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塘初拂水。
衣袖舞动掀起香风,衣香体香飘散不已。纤细柔软的身姿亭亭玉立,像红莲摇曳在秋雾里。
躯体和双臂缓缓舞动,像轻云刚被风吹出山谷,又像清风徐起时柔嫩的柳条,低拂池水将影儿映进水里。
这首诗运用形象的比喻,极赞张云容的霓裳舞。
起句,写轻歌曼舞时舞女拂动罗衣衣袖,而其体香(脂粉香气)被气流带动,飘溢四方的情景。不已,指不停地飘散。次句,以秋日烟雾中亭亭玉立于水面、随风轻轻摇曳的荷花为喻,以写舞蹈中的女子之美。
末二句,谓其舞姿优美、潇洒,如岭上轻云在风中飘拂,其腰肢柔软,又如春日池畔低拂水面的嫩柳枝条。句中的“乍”、“初”二字,点明了舞者其时处于由静态转向动态的起始过程,用字十分准确而传神。
诗中用荷花、轻云、池边嫩柳初拂水形容张云容飘逸轻柔的舞姿,真是妩媚动人。同时,“红蕖”与“嫩柳”在视觉上也给人心悦的快感。
“罗袖动香香不已”,是说绫罗的广袖舞动起来,像阵阵春风吹来,芬芳四溢。古代妇女衣妆多为广袖,加上“罗袖”细软,故舞动起来十分轻盈。“动”,舞动起来。“香”是指舞动时煽出的阵阵香风,带有宫人的脂粉味。由视觉到嗅觉,而且是“香不已”,都是称赞其舞姿之妍。“红蕖袅袅秋烟里”,是说好像红艳艳的荷花在初秋的轻烟里摇动。“出水芙蓉”本身就很美,再加上淡淡的“秋烟”薄雾,就像在轻纱中冒出的玉人,而且在荷风中露出“袅袅”柔美的身姿,就显得更美了。这是用“红蕖”作比喻,形容张云容的舞姿之美。
“轻云岭上乍摇风”,是说像岭上聚着白云,风儿忽然吹来立即飘浮一样。有时女演员伫立舞台,真如云挂秀岫。“乍摇风”极其形象地写出她突然问飞舞起来,给人带来意外的惊讶之感。这是从动作变换上写张云容的表演艺术。“嫩柳池塘初拂水”,是说像池边嫩绿的柳丝拂着平静的水面。“嫩柳”是喻舞人的娇小美丽,“拂水”指长袖舞动频频轻拂光滑的地面,似“嫩柳”拂池塘之水激荡起无限的涟漪。这句说明张云容舞姿之柔。
这首诗首句是总的概括,后三句全用比喻,是“香不已”的具体化。全诗以物作为审美对象,展开联想,描绘出张云容歌咏舞蹈表演的作品是很难写的,因为很难将优美的动作用文字记录下来。而杨贵妃这一首却写得很不错,有自己的特色。史书载杨贵妃“善歌舞,通晓音律”。的确,只有对音乐舞蹈本身是内行,才能有这样生动的描绘;只有具有诗才,才能用这样优美的文字并以诗的形式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史载杨贵妃能歌善舞,妙解音律。这首词虽然是七言诗的形式,但能入乐歌唱,属于唐声诗之列。声诗是诗,可以是词,故张璋把它收进《唐五代词》。
此词也被收录在《全唐诗》在题下有“题赠张云容舞”字样,此词当是写给善跳《霓裳羽衣舞》的歌女张云容的。张云容是杨玉环的侍女,善舞《霓裳羽衣舞》。一次她们跟着唐玄宗到绣岭宫,张云容表演了独舞《霓裳羽衣舞》,跳得极为美妙。杨贵妃即写了此词赞美她的舞姿。(后不知什么原因,张云容被道士毒死。)
袖剑飞吟。洞庭青草,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
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
粉蕊丹青描不得,金针线线功难敌。谁傍暗香轻采摘?风淅淅,船头触散双鸂鶒。
夜雨染成天水碧,朝阳借出胭脂色。欲落又开人共惜。秋气逼,盘中已见新荷的。
予至滑之三月,即其署东偏之室,治为燕私之居,而名曰画舫斋。斋广一室,其深七室,以户相通,凡入予室者,如入乎舟中。其温室之奥,则穴其上以为明;其虚室之疏以达,则槛栏其两旁以为坐立之倚。凡偃休于吾斋者,又如偃休乎舟中。山石崷崒,佳花美木之植列于两檐之外,又似泛乎中流,而左山右林之相映,皆可爱者。因以舟名焉。
《周易》之象,至于履险蹈难,必曰涉川。盖舟之为物,所以济难而非安居之用也。今予治斋于署,以为燕安,而反以舟名之,岂不戾哉?矧予又尝以罪谪,走江湖间,自汴绝淮,浮于大江,至于巴峡,转而以入于汉沔,计其水行几万余里。其羁穷不幸,而卒遭风波之恐,往往叫号神明以脱须臾之命者,数矣。当其恐时,顾视前后凡舟之人,非为商贾,则必仕宦。因窃自叹,以谓非冒利与不得已者,孰肯至是哉?赖天之惠,全活其生。今得除去宿负,列官于朝,以来是州,饱廪食而安署居。追思曩时山川所历,舟楫之危,蛟鼋之出没,波涛之汹欻,宜其寝惊而梦愕。而乃忘其险阻,犹以舟名其斋,岂真乐于舟居者邪!
然予闻古之人,有逃世远去江湖之上,终身而不肯反者,其必有所乐也。苟非冒利于险,有罪而不得已,使顺风恬波,傲然枕席之上,一日而千里,则舟之行岂不乐哉!顾予诚有所未暇,而舫者宴嬉之舟也,姑以名予斋,奚曰不宜?
予友蔡君谟善大书,颇怪伟,将乞大字以题于楹。惧其疑予之所以名斋者,故具以云。又因以置于壁。
壬午十二月十二日书。
隔墙花半隐,犹见动花枝。
当由美人摘,讵止春风吹。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