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征赋

两汉班彪

余遭世之颠覆兮,罹填塞之阨灾。旧室灭以丘墟兮,曾不得乎少留。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绝迹而远游。

朝发轫于长都兮,夕宿瓠谷之玄宫。历云门而反顾,望通天之崇崇。乘陵岗以登降,息郇邠之邑乡。慕公刘之遗德,及行苇之不伤。彼何生之优渥,我独罹此百殃?故时会之变化兮,非天命之靡常。

登赤须之长阪,入义渠之旧城。忿戎王之淫狡,秽宣后之失贞。嘉秦昭之讨贼,赫斯怒以北征。纷吾去此旧都兮,騑迟迟以历兹。

遂舒节以远逝兮,指安定以为期。涉长路之绵绵兮,远纡回以樛流。过泥阳而太息兮,悲祖庙之不修。释余马于彭阳兮,且弭节而自思。日晻晻其将暮兮,覩牛羊之下来。寤旷怨之伤情兮,哀诗人之叹时。

越安定以容与兮,遵长城之漫漫。剧蒙公之疲民兮,为强秦乎筑怨。舍高亥之切忧兮,事蛮狄之辽患。不耀德以绥远,顾厚固而缮藩。首身分而不寤兮,犹数功而辞諐。何夫子之妄说兮,孰云地脉而生残。

登鄣隧而遥望兮,聊须臾以婆娑。闵獯鬻之猾夏兮,吊尉卭于朝那。从圣文之克让兮,不劳师而币加。惠父兄于南越兮,黜帝号于尉他。降几杖于藩国兮,折吴濞之逆邪。惟太宗之荡荡兮,岂曩秦之所图。

隮高平而周览,望山谷之嵯峨。野萧条以莽荡,迥千里而无家。风猋发以漂遥兮,谷水灌以扬波。飞云雾之杳杳,涉积雪之皑皑。雁邕邕以群翔兮,鹍鸡鸣以哜哜。

游子悲其故乡,心怆悢以伤怀。抚长剑而慨息兮,泣涟落而沾衣。揽余涕以于邑兮,哀生民之多故。夫何阴曀之不阳兮,嗟久失其平度。谅时运之所为兮,永伊郁其谁愬?

乱曰:夫子固穷,游艺文兮,乐以忘忧,惟圣贤兮?达人从事,有仪则兮,行止屈申,与时息兮?君子履信,无不居兮,虽之蛮貊,何忧惧兮?

白话译文

我生逢时局动荡啊,深受乱世的灾殃。故园被夷为丘墟啊,已不能安居家乡,决心向北方出走啊,要到无人迹的遥远他方。

早上从长安启程啊,晚住瓠谷的甘泉宫旁。经过云门而回头看望啊,通天台高耸在云层之上。登上了大土山又接着下降,投宿在郇县的邠乡。思蔡公刘的仁慈心肠,不忍把路边的芦苇踩伤。它们生长的条件何等优越,我却偏遇到许多祸殃。原因是形势发生了变化啊,不是天道已不正常。

登上了长长的赤须斜坡,进入了义渠这座旧城。愤恨当年的戎王狡诈荒淫,宣太后也淫秽而不贞。赞叹秦昭王能够讨贼,怀着盛怒而率军北征。我心绪紊乱离开了旧都啊,马慢慢地经过这座古城。我将纵辔奔驰而远去啊,直到安定郡的治所高平。遥望前面道路茫茫啊,迂回曲折而又漫长。经过泥阳而深深叹息啊,祖庙不修使我悲伤。我放马在边远的彭阳啊,停下车而深自思量。日光暗淡将近黄昏啊,见牛羊已经下了山岗。领会到旷夫怨女的痛苦啊,体会到诗人感时的悲伤。

