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留仙写书

清代邹弢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故笔法超绝。王阮亭闻其名,特访之,避不见,三访皆然。先生尝曰:“此人虽风雅,终有贵家气,田夫不惯作缘也。”其高傲如此。继而渔洋欲以三千金售其稿代刊之,执不可。又托人数请,先生鉴其诚,令急足持稿往,阮亭一夜读竟,略加数评,使者仍持归。时人服先生之高品,为落落难合云。

白话译文

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用笔精确简约,他寓意的地方不着痕迹,他的笔法脱胎于诸子百家的文章,不只是左丘明和司马迁学的。传说蒲松龄先生住在乡下,境遇落魄没有伴偶,性格特别怪僻,当村中孩子的老师(就是私塾老师),家中贫穷自给自足,不求于人。创作这本书时,每到清晨就拿一个罐子,里面装着苦茶,而且还拿一包烟草,放到行人大道旁,下面垫着芦衬,坐在上面,烟和茶放到身边。见行人经过,一定强留他们和自己谈话,搜罗奇妙的故事和一些奇异的传说,和人聊天的时候知道了这些奇妙的故事;渴了就给行人喝茶,有时奉上烟,一定让(那些行人)畅谈才可以。每听说一件有趣的事,回去用文笔修饰而记录下来。 就这样二十多年,这本书才完成。所以他的笔法非常绝妙。王阮亭听说先生的大名后,特地来拜访他,他却避而不见,拜访了三次都是如此。先生曾经说过:“这个人(指的是王阮亭)虽然风流儒雅,但终究是富贵气象,我是一介农夫不方便与其来往。”可见先生品格是多么高尚。后来王阮亭(号渔洋山人)想花三千金买下先生的稿件,替他刊登,他执意不肯。王阮亭又找人几次去请先生,先生感激他的诚恳,于是让使者赶快步行去给他送稿件。阮亭一晚上就把稿件读完又略微加以批注,使者仍将批注完的稿件带回。当时的人们都佩服先生的高雅品格,认为他特别突出,与世俗难合。

词句注释

  1. 抗于:学习某人欲与之匹敌,称抗于。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生 于龙门。
  2. 尤: 格外,十分。
  3. 罂(yīng):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
  4. 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
  5. 或:有时。
  6. 已:止,停止。
  7. 蒇(chǎn):完成。
  8. 故:所以,因此。
  9. 落拓无偶:因不随从世俗之见,显得孤傲。
  10. 临:到,来。
  11. 贮:储藏、装着。
  12. 具:准备。
  13. 置:放置。
  14. 王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下文“渔洋”即指他。
  15. 刊:出版。
  16. 鉴:了解,感到。
  17. 急足;急行传达信件的人。
  18. 蒲留仙: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人,清代作家。
  19. 无偶:没有朋友。一说无比,不能匹敌。
  20. 方:才。

作品赏析

《蒲留仙写书》是清代文人邹弢(字翰飞,江苏无锡人)创作的文言笔记,收录于《三借庐笔谈》。文章记述蒲松龄(号留仙)创作《聊斋志异》的过程,以民间传闻为基础,刻画其创作方法与品格特质。

全文聚焦蒲松龄搜集素材的独特方式:每日清晨携茶具烟草坐于道旁,邀行人讲述奇闻异事,历时二十余年积累素材。通过拒见名士王士禛、三次拒绝售稿等细节,突显其孤傲独立的文人风骨。文中评价《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指出其文风脱胎诸子而非单纯效仿史传。邹弢以简练笔法勾勒出蒲松龄扎根民间的创作态度,折射清代部分文人疏离权贵的文化品格。

猜你喜欢

兰亭记

明代 • 袁宏道

古今文士爱念光景,未尝不感叹于死生之际。故或登高临水,悲陵谷之不长;花晨月夕,嗟露电之易逝。虽当快心适志之时,常若有一段隐忧埋伏胸中,世间功名富贵举不足以消其牢骚不平之气。于是卑者或纵情曲孽,极意声伎;高者或托为文章声歌,以求不朽;或究心仙佛与夫飞升坐化之术。其事不同,其贪生畏死之心一也。独庸夫俗子,耽心势利,不信眼前有死。而一种腐儒,为道理所锢,亦云:“死即死耳,何畏之有!”此其人皆庸下之极,无足言者。夫蒙庄达士,寄喻于藏山;尼父圣人,兴叹于逝水。死如不可畏,圣贤亦何贵于闻道哉?

羲之《兰亭记》,于死生之际,感叹尤深。晋人文字,如此者不可多得。昭明《文选》独遗此篇,而后世学语之流,遂致疑于“丝竹管弦”“天朗气清”之语,此等俱无关文理,不知于文何病?昭明,文人之腐者,观其以《闲情赋》为白璧微瑕,其陋可知。夫世果有不好色之人哉?若果有不好色之人,尼父亦不必借之以明不欺矣。

兰亭在乱山中,涧水弯环诘曲,意古人流觞之地即在于此。今择平地砌小渠为之,与人家园亭中物何异哉!

误佳期·闺怨

清代 • 汪懋麟

寒气暗侵帘幕,孤负芳春小约。庭梅开遍不归来,直恁心情恶。

独抱影儿眠,背看灯花落。待他重与画眉时,细数郎轻薄。

摸鱼子·高爱山隐居

宋代 • 张炎

爱吾庐、傍湖千顷,苍茫一片清润。晴岚暖翠融融处,花影倒窥天镜。沙浦迥。看野水涵波,隔柳横孤艇。眠鸥未醒。甚占得莼乡,都无人见,斜照起春暝。

还重省。岂料山中秦晋,桃源今度难认。林间即是长生路,一笑原非捷径。深更静。待散发吹箫,跨鹤天风冷。凭高露饮。正碧落尘空,光摇半壁,月在万松顶。

谒金门·风丝袅

清代 • 纳兰性德

风丝袅,水浸碧天清晓。一镜湿云青未了,雨晴春草草。

梦里轻螺谁扫,帘外落花红小。独睡起来情悄悄,寄愁何处好。

望岳

唐代 •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邹弢
简介描述:

邹弢(1850年-1931年)是晚清报人、小说家,江苏无锡人。他于1896年至1898年间担任《苏报》主笔,属胡铁梅夫妇主持时期的编辑团队。其文学创作涵盖小说《海上尘天影》《浇愁集》等作品,晚年曾在上海启明女学任教。作为《苏报》主笔之一(1896年-1898年),他参与奠定了该报市井风格,但未参与1903年后报纸转向激进革命的言论变革。

邹弢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