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侠篇

魏晋张华

翩翩四公子,浊世称贤明。

龙虎方交争,七国并抗衡。

食客三千馀,门下多豪英。

游说朝夕至,辩士自从横。

孟尝东出关,济身由鸡鸣。

信陵西反魏,秦人不窥兵。

赵胜南诅楚,乃与毛遂行。

黄歇北适秦,太子还入荆。

美哉游侠士,何以尚四卿。

我则异於是,好古师老彭。

白话译文

风度翩翩的战国四公子,在那个战乱的时代成就了自己的贤达之名。

那时龙争虎斗,战国七雄相互抗衡。

但他们之所以成就自己的万古美名,多是依靠他们招徕的门下食客。

孟尝君出函谷关,依靠门客学鸡叫,才得以顺利通过。

信陵君救赵国后,留居赵国,后秦攻打魏国,魏王召信陵君回来,秦兵不再敢伐魏。

秦兵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平原君到楚地求救,靠毛遂说服了楚王,楚国才出兵相救。

春申君曾经游说秦王,才使楚国太子得以还楚。

游侠之士真是贤明,但他们为什么反而要崇尚四公子呢?

我则与那些游侠士不同,我喜好古人,以老子、彭祖为师。

词句注释

  1. 翩翩:鸟轻飞貌。行动轻快貌,形容举止洒脱的样子。
  2. 四公子:著名的战国四公子。
  3. 浊世:混浊动乱的时世。尘世。
  4. 称:可称为。
  5. 贤明:贤德明察(之人)。
  6. 龙虎:龙与虎。
  7. 方:方才,正在。
  8. 交争:交兵争战。交相争夺。
  9. 七国:指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10. 并:一并。一齐。一同。
  11. 抗衡:彼此对抗保持平衡。
  12. 食客:指进食的客人。旧时寄食于豪门贵族解难帮忙之门客。
  13. 馀:余。多。
  14. 门下:门庭之下。
  15. 门生;弟子。
  16. 豪英:豪强和英雄。
  17. 游说:周游劝说。策士们周游列国劝说君主采纳其政治主张的行动。指说客。
  18. 朝夕:早晚。
  19. 至:来到。
  20. 辩士:雄辩之士。辩才出众之士。
  21. 自:独自。
  22. 从横:纵横,奔驰无阻、纵横四海。肆意横行,无所顾忌。合纵连横之说的节缩语。顺从连横之说。
  23. 孟尝:齐国的孟尝君田文。
  24. 东出关:朝东方出了关隘。
  25. 济身:接济自身。周济身体。
  26. 由:由于,缘由于。
  27. 鸡鸣:公鸡鸣叫。鸡鸣狗盗之徒。《史记·孟尝君列传》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28. 信陵: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
  29. 西反魏:自西方返回魏国。反,返。
  30. 秦人:秦国人。
  31. 窥(kuī)兵:窥探兵力。炫耀武力。用兵进犯。
  32. 赵胜:赵国平原君赵胜。
  33. 南诅楚:南方去说服楚国。诅,力言。强力誓言。
  34. 乃与:于是与。
  35. 毛遂:战国时赵国人,平原君赵胜门客,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获得“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
  36. 行:同行。
  37. 黄歇:楚国春申君黄歇。
  38. 北适秦:北面去往秦国。适,往,之。
  39. 太子:又称皇储,储君或皇太子,封建王朝中皇位的继承人。
  40. 还入荆:返还进入荆州。
  41. 美哉(zāi):美啊。哉,文言语气助词,表感叹,相当于“啊”。
  42. 游侠士:周游任侠的士子。
  43. 何以:用什么,为什么,如何。
  44. 尚:崇尚。
  45. 四卿(qīng):指战国四公子。卿,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古人对人的尊称。
  46. 则:副词,却,表示转折。
  47. 异於:不同于。
  48. 是:这,此。
  49. 好古:爱好古代,喜好古风。
  50. 师:从师于。
  51. 老彭:老子和彭祖。道家鼻祖是老子,而始祖是彭祖,指道教。

作品赏析

游侠:古称豪爽好结交,轻生重义,勇于排难解纷的人。游历任侠之士。指好交游能见义勇为的人。

张华的诗风表现了由魏到晋的过渡。他的《游侠篇》模仿曹植的《名都篇》,诗中赞赏游侠之士和战国四公子的贤明。

猜你喜欢

行督责书

先秦 • 李斯

夫贤主者,必且能全道而行督责之术者也。督责之,则臣不敢不竭能以徇其主矣。此臣主之分定,上下之义明,则天下贤不肖莫敢不尽力竭任以徇其君矣。是故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能穷乐之极矣,贤明之主也,可不察焉!

