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

五代鹿虔扆

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白话译文

层层宫门关锁,荒凉的皇家园林异常安静;我靠着窗户,含愁望秋天的夜空。自从皇帝去后,这里便一片寂静,再也看不到皇帝的踪影。宫殿里歌声乐声,也早已断绝,去追随那一去不返的风。

云雾笼罩的朦胧之月,不知人事已经变更,直到夜将尽时,还照耀着深宫。在荒废的池塘中,莲花正相对哭泣;她们像暗暗伤感亡国,清露如同泪珠,从清香的红花上往下滴。

词句注释

  1. 临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原曲多用以咏水仙,故名。双调五十八字或六十字,平韵。
  2. 金锁重(chóng)门:指重重宫门上了锁。
  3. 荒苑(yuàn):荒废了的皇家园林。苑,古时供帝王游赏猎狩的园林。
  4. 绮(qǐ)窗:饰有彩绘花纹的窗户。
  5. 翠华:“翠羽华盖”的省语,皇帝仪仗所用的以翠鸟羽毛装饰的旗子,此用以代指皇帝。
  6. 玉楼:指宫中楼阁。
  7. 歌吹:歌唱和演奏音乐的声音。。吹,鼓吹,指用鼓、钲、箫、笳等乐器合奏的乐曲。
  8. 烟月:在淡云中的月亮。
  9. 夜阑:夜深。
  10. 藕花:荷花。
  11. 相向:相对。
  12. 香红:代指藕花。

作品赏析

此词的作者生活在动荡的五代十国之际,他曾做过后蜀的永泰节度使,进检校太尉,加太保,可说是位极人臣。然而蜀主孟昶究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后蜀终为赵宋所灭。鹿虔扆品性高洁,不仕新朝,得到了自由之身。然面,当他重游故地,看到当年的雕梁画栋变成了而今的残垣断壁时,不觉“中心摇摇”,一种强烈的黍离之悲油然升起在心头。

笔下全是景,景中全是情,是这首词的最大特点。在词人的笔下,完全是一片荒凉而凄清的景象。词人虽也写“金锁”、“重门”、“绮窗”、“翠华”、“玉楼”,但这些不过是以当年曾经的繁华富丽来反衬此时的悄寂荒颓。揭示出正是这国破家亡的惨史才使得昔日的繁华如被雨打风吹去。在词中,词人不用一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情,而是笔下全是景,几乎将其目之所及、身之所感的景物写尽了,但“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诚然,没有单纯的写景,写景的目的总是为了抒发一种情怀,在这首词中,词人抒写的是他的亡国之隐痛,因而景中蕴含着的又全是一片哀情。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则物皆著我之色彩”,在此词中,词人没有让自己露面,然而在词的字里行间却隐现着他“行迈靡靡”的身影,喟叹着他“悠悠苍天,彼何人哉”的心声。“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本是自然的场景,此刻却染上了词人的心绪,于是,又升发出一种物是而人非之感。就这样,“绮窗”带上了词人的愁而对秋空,“藕花”含蕴了词人的哀而泣香红,暗伤亡国,一缕幽恨,都赋予秋空、野塘。将无知亦无情的景物写得如此富于情致,正是词人内心无限悲怆使然。“神于诗者,(善将情、景)妙合无垠”,作者以无一字写情,而笔笔关情的高超技巧将内心的黍离之悲抒写得如此有致,使人们仿佛可以从他笔下的景物中看到他忧患的面影,听到他悠长的叹息声

这是一阕文人写的最早的爱国词。沈雄《古今词话》上卷引倪元镇《云林》称此词“而曲折尽变,有无限感慨淋漓处”。谭献《镡评〈词辨〉》卷二:“哀悼感愤。”所谓“曲折尽变”,是因为它表示“感慨”、“感愤”,并非秉笔直书,而是通过“抚今追昔”移情于景,借景抒情,并以“烟月”、“藕花”无知之物,反衬人之悲伤,烘托、渲染,而愈觉其悲。

创作背景

林庚、冯沅君《中国历代诗歌选》、《唐宋词鉴赏辞典》、《花间集注释》、《花间集全译》等,均认为此词是鹿虔扆为伤后蜀之亡而作。赵崇祚编选《花间集》,据欧阳炯《花间集·叙》后题为“大蜀广政三年夏四月”,为公元940年,即已收入此词,是时距后蜀之亡(宋太祖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尚有二十五年,故此词或为前蜀王衍亡国(925年)所作。

