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东田

南北朝谢脁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暧阡阡,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白话译文

戚然无欢,邀友一同游乐。登上云雾笼罩中的高高楼榭,顺着山势眺望远处的菌形台阁。远处树木郁郁葱葱,一片烟霭迷离的景象。游鱼嬉戏,触动水中新荷;飞鸟辞树,枝上余花散落。春酒虽美,还是停杯对景,眺望青山。

词句注释

1、东田:南朝太子萧长懋在钟山(今南京紫金山)下所建的楼馆。

2、戚戚(qī):忧愁的样子。

3、悰(cóng):快乐。

4、行乐:游玩。

5、寻云:追寻云霞的踪迹,指登高。

6、陟(zhì):登,上。《诗经·周南·卷耳》:“陟彼高冈。”

7、累榭(xiè):重重叠叠的楼阁。榭,台上有屋叫榭。

8、随山:顺着山势。

9、菌阁:华美的楼阁。王褒《九怀》有句:“菌阁兮蕙楼”,用菌、蕙等香草来形容楼阁的华美。

10、暧(ài):昏暗,不明晰。

11、阡阡(qiān):同“芊芊”,茂盛的样子。

12、生烟:指新生之烟。谢灵运《撰征赋》:“睹生烟而知墟。”

13、漠漠:弥漫,散布。

14、荷:荷花。

15、余花:残余的花朵。

16、不对:不面对着,这里指不饮酒。

17、芳春酒:芳香的春酒,这里指美酒。

18、青山郭:靠近青山的城郭。郭,外城。

创作背景

东田是建康(今南京市)有名的游览胜地,西临富丽豪华的台城,北傍虎踞龙盘的钟山、东靠纡回迤逦的青龙山,南有热闹繁华的秦淮河,居中的雀湖(即前湖)。游鱼成群,碧荷覆面,更是意态万千。齐武帝的文惠太子非常喜爱东田的景色,特在此设立楼馆,并经常到这一带游幸。楼馆的华丽,甚至超过台城的上宫。谢脁在建康时。因有庄在钟山,所以也经常到东田去游览,《游东田》就是一首记游之作。

作品赏析

诗的第一、二句说自己心中不乐(悰,乐),故与朋友携手来游东田。次二句写登上耸入云霄的层层台榭,随山势望去,只见楼阁华美无比(菌阁)。接着四句继续描写远近景色,远处树木苍翠茂密,山间烟霭缭绕弥漫,“阡阡”、“漠漠”两个叠音词将树木的葱茏和云烟的氤氲表现得非常生动。接着,诗人目光稍稍收回,只见水面上荷叶颤动,于是推想一定有游鱼在水下嬉戏,又见栖息着的鸟雀一飞而散,留在枝条上的残花纷纷飘落下来。诗人在“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二句中将鱼、荷、鸟、花结合起来写。由荷动可推知鱼戏,此以实写虚也;“鸟散”是瞬间的景象,稍纵即逝,而“余花落”相对和缓些,诗人用“余花落”这一细致的动态描写来表现飞鸟散去后由动人静的一瞬间,显得余韵悠悠,体现了诗人闲适恬静的心境。“新荷”、“余花”也点出了时节正是初夏。诗的最后两句写不去饮酒取乐,而是凝神眺望城郭边的青山,诗人陶醉于自然景色中流连忘返的形象跃然纸上,诗开始时的苦闷至此已荡然无存了。

全诗写景既有全景式的概括描写,显得视野开阔;又有局部细腻的生动刻画,精警工丽,富有思致。这样写景避免了冗长的铺排,同谢灵运的某些写景铺排过多相比有了进步,显得流丽清新。

名家评论

据《南齐书·谢脁传》记载:谢脁“长五言诗”,与谢脁同时代而稍后于谢脁的诗坛领袖沈约常说:“二百年来无此诗也。”可见其对谢脁的崇高评价。钟嵘在《诗品》中称赞谢眺的诗作:“奇章秀句,往往警道"。钟惺在《古诗归》中说:“玄辉以山水作都邑诗,非唯不堕清寒,愈见旷远。”《游东田》诗,皆可当之而无愧

猜你喜欢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宋代 • 苏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区区之迹,盖未足以论士也。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常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绍圣四年十二月十九日海康城南东斋引。

鹧鸪天·惜别

宋代 • 严仁

曲危弦断客肠。津桥捩柂转牙樯。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宋代 • 欧阳修

其一

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

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

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

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

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

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

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

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

其二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晨登衡岳祝融峰

清代 • 谭嗣同

身高殊不觉,四顾乃无峰。

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

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熔。

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

玉蝴蝶·晚雨未摧宫树

宋代 • 史达祖

晚雨未摧宫树,可怜闲叶,犹抱凉蝉。短景归秋,吟思又接愁边。漏初长,梦魂难禁,人渐老、风月俱寒。想幽欢。土花庭甃,虫网阑干。

无端啼蛄搅夜,恨随团扇,苦近秋莲。一笛当楼,谢娘悬泪立风前。故园晚、强留诗酒,新雁远、不致寒暄。隔苍烟。楚香罗袖,谁伴婵娟。

谢脁
简介描述:

谢朓(464年—499年),字玄晖,斋号高斋,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出身陈郡谢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南齐诗人。

南齐建元四年(482年)“解褐入仕”,为豫章王萧嶷太尉行参军。永明五年(487年),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任其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永明十年(492年),随随王萧子隆至荆州,永明十一年(493年)还京,为骠骑咨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又掌中书诏诰。建武二年(495年),出为宣城太守,因又称谢宣城。两年后,复返京为中书郎。之后,又出为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永泰初因告岳父王敬则谋反,迁尚书吏部郎,因又称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年),因泄露江祏兄弟欲立始安王萧遥光事,遭构陷而死于狱中。年仅三十六岁。

谢朓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长于五言诗,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有集已佚。后人辑有《谢宣城集》。

谢脁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