的功勋劳绩。

拔出猩猩的毛,制成了笔,能有利于世,我真的应该把这个道理告诉提倡一毛不拔的古代思想家杨朱了。

词句注释

  1. 钱穆父:名勰。字穆父,杭州人。猩猩毛笔:高丽笔,芦管黄毫,健而易乏,旧说是猩猩毛制成(见《鸡林志》)
  2. 爱酒:据《唐文粹》中裴炎《猩猩说》载:阮研使封溪,见邑人云:猩猩在山谷间,数百为群。人以酒设于路侧,又爱著屐,里人织草为屐,更相连结。猩猩见酒及屐,知里人设张,则知张者祖先姓字,乃呼名骂云:奴欲张我!舍之而去。复自再三相谓曰:试共尝酒。及饮其味,逮乎醉,因取屐而著之,乃为人所擒获。
  3. 能言:《礼记·曲礼》:“猩猩能言,不离禽兽。”机事:机密的事情。《易·系辞上》曰:“几事不密则害成。”几、机相通。
  4. 平生几两屐:意为生命很短,一生又能穿得了几双木屐呢。这里暗指一生会中几次圈套。据《晋书·阮孚传》:阮孚很爱屐,自己亲自制作。曾叹息说:“未知一生能著几两屐。”
  5. 五车书:《庄子》:“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6. 物色:此处指各种物品。王会:《汲冢周书》的《王会篇》。郑玄认为是周王城建成后,大会诸侯及四夷所作,这里借以点出毛笔来自外国。石渠:汉代皇帝的图书馆。班固《西都赋》:“天禄、石渠,典籍之府。”
  7. 勋劳:毛笔的功劳。
  8. 济世:教助世人。
  9. 端:应。谢:告诉。杨朱:战国时期杨朱学派的创始人,提倡利己主义。《孟子》:“杨朱氏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作品赏析

这首诗咏叹毛笔,熔铸典故,结合身世,抒发感情,通过想象和议论来挖掘出毛笔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以精深的艺术功力剪裁旧典入于诗中,生发出崭新的内容和意境,大发议论而又不使人生厌,无一处描摹物象却仍显得天趣盎然。这些地方,正体现出宋人咏物诗的独具特点,更揭示了江西诗派诗歌创作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黄庭坚是运用典故的大师。任渊注此诗已引古书达十八种之多,杨万里《诚斋诗话》中又补充了一种《论语》,用典密度之大,无以复加。此诗体现了黄庭坚用事精微的特色。“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把旧有的典故运用到诗里,表现崭新的内容。像“五车书”“王会”“石渠”“拔毛”这些典故,本来与猩猩风马牛不相及,但经由作者的拼接,竟然构成了巧妙的意境。此诗用典之妙还在于,虽然字字有来历却又使人不觉得是用典,读者即使不知道在用典,一样可以领会诗意,这就是“如水中著盐,饮水方知盐味”的用典活法。

创作背景

《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当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钱勰任中书舍人,出使高丽,得到了猩猩毛笔,写诗以记。此诗为和答彼诗。黄庭坚《戏咏猩猩毛笔跋》:“钱穆父奉使高丽,得猩猩毛笔,甚珍之。惠予,要作诗。苏子瞻爱其柔健可入意,每过予书案,下笔不能休。此时二公俱直紫微阁,故予作二诗,前篇奉穆父,后篇奉子瞻。”《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便是前篇。

名家点评

  • 宋代许顗:“凡作诗,若正尔填实,谓之点鬼簿,亦谓之堆垛死尸。能如《猩猩毛笔》诗云:‘平生几两屐,身后五加书。’又如云:‘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精妙明密,不可加矣,当以此语反三隅也。”(《许彦周诗话》)
  • 清代纪昀:“点化甚妙,笔有化工,可为咏物用事之法。”(《瀛奎律髓汇评》卷二七)

猜你喜欢

惜红衣·簟枕邀凉

宋代 • 姜夔

枕簟邀凉,琴书换日,睡余无力。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

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维舟试望,故国渺天北。可惜柳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

满庭芳·失鸡

明代 • 王磐

平生淡薄,鸡儿不见,童子休焦。家家都有闲锅灶,任意烹炮。煮汤的贴他三枚火烧,穿炒的助他一把胡椒,倒省了我开东道。免终朝报晓,直睡到日头高。

昆阳城赋

宋代 • 苏轼

淡平野之霭霭,忽孤城之如块。风吹沙以苍莽,怅楼橹之安在。横门豁以四达,故道宛其未改。彼野人之何知,方伛偻而畦菜。嗟夫,昆阳之战,屠百万于斯须,旷千古而一快。想寻邑之来阵,兀若驱云而拥海。猛士扶轮以蒙茸,虎豹杂沓而横溃。罄天下于一战,谓此举之不再。方其乞降而未获,固已变色而惊悔。忽千骑之独出,犯初锋于未艾。始凭轼而大笑,旋弃鼓而投械。纷纷籍籍死于沟壑者,不知其几何人,或金章而玉佩。彼狂童之僭窃,盖已旋踵而将败。岂豪杰之能得,尽市井之无赖。贡符献瑞一朝而成群兮,纷就死之何怪。独悲伤于严生,怀长才而自浼。岂不知其必丧,独徘徊其安待。过故城而一吊,增志士之永慨。

卜算子·天生百种愁

宋代 • 徐俯

天生百种愁,挂在斜阳树。绿叶阴阴占得春,草满莺啼处。

不见凌波步。空忆如簧语。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

镜湖女

宋代 • 陆游

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黄庭坚
简介描述: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以谪仙自称,世称金华仙伯。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其父黄庶是专学杜甫的诗人。“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中国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

黄庭坚自幼聪颖好学,记忆力惊人,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调叶县(今河南叶县南)尉知太和县(今江西泰和)。元丰八年(1085年)庭坚为承议郎,参加校定《资治通鉴》,主持编写《神宗实录》。哲宗时元祐八年(1093年),黄庭坚进为秘书丞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1094年),知宣州(今安徽宣城)、鄂州(今湖北武汉)。章惇、蔡卞劾其所修实录多诬,遭贬谪。同年底,被贬为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别驾,安置在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崇宁二年(1103年),朝中形势又大变,诏令销毁“三苏”、秦观、黄庭坚的文集。同年十一月,被除去官衔,羁管宜州(今广西宜州市)。崇宁四年(1105年)九月,黄庭坚在饥寒交迫中凄凉离世,享年61岁。

黄庭坚对宋诗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其作思路有迹可循,甚讲法度,便于学习,所以其追随者很多。早年以文章诗词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以杜甫为宗,讲究修辞造句,强调“无一字无来处”,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风格奇崛,为江西诗派开创者。著作有《豫章黄先生文集》《山谷琴趣外篇》(《山谷词》)。黄庭坚“涤亲溺器”的感人孝行,被载入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成为中华儿女的典范而世代传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