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轩记

宋代洪迈

国家行在武林,广信最密迩畿辅。东舟西车,蜂午错出,势处便近,士大夫乐寄焉。环城中外,买宅且百数。基局不能宽,亦曰避燥湿寒暑而已耳。郡治之北可里所,故有旷土存,三面傅城,前枕澄湖如宝带,其从千有二百三十尺,其衡八百有三十尺,截然砥平,可庐以居,而前乎相攸者皆莫识其处。天作地藏,择然後予。济南辛侯幼安最后至,一旦独得之,既筑室百楹,财占地什四。乃荒左偏以立圃,稻田泱泱,居然衍十弓。意他日释位得归,必躬耕于是,故凭高作屋下临之,是为“稼轩” 。田边立亭曰“植杖” ,若将真秉耒耨之为者。东冈西阜,北墅南麓,以青径款竹扉,锦路行海棠。集山有楼,婆娑有室,信步有亭, 涤砚有渚。 皆约略位置, 规岁月绪成之, 而主人初未之识也。绘图畀予曰: “吾甚爱吾轩,为吾记。 ”

余谓侯本以中州隽人,抱忠仗义,章显闻于南邦。齐虏巧负国,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毚兔,束马衔枚,间关西奏淮,至通昼夜不粒食: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用是简深知,入登九卿,出节使二道,四立连率幕府。顷赖士祸作,自潭薄于江西,两地震惊,谈笑扫空之。使遭事会之来,契中原还职方式,彼周公瑾、谢安石事业,侯固饶为之。此志未偿,因自诡放浪林泉,从老农学稼,无亦大不可欤?

若予者,伥伥一世间,不能为人轩轾,乃当急须袯襫,醉眠牛背,与荛童牧竖肩相摩,幸未黧老时及见侯展大功名,锦衣来归,竟厦屋潭潭之乐,将荷笠棹舟,风乎玉溪之上,因园隶内谒曰: “是尝有力于稼轩者” ,侯当辍食迎门,曲席而坐,握手一笑,拂壁间石细读之,庶不为生客。

侯名弃疾,今以右文殿修撰再安抚江南西路云。

白话译文

我国的都城在临安,上饶郡离京畿最近。车船东来西往,像蜜蜂一样在水陆两路交错穿行,交通十分便利,因此士大夫都乐意到上饶郡居住。围绕着城池内外,买了数百所宅院,基本格局不能太宽,也有人说是为了避免太过于燥湿冷热而已。郡城的北边一里多,有块平旷的土地:三面靠近郡城,前边的澄湖像宝带穿行而过,十分平坦,可以建屋居住。然而此前查看居住地的人都没看中这个地方。济南的辛弃疾最后来到,一下子看中这里。建筑了百来间房后,才占了这里十分之四,于是把左边的荒地开辟为园地,栽满水稻,居然超过十弓那么大。设想他日退位归来,一定要在这里耕作,因此在高地建屋俯瞰这里,命名为“稼轩”。之后令人在田边建立亭子称“植杖”,好像真的想拿农具耕作。东边山冈,西边土山,北边田舍,南边山脚,小径穿竹林而过,路旁植满海棠。群山上有楼,树影婆娑中有屋舍,信步行走有亭子,洗墨砚有水,都只预想了大概的位置,规划好一定日子后建成。然而主人最初没认识到它的好处,绘图给我嘱咐我说:“我喜欢我的轩馆,替我写一篇记吧。”

我认为辛弃疾本来是中州才华出众的人,赤胆忠心讲信义,在南宋十分有名,张安国背叛了国家,辛弃疾赤手空拳率领五十个骑兵将他从五万人中捆绑回来,就好像撬开巉岩逮住兔子一样容易。就将马的蹄子上裹上布,在马的嘴里塞上东西,取道淮西南下,一天一夜没有吃饭,声势雄壮慷慨,那些怯懦的人都非常受鼓舞。皇上召见他再三赞叹,由此被皇帝察知,受到重用,位列九卿。不久,赖文政叛乱,势力由潭州蔓延到江西,两地震惊,辛弃疾在谈笑之间就把叛军扫荡一空。那周瑜、谢安的功业啊,他本来可以建立。这个志向还没实现,就自己表示要纵情山水,跟从老农学习耕种,也没有什么不可的。

像我这样的人,茫茫然度过一辈子,不能成为人上之人,眼下当急之事是披着蓑衣,醉眠在牛背上,与牧童在一起游乐。真希望还没老去时能够看见辛先生建立大功,衣锦还乡,尽享屋舍水潭的乐趣,之后戴着斗笠棹着小船,在平静的溪水上。通过园林仆从拜谒:“我是曾经帮助过辛先生的人。”

