媭砧课诵图序

清代王拯

《媭砧课诵图》者,不材拯官京师日之所作也。拯之官京师,姊刘在家,奉其老姑,不能来就弟养。今姑殁矣,姊复寄食宁氏姊于广州,阻于远行。拯自始官日,畜志南归,以迄于今,顚顿荒忽,琐屑自牵,以不得遂其志。

念自七岁时,先妣殁,遂来依姊氏。姊适新寡,又丧其遗腹子,茕茕独处。屋后小园,数丈余,嘉树荫之。树阴有屋二椽,姊携拯居焉。拯十岁后,就塾师学,朝出而暮归。比夜,则姊恒执女红,篝一灯,使拯读其旁。夏苦热,辍夜课。天黎明,辄拯起,持小几,就园树下读。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捣衣为砧,一使拯坐而读。日出,乃遣入塾。故拯幼时,每朝入塾读书,乃熟于他童。或夜读倦,稍逐于嬉,姊必涕泣,告以母氏劬劳劳瘁死之状;且曰:“汝今弗勉学,母氏地下戚矣!”拯哀惧,泣告姊:“后无复为此言。”

呜呼!拯不材,年三十矣。念十五六时,犹能执一卷就姊氏读,日惴惴于奄思忧戚之中,不敢稍自放逸。自二十出门,行身居业,日即荒怠。念姊氏教不可忘,故为图以自警,冀使其身依然日读姊氏之侧,庶免其堕弃之日深,而终于无所成也。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秋九月。为之图者,陈君名铄,为余丁酉同岁生也。

白话译文

《媭砧课诵图》,是我王拯在京城任职时候请人所画。我在京城任官时,嫁给刘氏的姐姐在男家奉养她年老的婆婆,不能前来京城接受弟弟的供养。现在她婆婆去世了,姐姐又到广州去依靠嫁给宁氏的二姐处寄居饮食度日,这样来京城又受阻于远途难行。我从开始做官时就立志向回归南方,然而到现在,颠沛困顿、神情恍惚,被许多琐碎的事情拖累自己,因而不能实现自己的心志。

追忆从七岁时母亲去世,就来依靠姐姐。姐姐恰巧刚刚守寡,再丧失了自己的遗腹子,孤单单地独自生活。她家的屋后有个小园有几丈宽,茂盛的树木遮盖着它。在树木之后,有屋二间,姐姐带着我居住于这里。我长到十岁以后,到私塾拜师求学,早早出门而晚晚归家。到晚上,姐姐就常常手做缝刺活儿,点亮一盏小灯,命令我坐在她的旁边读书。夏天屋内热得难受,暂停夜读课诵。一旦天亮,就叫我起床,叫我拿了小桌子到小园树下进行早读。在树根边放上两大石块:一块是姐姐捣衣用来作为砧板的东西,一块命令我就座读书。到“日出”的时辰,才送我入私塾。因此我年幼时常常一早到私塾里所诵读的内容竟然比其他童儿熟练。有时深夜读书疲倦了,我略微贪求玩耍,姐姐一定流着热泪把母亲劳累病死的情况告诫我,而且对我说:“你现在不努力学习,母亲在九泉是要悲伤的啊!”我悲伤至极,流着泪告诉姐姐,以后我不再说这些贪玩的话了。

唉!我无能现已30岁了。追忆十五六岁时,还能常常拿着书本靠近姐姐读书,每天内心不安于悲伤忧愁之中,绝不敢稍稍放纵自己。从20岁后出姐姐门,做人办事,一天天就学业荒废了,追想起大姐的教诲始终不能忘记,因此我找人画这张图用来警戒自己,希望让自己仍然每天在姐姐身旁读书一样,或许可以免除自己日益加深的学业荒废,而导致最终的一事无成。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年 即1844年)仲秋农历九月。画这幅图的人,是好友陈铄,他是我于道光十七年(丁酉年即1837年)广西乡试中举的同年(即同届)生员。

词句注释

  1. 媭(须xū):古代楚人称姐叫媭,这里意思就是姐姐。砧(珍zhēn):捣衣石。
  2. 不材:作者自谦之词。官京师日:在京城做官的时候。
  3. 姊刘:嫁给刘家的姐姐。
  4. 姑:婆婆(丈夫的母亲)。
  5. 不能来就弟养:不能到我这里来受我的赡养。
  6. 殁:死。
  7. 宁氏姊:嫁给宁家的姐姐。
  8. 颠顿荒忽:颠沛困顿、神思不定的意思。荒忽,同“恍惚”。
  9. 琐屑自牵:自己被一些零散细微的事所牵累。
  10. 遂:实现,达成。
  11. 念:想到。
  12. 先妣:已死的母亲。
  13. 适:恰好,刚才。
  14. 茕(穷qióng):孤独貌。
  15. 嘉树:美好的树木。
  16. 橼(船chuán):放在梁上支架屋面和瓦片的木条。这里引伸为“屋”的意思。
  17. 比(臂bì):等到。
  18. 女红(工gōng):指妇女所从事的纺织、刺绣、缝纫等功作。红,同“工”。
  19. 篝(勾gōu):用灯罩罩着。
  20. 辍(绰chuò):中止,停止。
  21. 朝(招zhāo):早辰。
  22. 稍逐于嬉:稍微贪求游玩。逐,追求。嬉,游玩。
  23. 劬(瞿qú)劳瘁(翠cuì)死:过度劳累憔悴而死。
  24. 汝:你。
  25. 戚:忧愁,悲伤。
  26. 惴惴:忧惧貌。
  27. 行身居业:意思就是在社会上立身行事。
  28. 冀:希望。
  29. 庶:庶几,差不多。
  30.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道光,清宣宗年号(1821年—1850年)。甲辰:1844年的干支。
  31. 铄:读朔(shuò)。
  32. 丁酉同岁生:1837年(丁酉年)同年(即同科考中的人)。

