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元代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白话译文

杜宇魂化为啼血的杜鹃鸟,年年啼鸣,声声沥血。不管是厌倦了杜鹃的啼鸣,还是第一次听到子规的哀怨客居他乡的游子无不低眉惆怅、寸断肝肠。春已残,花飘零。水春景黯然失色,乱红如雨。春夜难寐举头望月清光如霜。声声子规啼鸣,好像在催远行的游子快快回家:这里东郊的农事正忙。可是此时却难以归去。心思凄凉。

作品鉴赏

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

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人,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以寄托游子的浓浓哀愁。

首联点出这个传说。点明在暮春初夏,子规哀鸣。

颔联写出听了杜宇的哀啼后,两种人有反应:一者为贪夫,一者为远客。远客听到后哀怨、愁思不已,这是对应杜宇传说中的第二点。贪夫是什么?词典上很清楚,就是贪婪的人,贪婪的人听到以后是什么感受,一个是“倦”、一个是“低首”。低首是什么?词典上有“恭顺貌”“羞愧貌”“折服貌”“佩服”几个义项。对应杜宇传说第一点,杜宇禅让隐居,那贪婪的人还不羞愧死么?但是他们是“空”羞愧,是“倦听” (厌於听闻),说他们空佩服也行,总之他们是不会放弃追名逐利的。

颈联景物烘托就不说了。

尾联“催归催得谁归去”,那就是照应颔联了。你杜鹃鸟儿在那儿叫,叫声里不断催促人们。但是贪夫不会被催去归隐。催远客回家,但远客想归去却不能够。只有乡郊的人们被你催促着去忙农事了,而这正是扣杜宇传说中的第三点。

猜你喜欢

题江湖伟观

宋代 • 刘黻

柳残荷老客凄凉,独对西风立上方。

万井人烟环魏阙,千年王气到钱塘。

湖澄古塔明寒屿,江远归舟动夕阳。

北望中原在何所,半生赢得鬓毛霜。

长相思·村姑儿

宋代 • 蔡伸

村姑儿,红袖衣,初发黄梅插秧时,双双女伴随。

长歌诗,短歌诗,歌里真情恨别离,休言伊不知。

长相思·游西湖

宋代 • 康与之

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烟霭中。春来愁杀侬。

郎意浓,妾意浓。油壁车轻郎马骢,相逢九里松。 

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近现代 • 秋瑾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菩萨蛮·月华如水笼香砌

五代 • 孙光宪

月华如水笼香砌,金环碎撼门初闭。寒影堕高檐,钩垂一面帘。

碧烟轻袅袅,红战灯花笑。即此是高唐,掩屏秋梦长。

曹伯启
简介描述:

曹伯启(1256年1月28日—1333年3月2日),字士开,号汉泉,中书省济宁路砀山县(今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人,祖籍中书省曹州路定陶县(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元朝文学家。

曹伯启早年曾任砀山文学掾、漷州学正。至元年间,历代冀州教授、江阴路总管府仕郎、兰溪主簿,大德五年(1301年),担任常州路总管府推官,断案手段奇高,为百姓爱戴。大德十一年(1307年),升任奉训大夫、河南行省左右司都事。至大三年(1310年),升任朝列大夫、台州路治中,经御史潘昂霄、廉访使王俣举荐,升任西台监察御史。进阶为朝散大夫、本台都事,又转中顺大夫,召入中台都事。延祐元年(1314年),升迁为内台都事、刑部侍郎,敢于得罪丞相铁木迭儿,又派遣令史杨鹏平定叛乱,处置大同宣尉使法忽鲁丁贪污。后出任真定路总管,崇尚刑法宽容,治理简明。延祐五年(1318年),历任司农丞、南台治书侍御史,召为福建道廉访使,改任右司郎中。元英宗即位后,召任山北廉访使。至治二年(1322年),授集贤学士、御史台侍御史,诏修《大元通制》。泰定元年(1324年),告老还乡,此后多次征召不赴。

至顺四年二月十六日(1333年3月2日),曹伯启去世,享年七十九岁,赠体忠守宪功臣、河南行省左丞、鲁郡公,谥号“文贞”。

曹伯启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