辛先生停止进餐亲自到门前迎接,同席而坐后握手笑了笑,拂净石壁上的尘土看石刻的《稼轩记》,大概不会把我当作陌生的客人吧。

词句注释

  1. 行在:行宫,皇帝临时住所。
  2. 武林:地名,这里代指杭州。
  3. 广信最密迩(ěr)畿(jī)辅:距离京师最近。
  4. 蜂午错出:如同蜜蜂一样纷乱错杂而出。午,旁午,交错、纷繁。
  5. 基局:基础和格局。
  6. 可里所:一里左右。
  7. 旷土:空旷的土地。
  8. 傅城:围绕、附着。
  9. 辛侯幼安:即辛弃疾,字幼安。古代州郡级长官都可以称侯。
  10. 什四:十分之四。
  11. 衍:扩展,延伸。
  12. 十弓:十箭远近的距离。
  13. 秉耒(lěi)耨(nòu):拿着耒耨的农具。耒,平土工具。耨,锄草工具。
  14. 青径款竹扉:绿色的小径直通简陋古朴的竹门。
  15. 锦路行海棠:行走锦绣般的小路两旁是海棠树。
  16. 畀(bì):给。
  17. 中州:中原。
  18. 隽人:豪杰。
  19. 南邦:指长江以南,这里指南宋。
  20. 齐虏巧负国:指张安国叛变起义军事。
  21. 挟:挟持,夹着。
  22. 毚(chán)兔:孱弱的小兔。
  23. 间关西奏淮:从小路向西进入淮河地区。奏,高奏凯歌,这里指进入。
  24. 不粒食:不吃一粒粮食。
  25. 赖氏祸作:指淳熙二年(1175年)茶贩赖文政为湖南茶贩起义军首领,转战江西、广东,被江西提刑辛弃疾诱杀。
  26. 潭薄于江西:潭州迫近江西。潭,潭州,即今湖南。
  27. 周公瑾:即周瑜,三国时东吴大都督,赤壁之战的谋划和指挥者。
  28. 谢安石:即谢安,东晋大臣,淝水之战的谋划和指挥者。
  29. 伥(chāng)伥:茫然而无所适从貌。
  30. 轩轾: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比喻优劣高低。
  31. 袯襫(bó shì):农民穿的衣服之类。
  32. 黧(lí)老:肤色很黑的老农。
  33. 园隶内谒:养护田园的仆人到里面禀报。

作品赏析

文章首段以“国家行在武林,广信最密迩畿辅”一句交待了新居的地理位置。信州最靠近南宋都城杭州,虽离京城很近,但却远离京城的纷扰。“东舟西车,蜂午错出,势处便近”,可见信州交通极为发达,车船往来,甚是便利,因此许多士大夫都居住在这里。

建园情形的描述如同电影镜头,由大及小、由外及内。此地虽“其局不能宽”,但可以“避燥湿寒暑”,因此人们趋之若鹜,从“环城中外,买宅且百数”可以见得构园筑宅已成时尚。以上几句话为辛弃疾也选择在此处建园作好了铺垫。紧接着,作者逐渐推移,将镜头转向“郡治之北可里所”的“小”地方。此处“三面傅城”,有屏障;“前枕澄湖如宝带”,有湖光水色可观赏,不仅如此,作者还列出精确的数据来说明其地形开阔,纵长“千有二百三十尺”,横宽“八百有三十尺”,而且“截然砥平”,完全“可庐以居”,可见的确是个好去处。

接着,作者又说“而前乎相攸者皆莫识其处”,可见,此地并不偏僻,然而一批批前来勘察宅地的人却“莫识其处”,作者这么说是为了更好地突出“稼轩”主人独到的眼光。此处的择居之“识”为下文辛弃疾的“识”作铺垫,“天作地藏,择然后予”,这块钟灵毓秀之处,只有辛弃疾的过人眼“识”才能择之。

尤其是“乃荒左偏以立圃,稻田泱泱,居然衍十弓”,写了宅园的具体情形,突出了园主的隐逸之意。随后,作者又推测园主“他日释位得归,必躬耕于是”,并为园命名为“稼轩”、命田边立亭为“植杖”,可见园主对新居十分倾心:下面镜头拉近,“东冈西阜,北墅南麓,以青径款竹扉,锦路行海棠。集山有楼,婆娑有室,信步有亭, 涤砚有渚。 皆约略位置, 规岁月绪成之”。园内景色一览无余,亭台楼阁,海棠竹扉,一派旖旎风光,尽显盎然情趣。最后,同主以“吾甚爱吾轩,为吾记”点明主题。

第二段由园及人,写稼轩主人辛弃疾的成就和功绩。作者一开始便评价辛弃疾为“余谓侯本以中州隽人,抱忠仗义,章显闻于南邦”。评价中饱含赞誉,可见其功业昭彰,声名远播他年轻时曾经勇擒叛徒张安困,作者用“如挟冕兔”来比喻其出兵迅疾,用“束马衔枚”来描述其军纪整肃,以“间关西奏淮”来表现其行军艰难。一番描述生动传神地展现了辛弃疾英气逼人的将领形象,仿佛作者亲眼所见一般。后来,辛弃疾自然因这一次卓越的功勋受到朝廷的赏识。辛弃疾所建的第二次功勋是平定赖文政茶商军武装暴乱。至此,作者对辛弃疾志向、才干的评价到达了最高峰,同情饱满,赞颂之意溢于言表。

