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高高的山顶上有一座茅屋,从山下走上去足有三十里。
轻扣柴门没有童仆回问声,窥看室内只有桌案和茶几。
主人若不是驾着柴车外出,一定是到秋水碧潭去垂钓。
错过了时机未能与他相见,空负了殷勤仰慕一片心意。
新雨中草色多么青翠葱绿,晚风将松涛声送进窗户里。
这清幽境地很合我的雅兴,足可以把身心和耳目荡涤。
我虽然还没有和主人交谈,却已经领悟到清净的道理。
玩得兴尽就满意地下山去,何必非要和这位隐者相聚。
这是一首描写隐逸高趣的诗。从思想上说,这类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所在多有,并没有什么分外高奇的地方,但细读起来,又令人感到有些新颖别致。这新颖别致主要来自构思。这首诗以“寻西山隐者不遇”为题,到山中专程去寻访隐者,当然是出于对这位隐者的友情或景仰了,而竟然“不遇”,按照常理,这一定会使访者产生无限失望、惆怅之情。但却出人意料之外,这首诗虽写“不遇”,却偏偏把隐者的生活和性格表现得历历在目;却又借题“不遇”,而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幽情雅趣和旷达的胸怀,似乎比相遇了更有收获,更为心满意足。正是由于这一立意的新颖,而使这首诗变得有很强的新鲜感。
此诗开门见山,从所要寻访的这位隐者的栖身之所写起。开头两句写隐者独居于深山绝顶之上的“一茅茨”之中,离山下有“三十里”之遥。这两句似在叙事,但实际上意在写这位隐者的远离尘嚣之心,兼写寻访者的不辞辛劳,殷勤远访的诚意。“直上”二字,与首句“绝顶”相照应,点出了山势的陡峭高峻,也暗示出寻访者攀登之劳。这番铺垫也让读者对苦心拜访的隐者充满了期待。“扣关无僮仆”二句写“不遇”,以呼应诗题。寻访者经过一番路途劳苦后终于来到门前,带着兴奋前去叩门,却无僮仆应承;向里窥视,屋内空无一人,只见几案,进一步写静谧。“若非巾柴车”二句是写寻访者停在门前的踟蹰想象之词:主人既然不在,那么到哪儿去了呢?若不是乘着柴车出游,必定是到秋水边垂钓去了。乘柴车出游,到水边垂钓,正是一般隐逸之士闲适雅趣的生活。这里不是正面去写,而是借寻访者的推断写出,比直接对隐者的生活做铺排描写更加灵活有致。这些猜想,既合乎隐者的身份,也反映了寻访者的情趣。“差池不相见”二句是说远路相寻,却意外错过了机会不能相见,只能空自仰慕而已。虽然不免有怅然若失之意,但对隐者的仰慕之情也溢于言表。
前八句为诗的第一层意思,写访友不遇;后八句为第二层意思,写不遇中有得。“草色新雨中”二句宕开一笔,写诗人从山间清新幽绝之景中,寻得幽情雅趣,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写景,为抒情作铺垫。“及兹契幽绝”以下四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这次跋涉并没有空返,而是有所收获。与他契合的是这幽绝的景物,令他满足的是洗涤了心耳,虽然没有宾主接待的情意,但他却从中获得清净的真谛。在这优美澄净的山林中,诗人的心灵也变得澄澈,恍惚间进入了闲静空寂的禅境,体悟着自然之美,尘世中的一切烦扰都被隔绝于此。拜访隐者的目的就是放下尘世喧嚣劳累的一种精神诉求,就是在寻求清明淡然的心境。虽没能亲见隐者,却在这自然山水之中领略到了隐逸的情趣。诗写到这里,已经由访人而变成问景,由失望而变得满足,由景仰隐者,而变成自己来领略隐者的情趣和生活。诗中不仅浮现出一位志趣高雅的隐者形象,而且似乎也使读者看到了一位与隐者同调的高士。因此,这首诗与其说是访隐者,不如说是寻幽趣;与其说是写隐者,不如说是诗人自谓。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结句暗用东晋王徽之雪夜访戴逵的典故自抒旷怀,访友而意不在友,在于满足自己的佳趣雅兴。这就是此诗的主题,不遇又如何,西山给人的这份悠闲雅静,就是此趟所得。“兴尽方下山”中的“下山”,与开头“直上三十里”中的“直上”二字相呼应,“何必待之子”又与诗题“不遇”照应。起结关合,章法严密。
魏晋名士那种率性而为、追求自由的超凡脱俗表现得淋漓尽致,其艺术化的生活状态和人格风范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对后代的诗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到了盛唐的山水诗,这种追求自由、自在的精神在以幽谷翠竹、清风悠云为代表的大自然中得到了更好的融合与体现。在这首诗中,诗人与超然世外的隐者在精神上已融为一体。因此,这首诗似乎是写隐者,其实正是写诗人自己,这也是此诗高妙的地方。诗僧皎然《寻陆鸿渐不遇》和贾岛《寻隐者不遇》,俱以“不遇”来表现隐逸的高洁,与这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丘为相传是唐代享寿最高的一位诗人,他的高寿与他“颇得清净之理”不无关系。
这首诗是丘为早年的作品,从诗中表现的林泉之思来看,大约写于诗人中进士之前。如题所示,诗人是专程到山中寻访隐者,结果却未见到,但看到隐者居处的环境,颇有感触,便写了这首诗。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悲夫!士生之不辰,愧顾影而独存。恒克己而复礼,惧志行而无闻。谅才韪而世戾,将逮死而长勤。虽有形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陈。何穷达之易惑,信美恶之难分。时悠悠而荡荡,将遂屈而不伸,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私于私者,自相悲兮。天道微哉,吁嗟阔兮;人理显然,相倾夺兮。好生恶死,才之鄙也;好贵夷贱,哲之乱也。炤炤洞达,胸中豁也;昏昏罔觉,内生毒也。
我之心矣,哲已能忖;我之言矣,哲已能选。没世无闻,古人唯耻;朝闻夕死,孰云其否!逆顺还周,乍没乍起。理不可据,智不可恃。无造福先,无触祸始。委之自然⒇,终归一矣!
一生赢得是凄凉。追前事、暗心伤。好天良夜,深屏香被,争忍便相忘。
王孙动是经年去,贪迷恋、有何长。万种千般,把伊情分,颠倒尽猜量。
曲尘犹沁伤心水,歌蝉暗惊春换。露藻清啼,烟梦淡碧,先结湖山秋怨。波帘翠卷。叹霞薄轻绡,汜人重见。傍柳追凉,暂疏怀袖负纨扇。
南花清斗素靥,画船应不载,坡静诗卷。泛酒芳筩,题名蠹壁,重集湘鸿江燕。平芜未剪。怕一夕西风,镜心红变。望极愁生,暮天菱唱远。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