进入安定郡境慢慢前进啊,沿着那迢迢的长城。怨蒙恬过分地役使人民啊,为强秦筑下了深重怨恨。不顾赵高、胡亥的深切忧患啊,只去防卫辽远的蛮夷敌兵,不发扬恩德安抚远方啊,只修筑城墙来保卫边境。直到临死都不醒悟啊,还数说功劳不把错误承认。他把致死的原因说得多荒唐啊,以为是修城时挖断地脉的报应。登上关塞的烽火亭而遥望啊,盘桓不定思绪如麻。追忆当年匈奴乱华啊,吊念都尉孙卭阵亡于朝那。圣明的文帝能克制忍让啊,不兴师讨伐而以恩德感化。给僭号的南越王以恩惠啊,让他自觉把帝号撤下;赏赐几杖给吴王刘濞啊,使他叛乱的阴谋难以猝发。想文帝的恩德广大无边啊,岂是过去的秦朝所能够到达。

登上了高平县而四面观看啊,见山谷是多么崇高峻险。旷野萧条茫茫无边啊,千里之内都没有人烟。疾风劲吹飘飘于天空啊,溪水倾泻翻起了波澜。浓云密雾在动荡飞扬啊,皑皑的积雪在闪着寒光。群雁鸣叫着向南飞翔啊,鹍鸡在风中哜哜地悲唱。远方的游子怀念故乡啊,内心充满忧郁悲伤。抚着长剑声声叹息啊,滚滚珠泪沾湿衣裳。试揩眼泪而哽咽抽噎啊,痛心人民的苦难深长。为什么天空阴沉不见太阳啊,国家的法度长期都不能正常,是时运的变化造成了这种情况啊,向谁去倾诉这忧郁的衷肠?

