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奴后说

宋代宋祁

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于是先视陂薮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日未入,人各持束緼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迭击之,又就栖然。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而仅有脱者。

白话译文

雁奴是雁群中最小的一只,性格非常机警。每次雁群晚上睡觉时,只有雁奴不睡,为它们观察情况。有时稍微听到有人的声音,一定先大声鸣叫,雁群就互相叫着杂乱地飞去。

后来乡里的人更加喜欢设下更加巧妙的陷阱,专门用来对付雁奴。于是先找到雁群常栖息的湖边地带,暗中铺下大网,并在网的附近挖好洞穴。白天雁群不在,人们就拿着牵网的麻绳藏在洞中,等到夜晚时分,人们就在洞外点火,雁奴最先警觉而鸣叫,(人们)立刻灭掉火。雁群惊醒不见有什么动静,就又栖息睡觉。于是人们屡次点火,雁奴屡次鸣叫,雁群屡次惊醒;惊醒了而又什么都没发生,雁群就认为雁奴毫无根据地乱叫,轮番啄食、攻击它,然后又栖息睡觉。过了一会儿,(人们)又点火,雁奴害怕雁群再啄击它,不敢鸣叫报警了。

人们没有听到雁奴的鸣叫,就拉绳张网,大概十只鸟中能捉住五只。

词句注释

  1. 瞑:同“眠”。
  2. 伺察:侦视;观察。
  3. 或:有时。
  4. 陂薮(bēisǒu):陂,堤岸、湖边。薮,湖泽通称。
  5. 緼,乱麻绳。
  6. 唼(shà):水鸟吞食声,这里指鸣叫。

作品赏析

此文描写了雁奴与乡人的故事。雁奴机警,为雁群夜宿安全守卫,却因乡人的诡计逐渐失去信任,最终因害怕被同伴攻击而不敢报警,导致雁群被捕。这则故事警示人们,持续的欺骗会削弱信任,导致真正的警告被忽视,进而带来灾难性后果;同时,也提醒人们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被表象所迷惑。

猜你喜欢

春赋

南北朝 • 庾信

宜春苑中春已归,披香殿里作春衣。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河阳一县并是花,金谷从来满园树。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开上林而竞入,拥河桥而争渡。

出丽华之金屋,下飞燕之兰宫。钗朵多而讶重,髻鬟高而畏风。眉将柳而争绿,面共桃而竞红。影来池里,花落衫中。

苔始绿而藏鱼,麦才青而覆雉。吹箫弄玉之台,鸣佩凌波之水。移戚里而家富,入新丰而酒美。石榴聊泛,蒲桃酦醅。芙蓉玉碗,莲子金杯。新芽竹笋,细核杨梅。绿珠捧琴至,文君送酒来。

玉管初调,鸣弦暂抚。《阳春》《渌水》之曲,对凤回鸾之舞。更炙笙簧,还移筝柱。月入歌扇,花承节鼓。协律都尉,射雉中郎。停车小苑,连骑长杨。金鞍始被,柘弓新张。拂尘看马埒,分朋入射堂。马是天池之龙种,带乃荆山之玉梁。艳锦安天鹿,新绫织凤凰。

三日曲水向河津,日晚河边多解神。树下流杯客,沙头渡水人。镂薄窄衫袖,穿珠帖领巾。百丈山头日欲斜,三晡未醉莫还家。池中水影悬胜镜,屋里衣香不如花。

山行

唐代 • 项斯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五代 • 冯延巳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抛球乐·逐胜归来雨未晴

五代 • 冯延巳

逐胜归来雨未晴,楼前风重草烟轻。谷莺语软花边过,水调声长醉里听。款举金觥劝,谁是当筵最有情。

水龙吟·梨花

宋代 • 周邦彦

素肌应怯余寒,艳阳占立青芜地。樊川照日,灵关遮路,残红敛避。传火楼台,妒花风雨,长门深闭。亚帘栊半湿,一枝在手,偏勾引、黄昏泪。

别有风前月底。布繁英,满园歌吹。朱铅退尽,潘妃却酒,昭君乍起。雪浪翻空,粉裳缟夜,不成春意。恨玉容不见,琼英谩好,与何人比?

宋祁
简介描述:

宋祁(998-1061年),字子京,小字选郎,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北宋官员、文学家、史学家、词人、古文家。

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中进士,起家复州军事推官,迁大理寺丞、国子监直讲,历任龙图阁学士、史馆修撰、知制诰、。联合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后,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宋祁去世,享年六十四。

宋祁的词题材比较狭窄,多写诗酒欢会,但笔力工巧,善于雕琢,尤其在炼字上对后世颇有影响。以诗文与其兄宋庠齐名,时称“大小宋”。学问渊博,善于议论,为文简古艰涩,但亦不乏畅达之作。其诗以丰赡的词藻、深厚的功力见长,颇具西昆体风貌,如《落花诗》“沧海客归珠迸泪,章台人去骨遗香”之句,明显见出学习李商隐诗的痕迹。此外亦有朴质而寄慨深长之作,如《送范希文》《侨居》之类。亦工词,《玉楼春》一阕,历代传诵不衰。宋祁与欧阳修等合修的《新唐书》充分反映出唐代的学术文化之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