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赋

南北朝萧纲

望江南兮清且空,对荷花兮丹复红。卧莲叶而覆水,乱高房而出丛。楚王暇日之欢,丽人妖艳之质。且弃垂钓之鱼,未论芳望江南兮清且空,对荷花兮丹复红。卧莲叶而覆水,乱高房而出丛。楚王暇日之欢,丽人妖艳之质。且弃垂钓之鱼,未论芳萍之实。唯欲回渡轻船,共采新莲。傍斜山而屡转,乘横流而不前。于是素腕举,红袖长。回巧笑,堕明珰。荷稠刺密,亟牵衣而绾裳。人喧水溅,惜亏朱而坏妆。物色虽晚,徘徊未反。畏风多而榜危,惊舟移而花远。

歌曰:常闻蕖可爱,采撷欲为裙。叶滑不留綖,心忙无假薰。千春谁与乐,唯有妾随君。

白话译文

遥望江南清远空旷的天空,对着无边无际的荷花层层竟红,碧叶好似卧在水面上,高高的莲蓬乱立在荷叶丛中。楚王在暇时来此游玩,妖艳的美人随行,钓鱼的乐趣暂且不说,也不论萍实的甜美。只看看那来回荡漾的轻船,船上人一起采撷初开的莲花,行船依傍着斜山转过一道道河湾,到了这静水中就不再前行。于是美人们伸出雪白的皓腕,舞起长长的红袖,坠下耳环,荷叶茂密,茎干毛刺繁多,于是挽起衣袖卷起裙襟,水花飞溅在喧闹的游人中间,可惜弄坏了美人的妆容。暮色已然四合,游人还是流连忘返,晚风使小船儿微微荡漾,美人们有一丝提心吊胆,又惋惜船儿离开了花丛。

歌里唱道:经常听闻芙蕖花可爱,想要采下它做成衣裙,荷叶光滑不会留下针线的痕迹,心事多了就再也无暇熏衣,这千春乐事谁与我一起,只有妾伴随着郎君。

词句注释

⑴房:指莲房,即莲蓬。

⑵弃垂钓之鱼:此处用典。《战国策·魏策四》载:“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余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涕出?’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于庭,辟人于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于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

⑶芳萍之实:此用“萍实”的典故。《说苑·辨物》载:“楚昭王渡江,有物大如斗,直触王舟,止於舟中。昭王大怪之,使聘问孔子。孔子曰:‘此名萍实,令剖而食之,惟霸者能获之,此吉祥也。’”后遂以“萍实”谓甘美的水果。

⑷回巧笑:平日那粲然的笑容不见了。

⑸堕明珰(dāng):脱落了耳上所戴的明珠。

⑹刺:指莲茎上的刺。

⑺榜:船桨,此处借指船。

⑻蕖(qú):荷花的别名。

⑼采撷(xié):指摘取,犹采摘。撷,摘下。

⑽綖:同“线”。

⑾君:即指上文中的楚王。

创作背景

梁武帝父子似乎对江南夏日荷花盛开的景象非常倾心,因此梁朝宫廷一直流行着《采莲曲》,这是根据“采莲”情景改造而成的宫廷娱乐舞曲。在此基础上,梁简文帝萧纲创作了《采莲赋》。

作品赏析

这篇小赋开头四句描写歌舞环境,将读者带进一幅美丽的图画。在江南水乡风光背景的布置中,有丹红的“荷花”、覆水的“卧莲”、出丛的“高房”等。清远的碧天,无边的红莲,构成充满生气的境界。翠叶遮蔽流水,荷茎顶着莲蓬,恰如亭亭少女轻歌曼舞在一片翠绿之上。“乱”字表现荷叶、莲蓬、花朵繁密丰茂的景象,自有一种天然和谐美。

接着虚拟楚王和宫人采莲情景。“楚王”两句,写宫廷艳游之乐,这正是帝王欣赏“采莲”歌舞所企求获得的身心愉悦。“且弃”以下,都是写观赏宫女载歌载舞表演“采莲”的具体过程和聆听佳人歌唱的音乐效果。钓的鱼儿不要了,甜美的萍实也不尝了,兴之所至就是漾着轻舟采新莲。这里借用古书中弃鱼、食萍实的典故,为的是反衬荷花之美是多么吸引人而已。此赋写采莲女而托楚王事,本是虚构;用典亦属信手拈来,不必拘泥。“楚王”也是陪衬,作者着意写的是那些采莲女,写其服饰、动作、神态、心理。“回巧笑”,写出了她们采莲时神情的专注。“荷稠刺密,亟牵衣而缩裳”,是说荷花稠密繁茂,小舟穿行其间,衣裳常被挂住了。“人喧水溅,惜亏朱而坏妆”,写出热闹气氛。丽人们在采莲时仍注意妆饰,正是少女总忘不了自己形象的心理。荷花美丽,采莲如此有趣;暮色来临,她们仍留连忘返。晚风起了,她们既因波荡船摇而提心吊胆,又因轻舟漂离花丛远去而着急。“畏”“惊”二字颇为传神,状其急切之甚,使读者似乎听到了一声声娇喊。