故申子曰“有天下而不恣睢,命之曰以天下为桎梏”者,无他焉,不能督责,而顾以其身劳于天下之民,若尧、禹然,故谓之“桎梏”也。夫不能修申、韩之明术,行督责之道,专以天下自适也,而徒务苦形劳神,以身徇百姓,则是黔首之役,非畜天下者也,何足贵哉!夫以人徇己,则己贵而人贱;以己徇人,则己贱而人贵。故徇人者贱,而人所徇者贵,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凡古之所为尊贤者,为其贵也;而所为恶不肖者,为其贱也。而尧、禹以身徇天下者也,因随而尊之,则亦失所为尊贤之心矣,夫可谓大缪矣。谓之为“桎梏”,不亦宜乎?不能督责之过也。

故韩子曰:“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者,何也?则能罚之加焉必也。故商君之法,刑弃灰于道者。夫弃灰,薄罪也,而被刑,重罚也。彼唯明主为能深督轻罪。夫罪轻且督深,而况有重罪乎?故民不敢犯也。是故韩子曰“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铄金百溢,盗跖不搏”者,非庸人之心重,寻常之利深,而盗跖之欲浅也;又不以盗跖之行,为轻百镒之重也。搏必随手刑,则盗跖不搏百镒;而罚不必行也,则庸人不释寻常。是故城高五丈,而楼季不轻犯也;泰山之高百仞,而跛羊牧其上。夫楼季也而难五丈之限,岂跛羊也而易百仞之高哉?峭堑之势异也。明主圣王之所以能久处尊位,长执重势,而独擅天下之利者,非有异道也,能独断而审督责,必深罚,故天下不敢犯也。今不务所以不犯,而事慈母之所以败子也,则亦不察于圣人之论矣。夫不能行圣人之术,则舍为天下役何事哉?可不哀邪!

且夫俭节仁义之人立于朝,则荒肆之乐辍矣;谏说论理之臣间于侧,则流漫之志诎矣;烈士死节之行显于世,则淫康之虞废矣。故明主能外此三者,而独操主术以制听从之臣,而修其明法,故身尊而势重也。凡贤主者,必将能拂世磨俗,而废其所恶,立其所欲,故生则有尊重之势,死则有贤明之谥也。是以明君独断,故权不在臣也。然后能灭仁义之途,掩驰说之口,困烈士之行,塞聪揜明,内独视听,故外不可倾以仁义烈士之行,而内不可夺以谏说忿争之辩。故能荦然独行恣睢之心而莫之敢逆。若此然后可谓能明申、韩之术,而修商君之法。法修术明而天下乱者,未之闻也。故曰“王道约而易操”也。唯明主为能行之。若此则谓督责之诚,则臣无邪,臣无邪则天下安,天下安则主严尊,主严尊则督责必,督责必则所求得,所求得则国家富,国家富则君乐丰。故督责之术设,则所欲无不得矣。群臣百姓救过不及,何变之敢图?若此则帝道备,而可谓能明君臣之术矣。虽申、韩复生,不能加也。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代 •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陈公弼传

宋代 • 苏轼

公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愿自新。公戒而舍之。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戟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士皆植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吏士请斩甲以徇。公不可,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黩。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公乘传往代之。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徙知庐州。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安。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笑曰:“此必醉耳。”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致仕卒,享年六十四。其人仁慈,故严而不残。(选自《苏轼文集》,有删节)

渡河到清河作

唐代 • 王维

泛舟大河里,积水穷天涯。

天波忽开拆,郡邑千万家。

行复见城市,宛然有桑麻。

回瞻旧乡国,淼漫连云霞。

鹧鸪天·惜别

宋代 • 严仁

曲危弦断客肠。津桥捩柂转牙樯。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张华
简介描述:

张华(232年-300年),字茂先。范阳郡方城县(今河北省固安县)人。西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汉留侯张良的十六世孙。

张华出身范阳张氏,自少贫苦,因才学过人而受同乡名臣卢钦、刘放、阮籍等人的赞赏。在曹魏时,他历任太常博士、河南尹丞、佐著作郎、中书郎等职。西晋建立后,拜黄门侍郎,封关内侯,逐渐受到晋武帝的重用。后拜中书令,加散骑常侍,与大将杜预坚决支持武帝伐吴,于战时任度支尚书。吴国灭亡后,以功进封广武县侯。其后遭到排挤,出镇幽州,政绩卓然。之后返朝任太常,终武帝之世未得参与政事。晋惠帝继位后,累官至司空,封壮武郡公,被皇后贾南风委以朝政。张华尽忠辅佐,使天下仍然保持相对安宁。永康元年(300年),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张华惨遭杀害,享年六十九岁。太安二年(303年),获得平反,追复官爵。

张华工于诗赋,词藻温丽,又雅爱书籍,精于目录学,编纂有中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博物志》;还曾与荀勖等人依照刘向《别录》整理典籍。《宣和书谱》载有其草书《得书帖》及行书《闻时帖》。《隋书·经籍志》有《张华集》十卷,今已佚。明人张溥辑有《张茂先集》。

张华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