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无数,烟万缕。憔悴煞玉堂人物。倚篷窗一身儿活受苦,恨不得随大江东去。
连绵不断的无数高山,浩渺无际的万缕烟云,不忍看送我远行的翰林学士面容憔悴。靠着帆船的窗户,望着知己,想到分别后孤零零一身活受苦,恨不得让自己和东流的江水一同逝去。
此曲以景起兴。“山无数,烟万缕”二句,一方面是直道眼前景色,渲染分手时的气氛,一方面也有起兴与象征的意义。以“无数”“万缕”写渺茫景象,连绵不尽的层层山峦,重重弥漫的云烟雾霭,模糊了视线,让彼此难以望见。青山层层,烟霭弥漫,渲染了离别的惆怅气氛,又象征着一对有情人所遇的阻隔。
“憔悴煞玉堂人物”,想象着卢挚的失魂落魄,正与卢挚曲中的“痛煞煞好难割舍”的自述相一致。这里不写自己而写卢挚,这种从对面写起的手法,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于怀人之作中。作者不在对方身边,却能描写对方的样子如同亲眼所见,人未至而神思已飞往对方身边,足见牵挂之深。不说自己之思,反说所思之人在思念自己,即思中之思,也使思念之情层次更丰富。这一句由景到人,说出送别之人的悲凉意绪,实也反衬出自己的悲伤。“憔悴煞”与卢挚所作“痛煞”相呼应,表现出卢挚对珠帘秀的一片深情,同时也形象地道出了别离的痛苦。
最后两句则转而写自己。据卢挚原作中“画船儿载将春去也”一句可知,珠帘秀将乘船离去,也许这是一次长久的离别,也许是一去不返,成为永诀,因双方的心情都很沉重。乘船离开后,作者倚着船窗,内心痛感人生已无乐趣,再活下去也只是白白受苦,这跟卢挚曲中“画船儿载将春去也”所写的沉痛、绝望是一致的,只是珠帘秀语言直白,卢挚写法婉曲。“恨不得随大江东去”,则进一步表达“一身儿活受苦”的感受,说自己恨不能投江,随东流的江水一道逝去。这一句刻画出珠帘秀痛不欲生的心理,表现出爱情的执著、分离的悲痛。至此,作者的感情到达了高潮,全曲也在悲慨沉痛的调子中结束。可贵的是,作者以死殉情的愿望不是用哀艳低沉的调子写出,而是以慷慨悲凉的词语表现。
这首小令一改男女情爱的意象,把脉脉之情置在无数山中,万缕烟里,以及东去的大江之上,全然都是开阔宏伟的大自然意象。曲中也用了“煞”字,但这一字用得巧妙,以“代言体”的角度让这位玉堂人物自己去憔悴了。“大江东去”是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演绎过来,竟用到了思爱之情上,这也是此曲的独到之处。
由珠帘秀和卢挚相互赠和的作品来看,两人曾有一段深情,但最终还是分手了。可能是因为双方的社会地位相差悬殊,感情得不到社会的承认,于是含恨而别。分别时卢挚到江边送行,之后写了一支小令《寿阳曲·别珠帘秀》,可能是辗转托人交给珠帘秀。于是珠帘秀根据自己途中情形的回顾作成《寿阳曲·答卢疏斋》这支曲子以回赠。
街鼓动,禁城开,天上探人回。凤衔金榜出云来,平地一声雷。
莺已迁,龙已化,一夜满城车马。家家楼上簇神仙,争看鹤冲天。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寂寞空城在,仓皇古董迁。
头儿夸大口,面子靠中坚。
惊扰讵云妄?奔逃只自怜。
所嗟非玉佛,不值一文钱。
窈窕燕姬年十五,惯曳长裾,不作纤纤步。众里嫣然通一顾,人间颜色如尘土。
一树亭亭花乍吐,除却天然,欲赠浑无语。当面吴娘夸善舞,可怜总被腰肢误。
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楼,皆旧御路也。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