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谢文学离夜诗

南北朝范云

阳台雾初解,梦渚水裁渌。

远山隐且见,平沙断还绪。

分弦饶苦音,别唱多凄曲。

尔拂后车尘,我事东皋粟。

白话译文

巫山县的夕雾初收,云梦泽的水慢慢清澈。

远处的山峰或隐或现,江边的沙岸时断时续。

席间所弹奏的丝竹之音和所唱的离别之歌十分悲苦凄婉。

你挥去后车上的尘埃以便登车上路,我将启程前行辞官归田,躬耕陇亩。

词句注释

  1. 阳台:楚台名。在今重庆巫山县。
  2. 雾初解:是说夕雾初收。
  3. 梦渚:指云梦泽。
  4. 裁:始。
  5. 渌:澄清,清澈。
  6. 隐且现:若隐若现。
  7. 断还续:若断若续。
  8. 分弦:谓饯别夜宴上所奏的弦乐。
  9. 饶:多。
  10. 苦音:悲苦的音凋。
  11. 别唱:谓夜宴饯别时所唱的歌。
  12. 凄曲:悲凄的曲调。
  13. 后车:副车,侍从之车。
  14. 东皋:水边向阳高地,泛指田园。

作品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写法有些特殊,破空而起,推出“阳台雾初解,梦渚水裁渌”来。“雾初解”是说夕雾初收,以切“离夜”之景,“水裁渌”三字,暗点节候,说明春天到了,春水刚刚变绿。从“雾初解”与“水裁渌”看,当是近景的描绘,从“阳台”与“梦渚”的地理位置看,却又不在南京附近,这似乎是个矛盾。这样写,作者可能有两种用意:一是用“阳台”与“梦渚”指代建康的台榭和洲渚,这是借代手法,在六朝诗中常见。另一种含义是,作者送别的友人是从建康到荆州去,“阳台”与“梦渚”均在荆州所辖范围内,作者运用“视通万里”的神思,想象友人去处的景物,表示自己的心已经追随友人而去,以想象中的远景描绘,系念远行之人。这样把惜别之情,由此地写到彼地,描绘得回环往复,曲折而深婉。饯别谢朓是在夜晚,从题目中的“离夜”二字可以看出,同时又是在春天。谢朓的答谢诗《和别沈右率诸君》云:“春夜别清樽,江潭复为客。”王融《饯谢文学离夜》云:“春江夜明月,还望情如何”等,均可证明。三、四两句,紧承首二句,继续写景,即写望中的远景,以送远行的友人。在明月当空的春夜,远处的山峰隐隐约约,依稀可见,陆地若断若续。因在夜间,又系远景,所以这两句写景给人朦胧的感觉。而迷蒙的夜色又为分别罩上一层茫茫然的色彩与气氛。

首四句的写景,正蕴含着难以言尽的离情。五、六两句,笔锋一转,由借景言情,转换到正面描写离情别绪上来。“分弦”“别唱”指离夜宴会上所弹奏的丝竹之音和所唱的离别之歌。“苦音”与“凄曲”为朋友之间的分别罩上了一层悲苦的气氛。借助音乐来表现离情,使诗歌的抒情手段更加丰富,诗的意境也更浑厚而且耐人寻味。结尾两句,分别就友人谢朓与自己两方面而言,一转双收。“尔拂后车尘”,拂尘表示要登车上路。此句系用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的典故,以切合谢朓为随王文学的身份。“我事东皋粟。”范云比谢朓年长十三岁,经历过一番宦海浮沉,仕途不太顺利,故在与友人分别之际,表明自己的心迹:他想躬耕陇亩,辞官归田,或像阮籍那样,“方将耕于东皋之阳,输黍稷之税,以避当涂者之路。”(阮籍《奏记诣蒋公》)或像陶渊明那样,“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归去来兮辞》) 从辩体的角度看,这是一首“永明体”诗歌。沈约、谢朓等人都是“永明体”的创始人。

此诗声韵婉谐,八句四联,每一联对仗都比较工稳。

创作背景

永明八年(490年),谢朓为随王萧子隆文学;永明九年,谢朓将要跟从随王赴西府荆州(今湖北江陵)。在离别前夕的一个月光明亮的春夜里,萧衍、范云等人为谢朓饯别,范云因此写下这首表达依依别情的诗。

