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文胜为民请命

清代张廷玉

青文胜,字质夫,夔州人。仕为龙阳典史。龙阳濒洞庭,岁罹水患,逋赋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为民请命,再上,皆不报。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定为额。邑人建祠祀之。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万历十四年诏有司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白话译文

青文胜,字质夫,夔州人。担任龙阳县令属官的官职。龙阳毗邻洞庭湖,每年遭遇水灾,拖欠赋税几十万,受鞭挞之刑而死的老百姓接连不断。青文胜一副情绪激昂的样子,来到宫门外呈上奏章,(想)为百姓解除疾苦,再三上书,(皇帝)都不答复。青文胜叹息说:“我有什么脸面回去见父老乡亲们啊!”(于是)又一次准备了奏章,敲击登闻鼓要上诉,最终在鼓下上吊自尽。皇帝听闻(这件事)后十分惊讶,同情他为了百姓而牺牲了自己,下令宽贷龙阳赋税二万四千多石。乡里人建立了祠堂来祭奠青文胜。文胜的妻子和孩子因为贫困不能返乡,乡里决定用百亩公田奉养她。万历14年,皇帝下昭给有关部门,要他们为文胜做春秋祭奠,并赐谥号“惠烈”。

词句注释

  1. 夔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
  2. 仕: 做官。
  3. 龙阳:古县名,在今湖南境内。
  4. 典史:县令的属官。
  5. 濒: 濒临。
  6. 罹:遭遇。
  7. 逋赋:拖欠赋税。
  8. 敲扑死者:受鞭挞之刑而死的人。
  9. 慨: 情绪激昂。
  10. 诣:到……去。
  11. 阕:宫殿外的望楼。此指宫门外。
  12. 疏:给皇帝的奏章。
  13. 不报:不答复。
  14. 具: 准备。
  15. 登闻鼓:古代统治者为了表示听取臣民谏议之言或怨抑之情,特在朝堂外所悬之鼓。
  16. 遂:终,最后。
  17. 自经:自杀。
  18. 悯: 同情。
  19. 邑: 乡里。
  20. 祀: 祭。
  21. 妻子:妻子和孩子。
  22. 名:名字。

作品赏析

此文以青文胜舍身救民之事,彰显古代清官“以死谏君”的忠烈精神。开篇点明龙阳水患频发、赋税酷烈之危局,凸显民生疾苦。青文胜三度冒死上疏,表现出其忧民之切、赴死之决,他将个人生死与百姓存亡紧密相系,具有“杀身成仁”的儒家气节。结局“帝悯其诚”而减免赋税、建祠定祭。全文以简朴史笔记叙始末,寄寓对为民请命者的深切礼赞。

猜你喜欢

虞美人·疏梅月下歌金缕

宋代 • 晏几道

疏梅月下歌金缕,忆共文君语。更谁情浅似春风,一夜满枝新绿替残红。

蘋香已有莲开信,两桨佳期近。采莲时节定来无?醉后满身花影倩人扶。

酹江月·淮城感兴

宋代 • 张绍文

举杯呼月,问神京何在?淮山隐隐。抚剑频看勋业事,惟有孤忠挺挺。宫阙腥膻,衣冠沦没,天地凭谁整?一枰棋坏,救时著数宜紧。

虽是幕府文书,玉关烽火,暂送平安信。满地干戈犹未戢,毕竟中原谁定?便欲凌空,飘然直上,拂拭山河影。倚风长啸,夜深霜露凄冷。

黄河

唐代 • 罗隐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送国棋王逢

唐代 • 杜牧

玉子纹楸一路饶,最宜檐雨竹萧萧。

羸形暗去春泉长,拔势横来野火烧。

守道还如周柱史,鏖兵不羡霍嫖姚。

浮生七十更万日,与子期于局上销。

荒村

明代 • 于谦

村落甚荒凉,年年苦旱蝗。

老翁佣纳债,稚子卖输粮。

壁破风生屋,梁颓月堕床。

那知牧民者,不肯报灾伤。

张廷玉
简介描述:

张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4月30日),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大学士张英的次子,中国清代康熙至乾隆时期大臣,政治家。清康熙时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时曾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

康熙末年,整治松弛的吏治,后又完善军机制度。先后任《亲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圣祖实录》副总裁官,《明史》《四朝国史》《大清会典》《世宗实录》总裁官。死后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张廷玉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