然而,“此志未偿,因自诡放浪林泉,从老农学稼,无亦大不可欤”,壮志未酬,便急流勇退,字里行间无限惋惜。作者此处抑扬分明,褒贬兼有,可见二人感情十分深厚。接下来行为较为轻松,别有一番诙谐之趣。“若予者,伥伥一世间,不能为人轩轾,乃当急须袯襫,醉眠牛背,与荛童牧竖肩相摩”,对于作者来说,这一世过得甚为糊涂,不知所措,言语也无足轻重,只能披起蓑衣,醉卧牛背,与放牧砍柴的儿童一起体会这乡间乐趣。字里行间大有老庄遗风,隐逸形象尽显。

最后,作者又描绘了未来老友相聚的有趣场景:“幸未黧老时及见侯展大功名,锦衣来归,竟厦屋潭潭之乐,将荷笠棹舟,风乎玉溪之上。”此处所写的隐居生活与上文批评的“无亦大不可欤”似乎有很大矛盾。不过作者这里所说的是“将来”,是“展大功名,锦衣来归”之时。同是隐居,时间不同,前提也就不同,作者希望的是后者而不是前者。“因园隶内谒曰:‘是尝有力于稼轩者。’侯当辍食迎门,曲席而坐,握手一笑,拂壁间石细读之,庶不为生客”。作者设想出故友重逢的热络情景,意在以“将来”之事侧击老友的“现今”之心。动之以情,可谓是用心良苦。

作者试图以此文告诉老友,应以民族大业为重,隐居虽是最终的归宿,但当下不应以个人进退为限,如要隐居,还应留待将来,其弦外音,显而易见。文章借记园为名,规劝友人,使得文章内涵深刻,非俗不可耐的阿谀之作,亦非一般的应酬文章。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先是用辛弃疾的自身辉煌来重新激起他的热情,劝其重振雄风,随后又用未来的情景来唤起他的斗志,这样做,既感染了对方,又能在不知不觉中打动对方,手法运用极为巧妙,可见作者的良苦用心。

创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南宋词人辛弃疾在江西信州上饶郡(今江西上饶)城北灵山下所建成的新居,名为“稼轩”。辛弃疾认为,人生应该勤奋,并以田间劳作为先,所以用稼轩作为自己的号。这篇文章就是作者为此而作的文章。

名家点评

  • 宁夏师范学院副教授于永森《稼轩词选笺评》:洪迈此文不甚佳,但能叙首尾为交代耳。然当时故事形势,或可借之以见,而稼轩带湖之作作甚多,故当日带湖居所之经营,亦不可不大略知其究竟。而由“济南辛侯幼安最后至,一且独得之”之述,可见稼轩眼光之独具,不仅在政治、军事也。

猜你喜欢

夏梅说

明代 • 钟惺

梅之冷,易知也,然亦有极热之候。冬春冰雪,繁花粲粲,雅俗争赴,此其极热时也。三、四、五月,累累其实,和风甘雨之所加,而梅始冷矣。花实俱往,时维朱夏,叶干相守,与烈日争,而梅之冷极矣。故夫看梅与咏梅者,未有于无花之时者也。

张渭《官舍早梅》诗所咏者,花之终,实之始也。咏梅而及于实,斯已难矣,况叶乎?梅至于叶,而过时久矣。廷尉董崇相官南都,在告,有夏梅诗,始及于叶。何者?舍叶无所谓夏梅也。予为梅感此谊,属同志者和焉,而为图卷以赠之。

夫世固有处极冷之时之地,而名实之权在焉。巧者乘间赴之,有名实之得,而又无赴热之讥,此趋梅于冬春冰雪者之人也,乃真附热者也。苟真为热之所在,虽与地之极冷,而有所必辩焉。此咏夏梅意也。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游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诫外生书

两汉 • 诸葛亮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岭表赋

南北朝 • 谢灵运

见五渎之东写,睹六水之南驰,挥灵海之委输,孰石穴之永归。

若乃长山款跨,外内乖隔,下无伏流,上无夷迹,麕兔望冈而旋归,鸿雁睹峰而反翮。既陟麓而践坂,遂升降於山畔。顾後路之倾巘,眺前磴之绝岸。看朝云之抱岫,听夕流之注涧。罗石棋布,怪谲横越。非山非阜,如楼如阙。斑采类绣,明白若月。萝蔓绝攀,苔衣流滑。

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宋代 • 范成大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

洪迈
简介描述:

洪迈(1123年—1202年),字景庐,号容斋,又号野处,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景德镇乐平)人,南宋著名文学家,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宰执、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卒年八十,谥“文敏”,配张氏,兵部侍郎张渊道女、继配陈氏,均封和国夫人。主要作品有《容斋随笔》《夷坚志》。

洪迈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