名家评论

  • 蔡居厚《诗史》:虔戾工小词,伤蜀亡,词云:“金锁重门荒苑静(下略)。”(郭绍虞《宋诗话辑佚》卷下)
  • 杨慎:故宫禾黍之思,令人默然。此词比李后主《浪淘沙》词更胜。(《花间集评注》引)
  • 汤显祖《花间集》卷四:“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似有神助。以此方之,可为勍敌。
  • 李廷玑《新刻注释草堂诗余评林》卷五:作宫词须用富丽之句,似此亦平淡了。结句妙。周美成《西河》词云:“燕子不知何世,人寻常巷陌人家,如说兴亡,斜阳里。”亦就是“烟月不知人事改”一段变化出来。
  •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卷二:结引藕花泣露,伤感复伤感。
  • 茅暌《词的》卷三:寄慨长杨、汾水,又是宫词一变。
  • 卓人月《古今词统》卷九徐士俊评:花有叹声,史识之矣。
  • 潘游龙《古今诗余醉》卷十:结到藕花泣露,可谓伤感之极。
  • 吴任臣《十国春秋》卷第一一五《拾遗》:孟蜀鹿太保虔戾,虽与韩、阎等称“五鬼”,然观其所作《临江仙》词云:“金锁重门荒院静(略)。”故国黍离之感,不专为靡靡之音也。
  • 许昂霄《词综偶评》:曰“不知”,曰“暗伤”,无情有恨,各极其妙。
  • 谭献《复堂词话》:哀悼感愤。
  • 陈廷焯《云韶集》卷一:“一声河满子,双泪落君前”,深情苦调,有《黍离》、《麦秀》之悲。
  • 况周颐《餐樱庑词话》:“鹿太保,孟蜀遗臣,坚持雅操。其《临江仙》含思憧惋,不减李重光‘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之句。”
  • 俞陛云《五代词选释》:“周道黍离之感,唐宋以来,多见于诗歌,在词中,惟南唐后主,亡国失家,语最沉痛,虔扆词亦善感乃尔。诵‘露泣红香’句与‘独与铜人相对泣,凄凉残月下金盘’,其音皆哀以思也。”
  • 李冰若《栩庄漫记》:“太白诗:‘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已开鹿词先路。此阕之妙,妙在以暗伤亡国托之藕花。无知之物,尚且泣露啼红,与上句‘烟月还照深宫’相衬,而愈觉其悲惋。其全词布置之密,感喟之深,实出后主‘晚凉天净’一词之上,知音者当不河汉斯言。”
  •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暗伤亡国之词。全篇摹写亡国后境界,有《黍离》、《麦秀》之悲。起三句,写秋空荒苑,重门静锁,已足色凄凉。‘翠华’三句,写人去无踪,歌吹声断,更觉黯然。下片,又以烟月、藕花无知之物,反衬人之悲伤。其章法之密,用笔之妙,感喟之深.实胜后主‘晚凉天净月华开’一首也。‘烟月’两句,从刘禹锡‘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化出。‘藕花’句,体会细微。未句尤凝重。不啻字字血泪也。”
  • 张祥龄《词论》:“词主过谲谏,与诗同流,稼轩《摸鱼儿》、酒边《阮郎归》、鹿虔扆之‘金锁重门’,谢克家之‘依依宫柳’之属。所谓‘国风好色析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此固有之,但不必如张曰本文,胶柱鼓瑟耳。

猜你喜欢

明神

唐代 • 李商隐

明神司过岂令冤,暗室由来有祸门。

莫为无人欺一物,他时须虑石能言。

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卞庄子刺虎

两汉 • 司马迁

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慈溪县学记

宋代 • 王安石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

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乡射饮酒、春秋合乐、养老劳农、尊贤使能、考艺选言之政,至于受成、献馘、讯囚之事,无不出于学。于此养天下智仁、圣义、忠和之士,以至一偏之伎、一曲之学,无所不养。而又取士大夫之材行完洁,而其施设已尝试于位而去者,以为之师。释奠、释菜,以教不忘其学之所自;迁徙、逼逐,以勉其怠而除其恶。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其服习必于仁义,而所学必皆尽其材。一日取以备公卿大夫百执事之选,则其材行皆已素定,而士之备选者,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不待阅习而后能者也。古之在上者,事不虑而尽,功不为而足,其要如此而已。此二帝、三王所以治天下国家而立学之本意也。

后世无井田之法,而学亦或存或废。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而学之士,群居、族处,为师弟子之位者,讲章句、课文字而已。至其陵夷之久,则四方之学者,废而为庙,以祀孔子于天下,(斫木抟土,如浮屠、道士法,为王者象。州县吏春秋帅其属释奠于其堂,而学士者或不预焉。盖庙之作,出于学废,而近世之法然也。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颇修法度,而革近世之不然者。当此之时,学稍稍立于天下矣,犹曰县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于是慈溪之士,不得有学,而为孔子庙如故,庙又坏不治。今刘君在中言于州,使民出钱,将修而作之,未及为而去。时庆历某年也。

后林君肇至,则曰:“古之所以为学者吾不得而见,而法者吾不可以毋循也。虽然,吾之人民于此,不可以无教。”即因民钱,作孔子庙,如今之所云,而治其四旁为学舍,讲堂其中,帅县之子弟,起先生杜君醇为之师,而兴于学。噫!林君其有道者耶!夫吏者,无变今之法,而不失古之实,此有道者之所能也。林君之为,其几于此矣。

林君固贤令,而慈溪小邑,无珍产淫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无水旱之忧也。无游贩之民,故其俗一而不杂;有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而吾所见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杜君者,越之隐君子,其学行宜为人师者也。夫以小邑得贤令,又得宜为人师者为之师,而以修醇一易治之俗,而进美茂易成之材,虽拘于法,限于势,不得尽如古之所为,吾固信其教化之将行,而风俗之成也。夫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必久而后至于善。而今之吏,其势不能以久也。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

点绛唇·寄南海梁药亭

清代 • 纳兰性德

一帽征尘,留君不住从君去。片帆何处,南浦沈香雨。

回首风流,紫竹村边住。孤鸿语,三生定许,可梁鸿侣?

鹿虔扆
简介描述:

鹿虔扆 ( yǐ )五代词人,生卒年、籍贯、字号均不详。早年读书古诗,看到画壁有周公辅成王图,即以此立志。后蜀进士。累官学士,广政间(约938年~950年)曾任永泰军节度使、进检校太尉、加太保,人称鹿太保。与欧阳炯、韩琮、阎选、毛文锡等俱以工小词供奉后主孟昶,忌者号之为“五鬼”。

鹿虔扆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