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将军

唐代李商隐

云台高议正纷纷,谁定当时荡寇勋。

日暮灞陵原上猎,李将军是故将军。

白话译文

朝廷上对云台评功画像正议论纷纷,却无人评定李广当年扫荡匈奴的功勋。

李广日暮时分在灞陵原上骑马射猎,当年的李将军却成了无人理睬的“故将军”了。

词句注释

  1. 旧将军:指西汉将军李广,旧者,指其退役而言。
  2. 云台:即汉代宫中的高台,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白马寺附近的洛阳故城遗址中。汉明帝永明三年(485年),在云台画汉光武刘秀时功臣二十八人像于云台。高议:指朝廷权贵的评议。
  3. 荡寇勋:扫荡匈奴的功勋。
  4. 灞陵原上猎:指李广屡立奇功却未封侯,退居蓝田南山,以射猎消遗。灞陵:汉文帝陵墓所在地,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郊。
  5. 故将军:《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大破匈奴,功高不赏,家居数岁。他曾隐居于蓝田南山,以射猎作为消遣。有一次,他只带名随从,夜间与人在田间饮酒。回来时经过灞陵亭,正逢亭尉酒醉,对李广大声呵斥。李广的随从说:“故(旧)李将军。”亭尉说:“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强令李广宿于灞陵亭下。此处以汉代飞将军李广之无辜受斥,隐指李德裕等会昌功臣有功不得封赏、反遭贬窜的不幸遭遇。“故”一作“旧”。

作品赏析

“云台高议正纷纷,谁定当时荡寇勋”,上句借东汉明帝在云台画光武帝时中兴功臣像的史事虚拟汉武帝在朝堂评功行赏的情况。“云台”比喻评功者高高在上;“高议”是讽刺性反语,意指廷议时诸公夸夸其谈,高论迭出,却无补于国事;“正纷纷”,状“高议”争功的情景。下句则以诘问的口吻责问朝堂争功的权贵,那些真正为国家出过汗,流过血,立过功的人,却被弃置不用,不仅有功不赏,而且轻罪重罚,被遭贬绌;也表明那些高高在上的评功者徇私舞弊,借评功为名,把些惯于逢迎的庸才评上去,而那些具有真正才能,建立奇功的人由于正道直行,却沾不上边,真是不公平。

“日暮灞陵原上猎,李将军是故将军”,这两句揭露封建统治者对有功将领的废弃。正是由于最高统治者在论功行赏时有意排斥李广,李广则退居南山,投闲置散。这两句巧用李广暮猎夜饮,带醉归来,横遭小小灞陵尉侮辱呵斥的一节小事,具体而细微地展示了昔日虎威赫赫的名将,如今“虎落平川遭犬欺”的那种令人同情的落魄情态。

这首诗使用了两个典故,一是东汉明帝时绘功臣图像于南宫云台,二是西汉武帝时李将军夜行,显非一时之事。诗人有意牵合东汉、西汉史事,必非咏史,而系托古讽时,是借汉代名将李广功高不赏、反遭斥责之事,隐指唐宣宗大中年间打击武宗会昌有功旧臣的作法。全诗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融合在一起,深刻地揭示讽刺对象的本质,寓意深刻,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

创作背景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七月,唐王朝为表彰国初至贞元年间的一批功臣,续绘三十七人图像于凌烟阁。然而,在会昌年间抗击回鹘侵扰、平定泽潞叛镇的有功臣子如李德裕等,不但没有受到褒奖,反而连遭贬斥。同年九月,李德裕再贬崖州司户参军;石雄求任节度使之职以终老,因未获准怅恨而死。对统治阶级的寡恩和会昌有功之臣遭遇的不幸,李商隐深有感慨,于是写下这首诗,代鸣不平。

名家点评

  • 清·沈厚塽《李义山诗集辑评》引何焯:讥当时弃功不录也,词致清婉。
  • 清·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只一“故”字,黯然。

猜你喜欢

营州歌

唐代 • 高适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宋代 •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宋代 • 李之仪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溪居

唐代 •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谒老君庙

唐代 • 李白

先君怀圣德,灵庙肃神心。

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

流沙丹灶灭,关路紫烟沉。

独伤千载后,空余松柏林。

李商隐
简介描述: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后随祖辈移居荥阳(今河南省郑州市),晚唐时期诗人。

李商隐幼年丧父,随母还乡过着清贫的生活。十六岁时,因擅长古文而知名。大和三年(829年)移家洛阳,结识令狐楚等前辈。“牛党”令狐楚欣赏他的文才,亲自授以今体章奏之学,并给予资助,后又聘其入幕,至开成二年(837年),考中进士,及第后再入令狐楚幕,令狐楚死后,入“李党”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不久娶王女为妻。从此陷入“牛李党争”漩涡,被“牛党”视为“背恩”“无行”。次年应“博学鸿词科”考试,已被录取再遭刷落。会昌二年(842年)应“书判拔萃试”,被授秘书省正字。宣宗即位后,牛党得势,其随即放弃京职,随李党郑亚赴桂海。后期十几年时间,都漂流各地,为各地幕僚,开始笃信佛教。大中十二年(858年),因病退职还乡,在郑州去世。

李商隐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其诗构思缜密,多用含蓄象征的手法,精工富丽的辞采,婉转和谐的韵调,曲折细微地去表现深厚的情感。李商隐胸怀“欲回天地”,力促唐王朝中兴的志向,但身处晚唐已无实现抱负的可能。其骈体章奏与哀诔之文因形式瑰丽、情文并茂而在当时极负盛名,曾自编为《樊南甲集》等,李商隐还是晚唐杰出诗人,其诗各体俱有佳作,尤以五七言律绝成就为高,七言律诗的造诣更是上追杜甫而独步晚唐。主要作品有《瑶池》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