总之:孔子在困苦中能守节操而学艺文啊,能够乐而忘忧只有圣贤啊。达人行事须按原则啊,一切行动适应形势啊。坚持忠信四海为家啊,虽到蛮荒有何忧惧啊。

词句注释

  1. 颠覆:指国家灭亡。
  2. 罹(lí):遭遇。填塞:比喻因地方力量割据造成的国家政令不能通行。阨(è)灾:危困之灾。
  3. 旧室:指西汉王室。丘墟:废墟。
  4. 曾:乃,竟。少(shāo):通“稍”。
  5. 奋袂(mèi):举袖,发奋的样子。北征:北行。
  6. 超:远。绝迹:人迹不至的地方,指远方。
  7. 发轫(rèn):指出发。长都:指长安。
  8. 瓠(hù)谷:山谷名。玄宫:冬季天子校猎时的离宫,皆在长安西。
  9. 历:经。云门:云阳县(在今陕西省隆化县西北)城门。
  10. 通天:台名,在甘泉宫(在云阳县西)中。崇崇:高峻的样子。
  11. 乘:登。陵冈:山陵山冈。登降:或登或降。
  12. 息:停歇。郇(xún)邠(bīn):郇为邑名,在今陕西郇邑县南。郇邑有邠乡。
  13. 公刘:周民族远祖,率其族人迁于邠地,发展农业,人民安乐。
  14. 及:延及。《行苇》:《诗经》篇名,其开始二句希望牛羊不要踩伤成行的芦苇。连上句是说:公刘的遗德推及到了草木。
  15. 彼:指曾经居住在邠地的周先民。何:何其,多么。优渥(wò):丰厚优裕。
  16. 罹:遭遇。百殃:各种的灾祸。
  17. 时会:时势。
  18. 靡(mǐ)常:无常。
  19. 赤须:板名,在北地郡(今甘肃和宁夏一带)。长扳:长坡。
  20. 义渠:春秋战国时西戎国名,也是城邑名。在今甘肃省东部。战国时为秦国兼并。
  21. 戎王:指义渠国王。淫狡:淫乱。
  22. 秽:不洁。宣后:秦昭王之母宣太后。
  23. 赫:暴怒的样子。征:指征讨。据《史记·匈奴列传》载:秦昭王时,义渠戎王和宣太后通奸,生二子。后来宣大后诈杀戎王于甘泉宫,秦国于是发兵讨灭义渠国。
  24. 纷:内心扰乱的样子。去:离。旧都:指长安。
  25. 騑(fēi):即骖,驾车时处于两外侧的马。迟迟:走得很慢的样子。历兹:路经此处。
  26. 舒节:舒展志节,此处有出发的意思。
  27. 安定:郡名,治所在高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期:目的地。
  28. 绵绵:漫长的样子。
  29. 纤回:绕道纤远的样子。樛(jiū)流:曲折的样子。
  30. 泥阳:县名,在今甘肃省宁县东。太息:叹息。
  31. 祖庙:指班彪自己的祖庙。据《汉书·叙传》载,秦朝末年,班彪远祖班壹避乱于楼烦,为边地豪雄。所以泥阳也有他的庙。修:修缮。
  32. 彭阳:县名,在今甘肃省镇原县东。
  33. 弥节:停止鞭策。
  34. 晻(yǎn)晻:昏暗的样子。
  35. 覩(dǔ):“睹”字的异体。
  36. 寤(wù):通“悟”,明白。怨旷:女子无夫为怨,男子无妻为旷。此处指夫妻分离。
  37. 诗人:指《诗经》的作者。叹时:写黄昏时刻妻子思念丈夫的心情。
  38. 安定:县名,在今甘肃泾川县。容与:缓慢而行的样子。
  39. 漫漫:长远的样子。
  40. 剧:过分。蒙公:即蒙恬,齐人,为秦将而筑长城。疲民:疲劳之民。
  41. 筑怨:指筑长城。因为筑长城,加重人民痛苦招致人民的怨恨,所以说“筑怨”。
  42. 高亥:指赵高和秦二世胡亥。切忧:近忧。
  43. 事:从事。蛮狄:指匈奴。辽患:远方的祸患。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方士进录图书说:“亡秦者胡也”。秦始皇于是大举发兵击胡,而不知道“胡”指身旁的胡亥。
  44. 耀德:发扬道德的光辉。绥远:安抚远方的蛮夷。
  45. 顾:反而。缮(shàn)藩:指修筑长城一类的边防。
  46. 数功:自数其功劳。辞諐(qiān):推辞过错。諐,通“愆”。
  47. 夫子:指蒙恬。妄说:虚妄之说。
  48. 地脉而生残:即毁坏地脉。蒙恬临终时说自己所以有死罪,是因为筑长城而毁坏了地脉。连上句大意是说:蒙恬把自己的死归于毁坏地脉是虚诞之谈。
  49. 鄣(zhāng)隧:指城垣。鄣,小城。隧,烽火台。
  50. 须臾:即从容。婆娑:即蹒跚;皆徘徊不去的样子。
  51. 闵(mǐn):忧伤。獯(xūn)鬻(yù):即“猃狁”,汉代通称为匈奴。猾(huá):扰乱。夏:华夏。
  52. 尉卭(qióng):指北地都尉孙卭,汉文帝时人,被匈奴杀死在朝那。朝那:县名,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
  53. 圣文:指汉文帝刘恒。克让:能够忍让。
  54. 币加:加以币帛。币,指币帛,古代用以馈赠的礼物。
  55. 惠:施惠。南越:古国名。
  56. 连上句:据《史记,南越尉伦列传》载,南越尉佗自立为武帝,汉文帝召来尉佗的兄弟给予高官重赐,于是尉佗自去帝号而称臣。
  57. 降几杖:赐几杖。古代老人居则倚几,行则携杖。藩国:指诸侯国。
  58. 折:摧折。吴濞(bì):即吴王濞。《史记·吴王濞列传》载:吴王濞稍失藩臣之礼,称病不朝,汉文帝不仅不责备,反而赐几杖,准予不朝。
  59. 太宗:汉文帝的庙号。荡荡:道德广大的样子。
  60. 曩(nǎng):从前。图:图谋。
  61. 隮(jī):登。高平:县名。
  62. 嵯峨:高峻的样子。
  63. 莽荡:旷远的样子。
  64. 迥(jiǒng):远。
  65. 猋(biāo):迅疾的样子。漂遥:风疾的样子。
  66. 灌:原作凗,从李善本改。灌,注。
  67. 飞:飞越。杳杳:深远昏暗的样子。
  68. 皑(ái)皑:雪白的样子。
  69. 邕(yōng)邕:雁声。
  70. 鹍(kūn)鸡:鸟名。哜(jiē)哜:鸟声。
  71. 游子:班彪自称。悲:思。
  72. 怆(chuàng)悢(liàng):悲伤的样子。
  73. 慨息:叹息。
  74. 涟落:泪流的样子。沾:沾湿。
  75. 揽:擦拭。于邑:通“呜咽”。
  76. 多故:多难。
  77. 阴曀(yì):形容天下混乱的样子。曀,阴而有风。阳,晴。
  78. 平度:正常的法度。
  79. 谅:确实。
  80. 永:长。伊郁:幽怨的样子。
  81. 夫子:指孔子。固:固然。
  82. 艺文:指作为周代礼乐表现形式的六艺。
  83. 圣贤:指孔子。孔子自称“乐以忘忧“。
  84.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
  85. 仪则:法则。
  86. 行止屈申:指各种行为举止。
  87. 与时,患兮:指符合时势变化。息:指消息。增长和熄灭。
  88. 履信:践行诚信。
  89. 无不居兮:无所不能居处。
  90. 之:往。蛮貉(mò):本是古人对北方部族的称呼,此指班彪前往避难的地方。