赋末缀以短歌,是表演者所演唱的《采莲曲》的具体歌词,《乐府诗集》卷五十收入此曲。歌中先说“采撷欲为裙”,正是一种游戏。碧绿的莲叶那么滑泽,当然不能穿针走线,清香的莲衣也不须用香去熏。“叶滑”两句既写莲美,也表现采莲女天真的心理。最后两句反映丽人们愿长侍君王,长受恩宠的心情。全赋在欢乐的歌声中结束。

名家点评

  • 中国李白研究会常务理事杨明:萧纲是一位皇子,他笔下的女性美当然是贵族化的。然而他的审美感受力十分细致敏锐,用笔又颇轻灵。这篇小赋不足一百六十字,却将人物的活动、神态、心理以及环境气氛,写得历历如在目前,如同一件轻倩俏丽的艺术品,足供我们赏玩。(《古文鉴赏辞典》上卷)

猜你喜欢

山坡羊·寄兴

元代 • 乔吉

鹏抟九万,腰缠十万,扬州鹤背骑来惯。事间关,景阑珊,黄金不富英雄汉。一片世情天地间。白,也是眼;青,也是眼。

石榴

唐代 • 李商隐

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

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千年。

蝶恋花·五月黄云全覆地

清代 • 曹贞吉

五月黄云全覆地。打麦场中,咿轧声齐起。野老讴歌天籁耳。那能略辨宫商字。

屋角槐阴耽美睡。梦到华胥,蝴蝶翩翩矣。客至夕阳留薄醉。冷淘饦馎穷家计。

淮上与友人别

唐代 •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上兖州张司马启

唐代 • 骆宾王

某启:窃闻纲涧缉裳,傃指云于偃盖;排虚止棘,附绝电于纤离。然则左右为容,锵金有阶于蟠木;无因而至,桉剑致惧于连城。是以赁牍干荣,发仞资于禽息;求光抱燧,束发济于于髡。

伏惟某官琼峰耸峭,俨曦观而争峙;瑶派惊澜,溯天潢而比濬。汉台引路,夕翊浮云之阴;晋閤垂璫,朝煜文星之苑。剑池濯彩,耀震德于渥津;弱水摛祥,炫离精于丹穴。辨悬瞳于朗镜,肇自觿年;对似魄于亏阳,光乎弱岁。言阿激箭,浴紫贝以飞湍;情岳惊峰,蔽丹霄而杰峻。文条擢秀,馥长坂之幽兰;笔苑扬葩,煜小山之丹桂。松飙结韵,搢绅藉以雌黄;嵓电流光,通贤资其月旦。于是佐褰帷于鲁甸,威慑列藩;匡露冕于梁阴,恩覃绝境。缉谐麟甸,下白鹤于仙庭;辅弼凫郊,重黄金于帝里。加以奖拔幽滞,汲引英髦。锡以吹嘘,暖燕郊之阴谷;延之顾盼,焰汉吾之寒灰。

某篠派庸微,桐岩贱伍。托根邹邑,时闻阙里之音;接閈雩津,屡听杏坛之说。加以承断织之慈训,得锐志于书林;奉过庭之严规,遂容情于义圃。方欲闭门却扫,养拙以终年;幽遁凿坏,甘贫而卒岁。直以栖迟五亩,获鹪鹩之数粒;萧条三迳,匮侏儒之斗储。虽则放旷林泉,颇得闲居之趣;而乃寂寞蓬户,唯深色养之忧。是以望檄动容,慨南阳而闻寂;祈名夙驾,叹郢路而依迟。

方今凉秋屈节,严飙扇序。衡阳极浦。振朝音于负霜;寒皋回甸,惊宵吟于静野。弓旌之礼斯及,辟聘之际是期。不揆庸愚,轻斯自炫,所冀分其末照,惠以馀波,得预观光,全由咳唾。倘云镳释絏,申其漱玉之音;霜匣开辉,照以盘蛟之影。则阴山之雀,敢怀餐蕊之心?汉东之蛇,期致投珠之报。不胜窘迫之至,谨启。

萧纲
简介描述:

萧纲(503年12月2日—551年11月15日),字世赞(一说世缵),小字六通,生于建康宫显阳殿(今江苏省南京市),南北朝时期南梁第二位皇帝、梁武帝萧衍第三子,昭明太子萧统同母弟,母为贵嫔丁令光。

初封晋安郡王,累迁骠骑将军、扬州刺史。中大通三年(公元531年),昭明太子去世后,册立为皇太子。侯景之乱导致梁武帝萧衍受囚并饿死后,太清三年五月二十七日(公元549年7月7日),萧纲即位称帝。大宝元年正月初一日(公元550年2月2日)萧纲改元大宝。大宝二年八月十七日(公元551年10月2日),萧纲被侯景废黜为晋安王。

天正元年(公元551年11月15日)萧纲被侯景杀害,时年四十九岁。葬于庄陵,庙号太宗,谥号简文皇帝。作为南朝文学家,其创作风格,形成“宫体诗”的流派。

萧纲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