名家点评

  • 苏州大学教授王钟陵《古诗词鉴赏》:“这首诗与后世专写离人愁绪的送别诗不同,它更多的是诗人自抒其惜别之情。情感真挚,表达深婉,具有一种隐秀之美。”

猜你喜欢

柳敬亭说书

明代 • 张岱

南京柳麻子,黧黑,满面疤癗,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善说书。一日说书一回,定价一两。十日前先送书帕下定,常不得空。南京一时有两行情人:王月生、柳麻子是也。余听其说景阳冈武松打虎白文,与本传大异。其描写刻画,微入毫发,然又找截干净,并不唠叨。𠷺夬声如巨钟,说至筋节处,叱咤叫喊,汹汹崩屋。武松到店沽酒,店内无人,謈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甓皆瓮瓮有声。闲中著色,细微至此。主人必屏息静坐,倾耳听之,彼方掉舌。稍见下人呫哔耳语,听者欠伸有倦色,辄不言,故不得强。每至丙夜,拭桌剪灯,素瓷静递,款款言之。其疾徐轻重,吞吐抑扬,入情入理,入筋入骨,摘世上说书之耳,而使之谛听,不怕其不齰舌死也。柳麻貌奇丑,然其口角波俏,眼目流利,衣服恬静,直与王月生同其婉娈,故其行情正等。

渔家傲·和门人祝寿

宋代 • 苏辙

七十馀年真一梦。朝来寿斝儿孙奉。忧患已空无复痛。心不动。此间自有千钧重。

早岁文章供世用。中年禅味疑天纵。石塔成时无一缝。谁与共。人间天上随他送。

洞仙歌·乘兴

宋代 • 柳永

乘兴,闲泛兰舟,渺渺烟波东去。淑气散幽香,满蕙兰汀渚。绿芜平畹,和风轻暖,曲岸垂杨,隐隐隔、桃花圃。芳树外,闪闪酒旗遥举。

羁旅。渐入三吴风景,水村渔市,闲思更远神京,抛掷幽会小欢何处。不堪独倚危樯,凝情西望日边,繁华地、归程阻。空自叹当时,言约无据。伤心最苦。伫立对、碧云将暮。关河远,怎奈向、此时情绪。

浣花溪上见卿卿,脸波明,黛眉轻。绿云高绾,金簇小蜻蜓。好是问他来得么?和笑道:莫多情。

卖蒜老叟

清代 • 袁枚

南阳县有杨二相公者,精于拳勇。能以两肩负两船而起,旗丁数百以篙刺之,篙所触处,寸寸折裂.以此名重一时,率其徒行教常州。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忽一日,有卖蒜叟,龙钟伛偻,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众大骇,走告杨。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愈怒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乃广约众人,写立誓券。

令杨养息三日,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范云
简介描述:

范云(451年~503年),字彦龙,南乡郡舞阴县(河南省泌阳县)人。哲学家范缜从弟。南朝齐梁之际诗人、大臣、文学家,“竟陵八友”之一。

范云少时机警,善于属文。八岁能诗,人称有“相才”。早年参预齐竟陵王萧子良的西邸之游,后仕齐为郢州西曹书佐、法曹行参军。永明十年(492年),同萧琛出使北魏,受到北魏孝文帝的称赏。还朝,迁零陵内史,累官始兴内史、广州刺史,为政清廉,颇著声誉。萧衍与范云曾同为竟陵王西邸之游,得到萧衍的器重。萧衍即皇帝位,范云官至侍中,累官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居官能言直谏。

天监二年(503年),范云卒于任上,享年五十三岁,谥号为文。

范云为齐梁文坛领袖人物之一,诗文俱工。钟嵘《诗品》将其与丘迟并列,称“范诗清便宛转,如流风回雪”。原有集30卷,唐初即有散佚。今存诗40余首,记载于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文仅3篇,记载于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建康实录》记其有《策略》30卷,而在《隋书·经籍志》中未见著录,当已久佚

范云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