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无数,烟万缕。憔悴煞玉堂人物。倚篷窗一身儿活受苦,恨不得随大江东去。
连绵不断的无数高山,浩渺无际的万缕烟云,不忍看送我远行的翰林学士面容憔悴。靠着帆船的窗户,望着知己,想到分别后孤零零一身活受苦,恨不得让自己和东流的江水一同逝去。
此曲以景起兴。“山无数,烟万缕”二句,一方面是直道眼前景色,渲染分手时的气氛,一方面也有起兴与象征的意义。以“无数”“万缕”写渺茫景象,连绵不尽的层层山峦,重重弥漫的云烟雾霭,模糊了视线,让彼此难以望见。青山层层,烟霭弥漫,渲染了离别的惆怅气氛,又象征着一对有情人所遇的阻隔。
“憔悴煞玉堂人物”,想象着卢挚的失魂落魄,正与卢挚曲中的“痛煞煞好难割舍”的自述相一致。这里不写自己而写卢挚,这种从对面写起的手法,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于怀人之作中。作者不在对方身边,却能描写对方的样子如同亲眼所见,人未至而神思已飞往对方身边,足见牵挂之深。不说自己之思,反说所思之人在思念自己,即思中之思,也使思念之情层次更丰富。这一句由景到人,说出送别之人的悲凉意绪,实也反衬出自己的悲伤。“憔悴煞”与卢挚所作“痛煞”相呼应,表现出卢挚对珠帘秀的一片深情,同时也形象地道出了别离的痛苦。
最后两句则转而写自己。据卢挚原作中“画船儿载将春去也”一句可知,珠帘秀将乘船离去,也许这是一次长久的离别,也许是一去不返,成为永诀,因双方的心情都很沉重。乘船离开后,作者倚着船窗,内心痛感人生已无乐趣,再活下去也只是白白受苦,这跟卢挚曲中“画船儿载将春去也”所写的沉痛、绝望是一致的,只是珠帘秀语言直白,卢挚写法婉曲。“恨不得随大江东去”,则进一步表达“一身儿活受苦”的感受,说自己恨不能投江,随东流的江水一道逝去。这一句刻画出珠帘秀痛不欲生的心理,表现出爱情的执著、分离的悲痛。至此,作者的感情到达了高潮,全曲也在悲慨沉痛的调子中结束。可贵的是,作者以死殉情的愿望不是用哀艳低沉的调子写出,而是以慷慨悲凉的词语表现。
这首小令一改男女情爱的意象,把脉脉之情置在无数山中,万缕烟里,以及东去的大江之上,全然都是开阔宏伟的大自然意象。曲中也用了“煞”字,但这一字用得巧妙,以“代言体”的角度让这位玉堂人物自己去憔悴了。“大江东去”是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演绎过来,竟用到了思爱之情上,这也是此曲的独到之处。
由珠帘秀和卢挚相互赠和的作品来看,两人曾有一段深情,但最终还是分手了。可能是因为双方的社会地位相差悬殊,感情得不到社会的承认,于是含恨而别。分别时卢挚到江边送行,之后写了一支小令《寿阳曲·别珠帘秀》,可能是辗转托人交给珠帘秀。于是珠帘秀根据自己途中情形的回顾作成《寿阳曲·答卢疏斋》这支曲子以回赠。

巴子城头青草暮,巴山重叠相逢处。燕子占巢花脱树。杯且举,瞿塘水阔舟难渡。
天外吴门清霅路。君家正在吴门住。赠我柳枝情几许。春满缕,为君将入江南去。
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诗。
前身应是梁江总,名总还曾字总持。
心铁已从干镆利,鬓丝休叹雪霜垂。
汉江远吊西江水,羊祜韦丹尽有碑。
篆缕消金鼎,醉沉沉。庭阴转午,画堂人静。芳草王孙知何处?惟有杨花糁径。渐玉枕、腾腾春醒。帘外残红春已透,镇无聊、殢酒厌厌病。云鬓乱,未忺整。
江南旧事休重省。遍天涯、寻消问息,断鸿难倩。月满西楼凭阑久,依旧归期未定。又只恐、瓶沉金井。嘶骑不来银烛暗,枉教人,立尽梧桐影。谁伴我,对鸾镜。
话杀浑闲说!不成教、齐民也解,为伊为葛?樽酒相逢成二老,却忆去年风雪。新著了、几茎华发。百世寻人犹接踵,叹只今、两地三人月!写旧恨,向谁瑟?
男儿何用伤离别?况古来、几番际会,风从云合。千里情亲长晤对,妙体本心次骨。卧百尺高楼斗绝。天下适安耕且老,看买犁卖剑平家铁!壮士泪,肺肝裂!
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