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苏子瞻

宋代章惇

君方阳羡卜新居,我亦吴门葺旧庐。

身外浮云轻土苴,眼前陈迹付籧篨。

涧声山色苍云上,花影溪光罨画馀。

他日扁舟约来往,共将诗酒狎樵渔。

白话译文

您刚刚在阳羡选择新的住所,我也在苏州一带修葺破旧的房屋。

我轻视功名利禄就如同渣滓一般,过去的事迹还历历在目就将它交给籧篨吧。

山中的水流声和美景远在苍茫的云端之上,鲜花的阴影和小溪粼粼的波光在罨画到处都是。

我与你将来乘着小舟相约交际,一起作诗饮酒,又亲昵地砍柴打渔。

词句注释

  1. 君:敬称,指苏轼。
  2. 阳羡:地名,今江苏省宜兴市古称。
  3. 卜:选择。
  4. 吴门:地名,今苏州一带。
  5. 葺:修葺。
  6. 身外浮名:功名利禄。
  7. 轻:轻视。
  8. 土苴:土苴(jū),指渣滓,糟粕,比喻微贱之物。
  9. 陈迹:过去的事迹。
  10. 付:交给。
  11. 籧篨:籧篨(qú chú),一种粗竹席。
  12. 涧声:山中水声。
  13. 山色:山中景色。
  14. 罨画:罨画(yǎn),地名。
  15. 馀:同“余”,多余。
  16. 他日:将来。
  17. 扁舟:小船。
  18. 来往:交际往来。
  19. 共:一起。
  20. 狎(xiá):亲昵地。

作品赏析

《寄苏子瞻》是北宋政治家章惇赠予苏轼的七言律诗,创作于宋熙宁七年(1074年)。全诗通过首联"君方阳羡卜新居,我亦吴门葺旧庐"展现两人异地安居的互动场景,颔联以"浮云""土苴"典故表达超脱心境,颈联"涧声山色苍云上,花影溪光罨画馀"描绘湖州罨画溪景致,尾联"共将诗酒狎樵渔"寄寓隐逸之约。该诗采用"相互呼应—表明心志—写景抒怀—未来期许"四段式结,收录于《全宋诗》卷一七九五。

猜你喜欢

潇湘夜雨·灯词

宋代 • 赵长卿

斜点银釭,高擎莲炬,夜深不耐微风。重重帘幕卷堂中。香渐远、长烟袅穟,光不定、寒影摇红。偏奇处、当庭月暗,吐焰为虹。

红裳呈艳,丽娥一见,无奈狂踪。试烦他纤手,卷上纱笼。开正好、银花照夜,堆不尽、金粟凝空。丁宁语、频将好事,来报主人公。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唐代 • 李白

闻黄山胡公有双白鹇,盖是家鸡所伏,自小驯狎,了无惊猜,以其名呼之,皆就掌取食。然此鸟耿介,尤难畜之,余平生酷好,竟莫能致。而胡公辍赠于我,唯求一诗。闻之欣然,适会宿意,援笔三叫,文不加点以赠之。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

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

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碧山。

胡公能辍赠,笼寄野人还。

书博鸡者事

明代 • 高启

博鸡者,袁人,素无赖,不事产业,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任气好斗,诸为里侠者皆下之。

元至正间,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守自负年德易之,闻其至,笑曰:“臧氏之子也。”或以告臧,臧怒,欲中守法。会袁有豪民尝受守杖,知使者意嗛守,即诬守纳己赇。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

一日,博鸡者遨于市。众知有为,因让之曰:“若素名勇,徒能藉贫孱者耳,彼豪民恃其资,诬去贤使君,袁人失父母;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博鸡者曰:“诺。”即入闾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遮豪民于道。豪民方华衣乘马,从群奴而驰,博鸡者直前捽下,提殴之。奴惊,各亡去。乃褫豪民衣自衣,复自策其马,麾众拥豪民马前,反接,徇诸市。使自呼曰:“为民诬太守者视此!”一步一呼,不呼则杖,其背尽创。豪民子闻难,鸠宗族童奴百许人,欲要篡以归。博鸡者逆谓曰:“若欲死而父,即前斗。否则阖门善俟。吾行市毕,即归若父,无恙也。”豪民子惧遂杖杀其父,不敢动,稍敛众以去。袁人相聚从观,欢动一城。郡录事骇之,驰白府。府佐快其所为,阴纵之不问。日暮,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若为民不自谨,冒使君,杖汝,法也;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汝罪宜死,今姑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戕汝家矣!”豪民气尽,以额叩地,谢不敢。乃释之。

博鸡者因告众曰:“是足以报使君未耶?”众曰:“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博鸡者曰:“然。”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台臣弗为理。乃与其徒日张“屈”字游金陵市中。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

高子曰: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之事。观袁守虽得民,然自喜轻上,其祸非外至也。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固贼戾之士哉!第为上者不能察,使匹夫攘袂群起,以伸其愤,识音固知元政紊弛,而变兴自下之渐矣。

安贫

唐代 • 韩偓

手风慵展八行书,眼暗休寻九局图。

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

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

举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齐竽?

满江红·刘朔斋赋菊和韵

宋代 • 吴文英

露浥初英,早遗恨、参差九日。还却笑、萸随节过,桂凋无色。杯面寒香蜂共泛,篱根秋讯蛩催织。爱玲珑、筛月水屏风,千枝结。

芳井韵,寒泉咽。霜著处,微红湿。共评花索句,看谁先得。好漉乌巾连夜醉,莫愁金钿无人拾。算遗踪、犹有枕囊留,相思物。

章惇
简介描述:

章惇(1035年-1106年1月2日),字子厚,建州浦城县(今福建省浦城县)人。北宋宰相、改革家,作为北宋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章惇一生从政生涯对北宋政治发展造成深远影响,一生致力恢复“熙宁新法”,修正新政的弊端,使新法得以完善发展,成为熙宁变法的主要推动者;主持重修《宋神宗实录》。

章惇经略湖北、湖南时,发展当地经济,调节朝廷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力主征战西夏,为朝廷开疆扩土作出了贡献。书法造诣较高,代表作有《草堂寺题记》、《会稽尊候帖》等。

章惇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