作品赏析

作者王拯从小就死去父亲,后来又丧母,家境较为贫困,他的童年生活,主要由于姐姐的教导与督促,因此,姐弟间也就具有一种特别亲密的感情。后来到三十岁时,他已经在京城做官,一面感于自己的学业日益荒怠,一面又回想到这段童年的受教生活,便请人绘了一幅图画,并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和鞭策。这篇文章和蒋士铨的《鸣机夜课图》一样,反映了我国古代妇女对于子弟童年时代的学业以至品德教育的重视,从而收到家庭教育方面的良好效果。

猜你喜欢

寿阳曲·江天暮雪

元代 • 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赭白马赋

南北朝 • 颜延之

骥不称力,马以龙名。岂以国尚威容,军驸趫迅而已?实有腾光吐图,畴德瑞圣之符焉。是以语崇其灵,世荣其至。我高祖之造宋也,五方率职,四隩入贡。秘宝盈于玉府,文驷列乎华厩。乃有乘舆赭白,特禀逸异之姿。妙简帝心,用锡圣皁。服御顺志,驰骤合度。齿历虽衰,而艺美不忒。袭养兼年,恩隐周渥。岁老气殚,毙于内栈。少尽其力,有恻上仁。乃诏陪侍,奉述中旨。末臣庸蔽,敢同献赋。其辞曰:

惟宋二十有二载,盛烈光乎重叶。武义粤其肃陈,文教迄已优洽。泰阶之平可升,兴王之轨可接。访国美于旧史,考方载于往牒。昔帝轩陟位,飞黄服皁。后唐膺箓,赤文候日。汉道亨而天骥呈才,魏德楙而泽马效质。伊逸伦之妙足,自前代而间出。并荣光于瑞典,登郊歌乎司律。所以崇卫威神,扶护警跸。精曜协从,灵物咸秩。暨明命之初基,罄九区而率顺。有肆险以禀朔,或逾远而纳赆。闻王会之阜昌,知函夏之充牣。总六服以收贤,掩七戎而得骏。盖乘风之淑类,实先景之洪胤。故能代骖象舆,历配钩陈。齿筭延长,声价隆振。信圣祖之蕃锡,留皇情而骤进。

徒观其附筋树骨,垂梢植发。双瞳夹镜,两权协月;异体峰生,殊相逸发。超摅绝夫尘辙,驱骛迅于灭没。简伟塞门,献状绛阙。旦刷幽燕,昼秣荆越。教敬不易之典,训人必书之举。惟帝惟祖,爰游爰豫。飞輶轩以戒道,环彀骑而清路。勒五营使按部,声八鸾以节步。具服金组,兼饰丹雘。宝铰星缠,镂章霞布。进迫遮迾,却属辇辂。欻耸擢以鸿惊,时濩略而龙翥。弭雄姿以奉引,婉柔心而待御。

至于露滋月肃,霜戾秋登,王于兴言,阐肄威棱。临广望,坐百层,料武艺,品骁腾。流藻周施,和铃重设。睨影高鸣,将超中折。分驰回场,角壮永埒。别辈越群,绚练夐绝。捷趫夫之敏手,促华鼓之繁节。经玄蹄而雹散,历素支而冰裂。膺门沫赭,汗沟走血。踠迹回唐,畜怒未泄。乾心降而微怡,都人仰而朋悦。妍变之态既毕,凌遽之气方属。跼镳辔之牵制,隘通都之圈束。眷西极而骧首,望朔云而蹀足。将使紫燕骈衡,绿蛇卫毂,纤骊接趾,秀骐齐亍。觐王母于昆墟,要帝台于宣岳。跨中州之辙迹,穷神行之轨躅。

然而般于游畋,作镜前王。肆于人上,取悔义方。天子乃辍驾回虑,息徒解装。鉴武穆,宪文光。振民隐,修国章。戒出豕之败御,惕飞鸟之跱衡。故祗慎乎所常忽,敬备乎所未防。舆有重轮之安,马无泛驾之佚。处以濯龙之奥,委以红粟之秩。服养知仁,从老得卒。加弊帷,收仆质。天情周,皇恩毕。

乱曰:惟德动天,神物仪兮。于时驵骏,充阶街兮。禀灵月驷,祖云螭兮。雄志倜傥,精权奇兮。既刚且淑,服鞿羁兮。效足中黄,殉驱驰兮。愿终惠养,荫本枝兮。竟先朝露,长委离兮。

念奴娇·春雪咏兰

明代 • 陈子龙

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解佩凌波人不见,漫说蕊珠宫阙。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鴂。

当日九畹光风,数茎清露,纤手分花叶。曾在多情怀袖里,一缕同心千结。玉腕香销,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洛滨江上,寻芳再望佳节。

叹庭前甘菊花

唐代 • 杜甫

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沉思十五年中事,才也纵横,泪也纵横,双负箫心与剑名。

春来没个关心梦,自忏飘零,不信飘零,请看床头金字经。

王拯
简介描述:

王拯(1815年—1876年),原名锡振,后改名拯,字定甫,号少鹤,广西马平人。幼年丧父,家境贫苦,由母亲和姐姐做针线补贴生活。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举进士,授户部主事,充军机章京,官至通政使。王拯擅长古文,著有《龙壁山房文集》、《龙壁山房诗集》、《茂陵秋雨词》等。

王拯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