作品赏析

《北征赋》与《楚辞》部分作品、《遂初赋》等相比,此赋无论交待起行原因,还是描写景色都从实际出发,即使是乱辞部分,也抛却了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而采用更为直接的抒情方式。且写景能从作者的感情基调出发,与抒情结合的较为紧密,更好的表现了作者感时伤世之情怀。还将史实与感情紧密的结合了起来,而不再是单独列为一部分去叙写。

此赋开端写了朝纲颠覆,仕路填塞、家园毁灭的北游缘起。虽在乱离之中,从“奋袂”、“超绝迹”的字面下,仍然透出作者壮勇上进之情。这是此赋的基调。

赋中的初辞长安,回顾通天台恋恋不已;长途远行,驰驱中预计期程;寒风雪野中抚剑叹息,念及畿辅故里而於邑流涕:都发自真情而有动人之力。由公刘惠及草木感怀身罹百殃;从秦昭王统兵北征引发离心烦乱,车马行迟:这吊古伤今的情思,紧密联系于自身遭际,自然感人,又在历史对比中显出作者忧思的深广,胸怀的博大。由日夕归牧思及人民行役之苦,诗人叹时之心;因长城漫漫感发对蒙恬的责问,对汉文帝的景慕,使人感到作者不戚于个人忧患,立足于广大人民的受难,要求执政者以宽仁绥远立邦,这表现了作家自觉的历史社会责任感。作者的这些思想感情,都是极可珍贵的。

赋文中认蒙恬绝地脉之说为虚妄,不承认堪舆迷信。作者坚信天命有常,卒章中抒发了君子固穷而守节的儒家思想,表现了对儒家教义的笃诚。这是作家信仰的支柱,是赋文所以具有健康向上基调的精神源泉。

全赋以写明北游缘起开端,按旅程顺序写所见所感,卒章总言自己对避难远行的根本态度。结构上条理清晰,连络有序。叙事、叹时显出了作家情思的自然流露,浑融一体,文气流畅。语言生动简练,经过锤炼之功又归于平易畅达,艺术上的用心与其创作意图达到了和谐统一。

创作背景

《北征赋》作于建武元年(公元25年),当时刘秀虽在高邑(今河北省高邑县西南)称帝,而旧都长安实际上已有被新市、平林义军所立的更始帝刘玄。不久,起义军分裂,赤眉军攻入长安,在战乱中长安被毁,于是二十三岁的班彪出逃凉州安定郡的高平(今宁夏固原),因作此赋。

名家点评

  • 明·陈山毓《赋略》:“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斯赋有焉。后之纪行者,大率祖此。”
  • 明·孙月峰《孙月峰先生评文选》:“不甚极思,然后古朴有余,亦苍然有色。”
  • 近代·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班彪《北征赋》:‘日晻晻其将暮兮,睹牛羊之下来。寤怨旷之伤情兮,哀诗人之叹时。’班氏世习《齐诗》,赋云‘怨旷伤情’,知齐义以此诗‘君子’,为室家之词。”
  •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姜逸波《中华名赋集成》:“《北征赋》篇幅短小,不重铺陈却善用典故;少客观咏物,多主观抒情;没有大赋歌功颂德之意,通篇充满感时伤世之情;虽似骚体却少用华美的辞藻,首开汉代抒情小赋之端,为蔡邕的《述行赋》、王粲的《登楼赋》甚至南北朝时庾信的《哀江南赋》等作品所学习、继承。”

