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村闲望

宋代俞紫芝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白话译文

成双成对的画船静静地停泊在滩头沙边,远望对岸寒林衰草迷濛渺远。

翠鸟在碧绿荷叶上悠然酣睡,白鹭在雪白芦花中那样悠闲。

淡淡溪云笼罩着渔家小屋迷茫一片,翩翩酒旗展露于野村酒店。

这恬适的水村风光美如一幅绣成的水墨画卷,可惜无人画出寄往京华的官场大院。

词句注释

  1. 画桡(ráo):饰绘华美的船。桡,桨,此处指船。两两:成双成对。枕:比喻停泊。汀沙:水中的沙洲。
  2. 烟芜:烟雾笼罩四野。芜,丛生的荒草。赊:助词,无义。
  3. 翡翠:指翠鸟,羽毛青翠的水鸟。
  4. 鹭鸶:水鸟名。别业:即别居。
  5. 溪云:水流上空弥漫的水气。渔屋:渔家小屋
  6. 野旆(pèi):野村酒店的酒旗。旆,旗。露:展露。
  7. 绷:绣绷,这里代指绣成的绣品。水墨:水墨画卷。
  8. 写得:画得出。

作品赏析

《水村闲望》按“望”组织题材,以“水”显示特色,集中表现了“闲”的心境,写得幽远恬静、雅丽自然,确不愧王安石评为“初日红蕖碧水流”的境界。

先写粗望。放眼一望,只见:“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再抬头远望,隔岸衰草凄迷,寒林萧疏,一片迷蒙景象。“芜”,写秋草已衰败,下句有“芦花”,这时当为深秋,因而称草木为“芜”。“烟”,见其远,如烟雾茫茫。此联构成了沉寂、荒漠的意境。

接写细看:“翡翠闲居眠藕叶,鹭别业在芦花。”翠鸟眠卧在荷叶之下。鸟羽和叶色相近加之又眠而不动,不细看不见。白鹭栖息在芦花丛中,鸟羽和花色近似,且是安居其间,也是不细察不辨。水中有荷叶如云,岸边有芦花似雾,一绿一白,相映成趣。荷下眠着翠鸟,芦中藏着鹭鸶,无风无声,动物不动,静物更静,物态中传出人情,闲适之意漾荡纸面。

再写远望。诗人的望眼,由河中沙滩转到隔岸烟树,又回到河内的荷叶,再移到岸边的芦花,最后又沿河望去,只见“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溪云淡淡,暮霭沉沉,渔屋迷茫,酒旗招展,有一种朦胧的美。溪云、渔屋,绿树、酒旗,一动一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更增情味。

最后在极力描绘水村美景之后,写出感慨“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眼前所见犹如一幅水墨画,诗人不说纸上画,而言刺绣画面,使人感到画面栩栩如生。可惜无人写了寄京华。京城之中,多追名逐利之徒,而这种悠然恬适的田园生活,无疑是一帖清醒剂,使他们知道这里才是赏心悦目的。由此可见,诗人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以景述怀。诗人厌弃混浊的官场,向往无羁绊的自然生活之情,于此披露无遗。

全诗表现了诗人与世无争、独善其身的高尚心志。

创作背景

俞紫芝少有高行,终身不娶,通佛理,工诗为王安石所重。他曾经过了“白浪红尘二十春,就中奔走费光阴”(《旅中谕怀》)的求宦生活,官场失意后才彻悟了应该归返自然,于是蛰居水村,寄情于山水。过着隐逸的田园生活,写了些抒发闲情逸致、描绘自然风光的诗篇,《水村闲望》即为其一。

名家点评

  •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王杏根:此以隐逸的田园生活入题,以“闲望”的姿态、心境,描绘“水村”的秀美景色。但题旨不在表现闲适情致。尾联二句,表现了诗人厌恶繁华尘俗、仕途名利的高洁情操,含而不露,韵味醇厚。(《宋诗精华》)

猜你喜欢

昌谷读书示巴童

唐代 • 李贺

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

君怜垂翅客,辛苦尚相从。

烟中一线来时路。极目送,归鸿去。第四阳关云不度。山胡新啭,子规言语,正在人愁处。

忧能损性休朝暮。忆我当年醉诗句,渡水穿云心已许。暮年光景,小轩南浦,同卷西山雨。

郑人买履

先秦 • 韩非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唐代 • 罗隐

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水仙子·次韵

元代 • 张可久

蝇头老子五千言,鹤背扬州十万钱。白云两袖吟魂健,赋庄生秋水篇,布袍宽风月无边。名不上琼林殿,梦不到金谷园,海上神仙。

俞紫芝
简介描述:

俞紫芝(?~1086年)字秀老。金华(今属浙江)人,寓居扬州(今属江苏)。少有高行,笃信佛教,得其心法,终身不娶不仕。王安石晚年居江宁(今江苏南京),俞紫芝与其弟俞子中(字清老)从游,颇得赏识。王安石自称晚年门下多佳客(李之仪《书俞秀老诗卷后》),俞氏二兄弟便是代表。

俞紫芝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