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离情像游丝般飘忽不定,情人像飞絮般难留踪影。两双含泪的大眼睛,呆呆地凝目对视,徒自满含深情。溪边的烟柳垂下万条丝绦,却不能把他的行船拴系留停。
大雁在斜阳外飞行,轻烟笼罩着沙洲,芳草一片迷蒙。无穷的烦恼现在就填满了我的心胸。明天姑且不再思量,可又怎样才能熬过今宵。怎样才能挨到明日的天明?
这是一首别情词,全词通过对分别情景的描述和别后的相思之苦的传达,婉转地抒发了词人的无限离愁别恨。
词的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开篇即与众不同,引人注目。“情似游丝,人如飞絮”,寥寥八个字,不描写景物,也不叙述离别之事,然而景色、环境、事情、人物皆含于其中,且将人物因离别而生的感叹表现得十分贴切自然,用笔之精巧,比喻之新颖,笔墨之经济,都显示了作者的想象和创造的才能。“游丝”、“飞絮”点明时令:暮春时节。“情”是指别情,也可指双方的脉脉情意,“情如游丝”这一比喻体现出“情”的缠绵牵连,有“情丝难断”的意思,暗示离别的艰难。“人如飞絮”,表明人如飞絮一般漂泊不定,羁旅四方,这也点明了此次分别的理由。“泪珠阁定空相觑”。两双满含着泪珠的眼睛,一动不动地彼此相觑。句中的“空”字意味着两人的这种难舍、伤情,都是徒然无用的,无限惆怅、无限凄怆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两句把“空”字写足、写实。一溪烟柳,千万条垂丝,却无法系转去的兰舟,所以前面才说“泪珠阁定空相觑”。一派天真,满腔痴情,把本不相涉的景与事勾联起来,传达出心底的怨艾之情和无可奈何之苦。
词的下片写离别后的愁苦。过片仍写居者行人走后的凄怆情怀。“雁过斜阳,草迷烟渚”,这是“兰舟”去后所见之景,正是为了引出、烘托“如今已是愁无数”。句中的“如今”,连系下文来看,即指眼前日落黄昏的时刻。黄昏时刻已经被无穷无尽的离愁所苦,主人公便就担心,今晚将怎样度过。词人并不迳把此意说出,而是先荡开说一句“明朝”,然后再说“今宵”。“思量如何过”这五个字的意思实为两句中的“明朝”、“今宵”所共有,词笔巧妙地分属上下句,各有部分省略,词意承接上文,说明天该如何去过暂且不要去想了,可现在天已向晚,夜幕临近,今夜又将如何熬过去。此处的“思量”,既是想“明朝”,又是思“今宵”,是一种“互体”的手法。此二句,将词人与离人分别后的情绪低落、兴味索然和度夜如年的愁苦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含蓄深婉,情景交融,几入化境,愁苦之味溢于言表。
周紫芝生活在南宋,亲历宋代社会的巨大变迁,颠沛流离的生活使得离别成为家常便饭。作者与情人将要离别,难以表达自己心中的哀愁与不舍。故作者作此词,意为送别相思之人,用以反映出有情人的无奈。
万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余尝读白乐天《江州司马厅记》,言“自武德以来,庶官以便宜制事,皆非其初设官之制,自五大都督府,至于上中下那司马之职尽去,惟员与俸在。”余以隆庆二年秋,自吴兴改倅邢州,明年夏五月莅任,实司那之马政,今马政无所为也,独承奉太仆寺上下文移而已。所谓司马之职尽去,真如乐天所云者。
而乐天又言:江州左匡庐,右江、湖,土高气清,富有佳境,守土臣不可观游,惟司马得从容山水间,以足为乐。而邢,古河内,在太行山麓,《禹贡》衡津、大陆,并其境内。太史公称”邯郸亦漳、河间一都会”,“其谣俗犹有赵之风”,余夙欲览观其山川之美,而日闭门不出,则乐天所得以养志忘名者,余亦无以有之。然独爱乐天襟怀夷旷,能自适,现其所为诗,绝不类古迁谪者,有无聊不平之意。则所言江州之佳境,亦偶寓焉耳!虽徽江州,其有不自得者哉?
余自夏来,忽已秋中,颇能以书史自误。顾街内无精庐,治一土室,而户西向,寒风烈日,霖雨飞霜,无地可避。几榻亦不能具。月得俸黍米二石。余南人,不惯食黍米,然休休焉自谓识时知命,差不愧于乐天。因诵其语以为《厅记》。使乐天有知,亦以谓千载之下,乃有此同志者也。
敧枕婆娑两鬓霜。起听檐溜碎喧江。那边玉箸销啼粉,这里车轮转别肠。
诗酒社,水云乡。可堪醉墨几淋浪。画图恰似归家梦,千里河山寸许长。
淮岸。向晚。圆荷向背,芙蓉深浅。仙娥画舸,露渍红芳交乱。难分花与面。
采多渐觉轻船满。呼归伴。急桨烟村远。隐隐棹歌,渐被蒹葭遮断。曲终人不见。
柳带摇风汉水滨,平芜两岸争匀。鸳鸯对浴浪痕新。弄珠游女,微笑自含春。
轻步暗移蝉鬓动,罗裙风惹轻尘。水晶宫殿岂无因。空劳纤手,解佩赠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