猜你喜欢

襄阳歌

唐代 • 李白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䍠花下迷。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

旁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翁醉似泥。

鸬鹚杓,鹦鹉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

千金骏马换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

车旁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

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

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

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广绝交论

南北朝 • 刘峻

客问主人曰:“朱公叔绝交论,为是乎?为非乎?”主人曰:“客奚此之问?”客曰:“夫草虫鸣则阜螽跃,雕虎啸而清风起。故絪缊相感,雾涌云蒸;嘤鸣相召,星流电激。是以王阳登则贡公喜,罕生逝而国子悲。且心同琴瑟,言郁郁于兰茞;道协胶漆,志婉娈于埙篪。圣贤以此镂金版而镌盘盂,书玉牒而刻钟鼎。若乃匠人辍成风之妙巧,伯子息流波之雅引。范张款款于下泉,尹班陶陶于永夕。骆驿纵横,烟霏雨散,巧历所不知,心计莫能测。而朱益州汩彝叙,粤谟训,捶直切,绝交游。比黔首以鹰鹯,媲人灵于豺虎。蒙有猜焉,请辨其惑。”

主人听然而笑曰:“客所谓抚弦徽音,未达燥湿变响;张罗沮泽,不睹鸿雁云飞。盖圣人握金镜,阐风烈,龙驩蠖屈,从道污隆。日月联璧,赞亹亹之弘致;云飞电薄,显棣华之微旨。若五音之变化,济九成之妙曲。此朱生得玄珠于赤水,谟神睿而为言。至夫组织仁义,琢磨道德,驩其愉乐,恤其陵夷。寄通灵台之下,遗迹江湖之上,风雨急而不辍其音,霜雪零而不渝其色,斯贤达之素交,历万古而一遇。逮叔世民讹,狙诈飙起,谿谷不能逾其险,鬼神无以究其变,竞毛羽之轻,趋锥刀之末。于是素交尽,利交兴,天下蚩蚩,鸟惊雷骇。然则利交同源,派流则异,较言其略,有五术焉:

“若其宠钧董石,权压梁窦,雕刻百工,鑪捶万物。吐漱兴云雨,呼噏下霜露。九域耸其风尘,四海叠其熏灼。靡不望影星奔,藉响川骛,鸡人始唱,鹤盖成阴,高门旦开,流水接轸。皆愿摩顶至踵,隳胆抽肠,约同要离焚妻子,誓殉荆卿湛七族。是日势交,其流一也。

“富埒陶白、赀巨程罗,山擅铜陵,家藏金穴,出平原而联骑,居里闬而鸣钟。则有穷巷之宾,绳枢之士,冀宵烛之末光,邀润屋之微泽;鱼贯凫跃,飒沓鳞萃,分雁鹜之稻粱,沾玉斝之余沥。衔恩遇,进款诚,援青松以示心,指白水而旌信。是曰贿交,其流二也。

“陆大夫宴喜西都,郭有道人伦东国,公卿贵其籍甚,搢绅羡其登仙。加以顩颐蹙頞,涕唾流沫,骋黄马之剧谈,纵碧鸡之雄辩,叙温郁则寒谷成暄,论严苦则春丛零叶,飞沈出其顾指,荣辱定其一言。于是有弱冠王孙,绮纨公子,道不挂于通人,声未遒于云阁,攀其鳞翼,丐其余论,附驵骥之旄端,轶归鸿于碣石。是曰谈交,其流三也。

“阳舒阴惨,生民大情;忧合驩离,品物恒性。故鱼以泉涸而呴沫,鸟因将死而鸣哀。同病相怜,缀河上之悲曲;恐惧置怀,昭谷风之盛典。斯则断金由于湫隘,刎颈起于苫盖。是以伍员濯溉于宰嚭,张王抚翼于陈相。是曰穷交,其流四也。

