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五代牛希济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穰,仁儿在心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白话译文

新月弯弯如眉毛,没有圆的意思。不忍心看红豆,满眼都是相思泪。

整天劈核桃,那人像桃仁嵌在核壳中一样嵌在我心中。两朵隔墙相望的花,早晚会结成连理枝。

作品赏析

上阕以“传情入景”之笔,抒发男女间的相思之苦。作者借“移情”笔法,赋予视野中的客观景象以强烈的主观情感,使天边新月、枝上红豆都染上别离相思的情愫。“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明为写月,实则喻人,作者以眉比月,正暗示出相思人儿因不见团聚而双眉紧蹙,郁闷不欢的愁苦之态。“红豆”本是相思的信物,但在离人的眼里却是贮满了忧伤,令人见之落泪。一弯新月,数枝红豆,词人撷取传统的寄寓人间悲欢离合、别离思念之情的两种意象,正表达出对爱人的无限深情和思之不得的痛切缺憾。

就内容而言,下阕为上阕之顺延;就感情的“走向”而言,二者又有着微妙的差异。如果说上阕中写相思还只是借助于意象的寄托,情感的附着还比较虚幻,词中的情绪基调也是一种充满残缺感的低沉.那么下阕中的情感就相对地落到了实处,词中流露着的、是充满希冀的向上的基凋。“终日劈桃穰,人在心儿里”,一语双关,看似百无聊赖的行为,正寄托着主人公对心上人丝丝缕缕的情爱和日复一日的期盼。“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更表明对爱情的充满信心,尽管花阡两朵,一“墙”相隔,但相爱的人儿终将冲破阻碍,喜结连理。整首词写得情致深长,淋漓沉至。

这首词在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极其自然地运用了南北朝民歌中的吴歌“子夜体”,以下句释上句,托物抒情,论词家评曰:“妍词妙喻,深得六朝短歌遗意。五代词中希见之品。”

创作背景

五代后期,词人遭战乱流落到蜀国,为了表达对纯朴爱情的热切追求,借新月、红豆等物写下了这首抒情词。

名家点评

  • 晚清著名词家陈廷焯《闲情集》卷一:“淋漓沉至,后半近纤巧。”
  • 清代词人许昂霄《词综偶评》:“借物寓意,诗家谓之风人体,又名吴歌格,以下句释上句,古乐府类然。”
  • 近代知名学者、诗人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妍词妙喻,深得六朝短歌遗意,五代词中希见之品。”

猜你喜欢

谒岳王墓

清代 • 袁枚

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长歌行

宋代 • 陆游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金印辉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螿鸣?

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哀丝豪竹助剧饮,如钜野受黄河倾。

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江南曲

唐代 • 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

千层石树通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

清代 • 纳兰性德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牛希济
简介描述:

牛希济(生卒年不详),狄道(今甘肃临洮)人,词人牛峤之侄。中国五代时期词人。

牛希济早年入学院,有志科举。遭遇乱世,流寓入蜀,依幸父牛峤。以直气嗜酒,为峤所表,遂旅寄巴南。前蜀开国,不预劝进,至十年不调,至通正(916年)间,方为起居郎。后主王衍时,累官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同光三年(926年),蜀亡,次年入洛。后唐明宗命作《蜀主降臣唐》诗,牛希济但述天命数尺,不谤君亲,为明宗所称赏,拜雍州节度副使。

希济以诗词擅名。其传世之词,仅《花间集》所录11首。其词多写男女之情,用笔清俊,长于白描,与牛峤之秾艳不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