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满子·寂寞芳菲暗度

五代毛熙震

寂寞芳菲暗度,岁华如箭堪惊。缅想旧欢多少事,转添春思难平。曲槛丝垂金柳,小窗弦断银筝。

深院空闻燕语,满园闲落花轻。一片相思休不得,忍教长日愁生,谁见夕阳孤梦?觉来无限伤情。

白话译文

青春的时光在寂寞中悄悄流逝,光阴如箭,快得令人心惊。回想旧事,许多的欢情平添了多少的春思,忧愁的心平静下来就更困难了。弯弯曲曲的亭栏边低垂着金丝似的细柳,小窗前还放着断了弦的银筝。

深院里空闻燕子的叫声,落花轻轻地飘落洒满空寂的院庭。相思缠绕心头,无休无止,只有让这生生不息的思愁来陪伴我漫漫的人生。谁在梦中见过夕阳那凄凉孤独的晚景?醒来后心中满是无尽的伤感。

词句注释

  1. 芳菲:本指繁茂的花草,这里用以喻美好的青春。刘禹锡《春日书怀》诗:“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撩乱碧罗天。”暗度——暗暗过去。
  2. 缅想:追想、缅怀。
  3. 夕阳孤梦:傍晚夕阳西下,孤独凄迷如梦境。写春思之切。
  4. 觉来:清醒过来。

作品赏析

这首词写女子春思。

词分两片而意分三层。第一层是感慨直抒:第一句用“芳菲”喻美好的青春,前面修饰以“寂寞”,后补之以“暗度”,虚耗青春的感叹凝聚笔端;第二句意义与第一句平列,但角度不同,是惊叹年华如箭,离去极速,去而不返。三、四两句是前两句的伸展,时日空过,旧欢难寻,缅想无穷,春思愈增。第二层即上片结尾二句与下片开头二句,是写景:曲槛垂柳,小窗弦断,深院燕语,满国落花,也是关合起句,以景传情。写景中着“弦断”、着“空闻”、着“闲落”,春思慵倦之情全出。第三层又转入抒情,第一层的感慨是从泛写来,这一层则是从具体的“长日愁生”、“夕阳孤梦”抒写其“无限伤情”。

猜你喜欢

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

清代 • 纳兰性德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活板

宋代 • 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自金山放船至焦山

宋代 • 苏轼

金山楼观何眈眈,撞钟击鼓闻淮南。

焦山何有有修竹,采薪汲水僧两三。

云霾浪打人迹绝,时有沙户祈春蚕。

我来金山更留宿,而此不到心怀惭。

同游尽返决独往,赋命穷薄轻江潭。

清晨无风浪自涌,中流歌啸倚半酣。

老僧下山惊客至,迎笑喜作巴人谈。

自言久客忘乡井,只有弥勒为同龛。

困眠得就纸帐暖,饱食未厌山蔬甘。

山林饥卧古亦有,无田不退宁非贪。

展禽虽未三见黜,叔夜自知七不堪。

行当投劾谢簪组,为我佳处留茅庵。

乌衣巷

唐代 •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同学一首别子固

宋代 • 王安石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正之盖亦常云尔。夫安驱徐行,轥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堂,舍二贤人者而谁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辅而进之,其可也。

噫!官有守,私有系,会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毛熙震
简介描述:

毛熙震(约公元947年前后在世)字不详,蜀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后晋高祖天福中前后在世。曾为后蜀秘书监。熙震善为词,今存二十九首,辞多华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