“驰骛之俗,浇薄之伦,无不操权衡,秉纤纩。衡所以揣其轻重,纩所以属其鼻息。若衡不能举,纩不能飞,虽颜冉龙翰凤雏,曾史兰薰雪白,舒向金玉渊海,卿云黼黻河汉,视若游尘,遇同土梗,莫肯费其半菽,罕有落其一毛。若衡重锱铢,纩微彯撇虽共工之蒐慝,驩兜之掩义,南荆之跋扈,东陵之巨猾,皆为匍匐逶迤,折枝舐痔,金膏翠羽将其意,脂韦便辟导其诚。故轮盖所游,必非夷惠之室;苞苴所入,实行张霍之家。谋而后动,毫芒寡忒。是曰量交,其流五也。

“凡斯五交,义同贾鬻,故桓谭譬之于阛阓,林回喻之于甘醴。夫寒暑递进,盛衰相袭,或前荣而后悴,或始富而终贫,或初存而末亡,或古约而今泰,循环翻覆,迅若波澜。此则殉利之情未尝异,变化之道不得一。由是观之,张陈所以凶终,萧朱所以隙末,断焉可知矣。而翟公方规规然勒门以箴客,何所见之晚乎?

“因此五交,是生三衅:败德殄义,禽兽相若,一衅也。难固易携,仇讼所聚,二衅也。名陷饕餮,贞介所羞,三衅也。古人知三衅之为梗,惧五交之速尤。故王丹威子以槚楚,朱穆昌言而示绝,有旨哉!有旨哉!

“近世有乐安任昉,海内髦杰,早绾银黄,夙昭民誉。遒文丽藻,方驾曹王;英跱俊迈,联横许郭。类田文之爱客,同郑庄之好贤。见一善则盱衡扼腕,遇一才则扬眉抵掌。雌黄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于是冠盖辐凑,衣裳云合,辎軿击轊,坐客恒满。蹈其阃阈,若升阙里之堂;入其隩隅,谓登龙门之阪。至于顾眄增其倍价,剪拂使其长鸣,彯组云台者摩肩,趍走丹墀者叠迹。莫不缔恩狎,结绸缪,想惠庄之清尘,庶羊左之徽烈。及瞑目东粤,归骸洛浦。穗帐犹悬,门罕渍酒之彦;坟未宿草,野绝动轮之宾。藐尔诸孤,朝不谋夕,流离大海之南,寄命嶂疠之地。自昔把臂之英,金兰之友,曾无羊舌下泣之仁,宁慕郈成分宅之德。

“呜呼!世路险巇,一至于此!太行孟门,岂云崭绝。是以耿介之士,疾其若斯,裂裳裹足,弃之长骛。独立高山之顶,欢与麋鹿同群,皦皦然绝其雰浊,诚耻之也,诚畏之也。”

王孙圉论楚宝

先秦 • 左丘明

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相,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说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又有薮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用以戒不虞者也。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以训辞,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此楚国之宝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之焉?

“圉闻国之宝,六而已。明王圣人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龟足以宪臧否,则宝之;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山林薮泽足以备财用,则宝之。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

汝不闻秦筝声最苦,五色缠弦十三柱。

怨调慢声如欲语,一曲未终日移午。

红亭水木不知暑,忽弹黄钟和白纻。

清风飒来云不去,闻之酒醒泪如雨。

汝归秦兮弹秦声,秦声悲兮聊送汝。

班彪
简介描述:

班彪(3年~54年),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汉代显贵和儒学之家,受家学影响很大。从小好古敏求,与其兄班嗣游学不辍,才名渐显。

西汉末年,为避战乱至天水,依附于隗嚣,欲劝说隗嚣归依汉室,作《王命论》感化之,结果未能如愿。新朝王莽时期,至凉州,为割据西北的大将军窦融的从事,劝窦融支持光武帝。东汉初,举茂才,任徐县令,后任司徒掾,期间发出了“汉秉威信,总率万国,日月所照,皆为臣妾”的时代强音 [26]。后来因病免官。

班彪学博才高,专力从事于史学著述。写成《后传》60余篇,斟酌前史,纠正得失,为后世所重。其子班固修成《汉书》,史料多依班彪,实际上是他修史工作的继续。其女班昭等又补充固所未及完成者。

班彪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