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营曲·叹世

元代马谦斋

手自搓,剑频磨。古来丈夫天下多。青镜摩挲,白首蹉跎,失志困衡窝。有声名谁识廉颇?广才学不用萧何。忙忙的逃海滨,急急的隐山阿。今日个,平地起风波。

白话译文

青年时摩拳擦掌,常把宝剑研磨,自古以来天下有志之士何其多!后来仕途坎坷,对镜自照,只见满头银发,痛感光阴虚度,怀才不遇,困居陋室。像廉颇那样声名赫赫的大将也无人赏识,像萧何那样广有才学也不受重用。最终被迫逃离现实,像范蠡急急忙忙逃到海边,像张良急急忙忙去隐居山谷。只因今日里官场险恶,经常祸从天降。

词句注释

  1. 越调:宫调名,为元曲常用宫调之一。柳营曲:曲牌名,又称“寨儿令”,属越调。全曲(不含衬字)五十四字,十二句十一韵。
  2. 剑频磨:喻胸怀壮志,准备大显身手。贾岛《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3. 青镜摩挲:言对镜自照,白发欺人。青镜,青铜镜。摩挲,抚摩。蹉跎:虚度光阴。
  4. 衡窝:简陋的房舍。也称衡门、衡宇。
  5. 廉颇:战国时赵国的良将,年老时被谗逃至魏国,后至死不被任用。
  6. 萧何:汉高祖的开国元勋,才学渊博。《史记·萧相国世家》说:他“以文无害”,显露其才能。楚汉相争,他“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高祖“失军亡众”,他尝以“数万众会上之乏绝。”故曰“广才说。”
  7. “忙忙”二句:指越国大夫范蠡功成身退泛舟五湖,汉代开国功臣张良辞官归隐山中学黄老之术。山阿(ē),大山谷。
  8. 今日个:今天。个:语助词。
  9. 风波:喻仕途的险恶情状。

作品赏析

《柳营曲·叹世》流露了对现实的不满之意。胸怀大志之人也只能是“白首蹉跎,失志困衡窝”,纵使才高如萧何,声名如廉颇,也得不到赏识重用,还不如赶快去往海滨山里,做一个快活渔樵,又何苦在这险恶的世道上,无端惹风波。此曲以辛辣之笔,抨击统治者不能任用人才,反而使他们非逃即隐的黑暗现实。

作者是以时间前后顺序来写的。先写青年时期摩拳擦掌,频磨剑锋,希望以后能出人头地,自古而来,胸怀负的男儿比比皆是。接下来写自己求仕未遂,到头来却落得抚摸铜镜,叹息白发如雪、岁月蹉跎,潦倒困顿在穷街陋室。又以廉颇和萧何的典故寄遇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说自己有廉颇一般的威名却无人赏识,有如萧何一样的博学却不得任用。而那些已经蒽名就的天下莘莘才士们,都争先恐后地逃往了海滨,归隐了山河,只因为仕途险恶,每每平地上便掀起了风波。

曲文的起首两句“手自搓,剑频磨”,塑造了诗人早年壮志满怀、意气风发的昂扬形象。再加上“古来丈夫天下多”,自许男儿、不甘人后的气概更是呼之欲出。然而紧接着的三句现实情状,却是一落千丈,“勋业频看镜”,“白发千茎雪”,这两句杜诗恰可作为此情此景的传神写照。这种大起大落,便带出了全曲的怨意;而前时的“古来丈夫天下多”,也就为将一己的哀伤扩展到“叹世”的主题作了铺垫。七、八两句,慨叹入仕的艰难,为“失志困衡窝”的起由作了注脚。廉颇是七国争雄时代赵国的名将,《史记》载他“伐齐,大破之,取晋阳,拜为上卿,以勇力闻于诸侯”。晚年获罪奔魏,时赵王数困于秦兵,想重新起召,廉颇也壮心不已,在赵王使者前“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却不料因使者“一饭三遗矢”的谗言,终遭摒弃。萧何则以广有才学著称于史,为汉朝开国第一功臣。“有声名谁识廉颇,广才学不用萧何”,这正是贤愚不分、英雄失路的不合理情状的典型概括。但曲子并未停留在怀才不遇的感慨上,又进一步触及了元代仕途的险恶,“廉颇”“萧何”们“白首蹉跎”不算,还要逃海滨、隐山阿,而且是“忙忙”兼“急急”,逃隐唯恐不及。其原因是“今日个,平地起风波”,灾祸大难随时都会临头。这就暴露出官场倾轧、伴君如伴虎等等的政治黑暗。这四句从入仕的艰难直接跳入入仕的危机,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的自嘲自解,但更多的是表现了进退失路的绝望。这种先果后因的处理,一方面起到跌宕不平的效果,使曲词更加精警,另一方面也给读者留下了更多回味的余地。

此曲子夹叙夹议,艺术地概括了元代社会尤为严重的扼杀人才的弊政,以及官场的险恶难测,风格精警,把宦沉浮、仕途凶险刻画得十分深刻形象,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创作背景

在元代,许多文人胸怀大志,但结果只是壮志难酬。从马谦斋现存作品看,他曾颇有一番抱负,也曾在大都等地做过官,后来却辞官退隐。《柳营曲·叹世》当是为感叹怀才不遇而作。此曲为元杨朝英辑《太平乐府》收录。

名家点评

  • 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邓元煊:此曲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失意情怀,表现因仕途坎坷而意欲引退的思想感情。全曲夹叙夹议,冷峻精警。(《元曲:彩图版》)
  •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魏崇武:这首曲子显然有作者自我写照的成分,然而它更是对元代有理想有才华的知识分子一生遭遇的艺术概括。从跃跃欲试到失意再到退隐,这三个阶段确实很有代表性。衡窝,也称作衡门、衡宇,指简陋的房屋。廉颇萧何一武一文,用典以证明失志者是普遍的。结句道出退隐缘由,感叹仕途凶险。(《元曲大辞典》)

猜你喜欢

武帝求茂才异等诏

两汉 • 刘彻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宝绘堂记

宋代 • 苏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桓玄之走舸,王涯之复壁,皆以儿戏害其国凶此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熙宁十年七月二十日记。

感怀

宋代 • 李清照

宣和辛丑八月十日到莱,独坐一室,平生所见,皆不在目前。几上有《礼韵》,因信手开之,约以所开为韵作诗,偶得“子”字,因以为韵,作感怀诗。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

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

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

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插脚红尘已是颠。更求平地上青天。新来有个生涯别,买断烟波不用钱。

沽酒市,采菱船。醉听风雨拥蓑眠。三山老子真堪笑,见事迟来四十年。

黄钟乐·池塘烟暖草萋萋

五代 • 魏承班

池塘烟暖草萋萋,惆怅闲宵,含恨愁坐,思堪迷。遥想玉人情事远,音容浑似隔桃溪。

偏记同欢秋月低,帘外论心,花畔和醉,暗相携。何事春来君不见?梦魂长在锦江西。

马谦斋
简介描述:

马谦斋,元代散曲作家。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仁宗延祐中前后在世。与张可久同时,且相识。工散曲,太平乐府等曲选集中所收颇多。或曾做过官,终归隐杭州。现存小令十七首。

马谦斋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