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乐天书

唐代元稹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白话译文

远来的信使刚进门,我就流下眼泪。妻子吃惊女儿哭,探询:这是什么原因?

她们猜想:“平常不曾有过这样的事情,应该是江州司马白乐天寄来了书信。”

词句注释

⑴乐天:指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与元稹同为中唐著名诗人,两人有相似的人生经历,而且在政治上、文学上也有相似的主张。他们自结交之日起两人便结下了终身的友情,后人将他们合称“元白”。

⑵远信:远方的书信、消息。元稹《哭女樊四十韵》:“解怪还家晚,长将远信呈。”

⑶何如:如何,怎么样。用于询问。《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子木问于赵孟曰:‘范武子之德何如?’”

⑷寻常:平常,平时。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不省(xǐng):谓未见过。杜甫《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诗之二:“黑鹰不省人间有,度海疑从北极来。”

⑸江州司马:即白居易。白居易曾被贬为江州司马,其诗《琵琶引》云:“就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其时元稹与白居易分别在通州与江州任所。元稹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三月贬谪通州(州治在今四川达县)。当年八月,他的挚友白居易也从长安贬谪江州(今江西九江)。相同的命运把两颗心连得更紧,通州与江州之间,常有书信来往,赠送衣物,互相关切。元稹的谪居生涯是很凄苦的。他于闰六月到达通州后,就害了一场疟疾,差一点病死。瘴乡独处,意绪消沉,千里之外,唯有好朋友白居易与他互通音问。他后来写的长诗《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的序言中,追述了通州期间与白居易的唱酬来往。序文最后说:“通之人莫可与言诗者,唯妻淑在旁知状。”所谓“知状”,指知道他与白氏诗信往返,互相关切的情状。元稹每得白居易信函,总是激动不已。这首《得乐天书》就是其中一次收到白居易的信函时有感而作的一首诗。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构思奇特的小诗,写出了场面、情节,却不直接抒情。从形象中见深情,句句是常语,却句句是奇语。

诗的题目是“得乐天书”,按说,内容当然离不开信中所言及读信所感。但诗里所描绘的,却不是这些,而是接信时一家人凄凄惶惶的场面。诗的第一句“远信入门先有泪”,是说,诗人接了乐天的江州来信,读完后泪流满面。第二句笔锋一转,从妻女的反应上着笔:“妻惊女哭问何如。”诗人手持远信,流着泪走回内室,引起了妻儿们的惊疑:接到了谁的来信,引起他如此伤心?这封信究竟带来了什么噩耗?妻女由于困惑,发而为“惊”、为“哭”、为“问”。可她们问来问去,并没有问出个究竟。因为,诗人这时已经伤心得不能说话了。于是,她们只好窃窃私语,猜测起来:自从来到通州,从没见什么事使他如此激动,也从未见谁的一封来信会引得他如此伤心。够得上他如此关心的人只有一个——白乐天。这封信,八成是江州司马白乐天寄来的了。

小诗向来以直接抒情见长,几句话很难写出什么情节、场面。元稹这首小诗,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写出了场面、情节,却不直接抒情。他在四行诗里,画出了“妻惊女哭”的场景,描绘了“问何如”的人物对话,刻画出了“寻常不省曾如此”的心理活动,而诗人万端感慨,却只凝铸在“先有泪”三字中,此外再不多说。全诗以素描塑造形象,从形象中见深情,句句是常语,却句句是奇语。刘熙载《艺概》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其实,用常得奇者,岂止白香山为然,香山的好友元微之,早就越过这道“重关”了。

名家点评

复旦大学教授吴大逵、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诗人通过妻子之口道出自己心事,出以揣测之词,戛然而止,既有生活情趣,摇曳生姿,又含蓄有味,耐人思索。

猜你喜欢

青杏儿·风雨替花愁

金朝 • 赵秉文

风雨替花愁。风雨罢,花也应休。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

乘兴两三瓯。拣溪山好处追游。但教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凤归云·向深秋

宋代 • 柳永

向深秋,雨馀爽气肃西郊。陌上夜阑,襟袖起凉飙。天末残星,流电未灭,闪闪隔林梢。又是晓鸡声断,阳乌光动,渐分山路迢迢。

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抛掷云泉,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

怀宛陵旧游

唐代 • 陆龟蒙

陵阳佳地昔年游,谢朓青山李白楼。

唯有日斜溪上思,酒旗风影落春流。

泰山梁甫行

魏晋 •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元稹
简介描述: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威明。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鲜卑族。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九世孙。唐朝时期大臣、诗人、文学家、小说家。

贞元九年(793年),元稹明经擢第。贞元十五年(799年),元稹初仕于河中府。贞元十九年(803年),元稹登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与白居易情同手足,娶名门闺秀韦丛,数年后,韦丛亡故。元和元年(806年),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左拾遗。元和四年(809年),由宰相裴垍提拔为监察御史,元稹目击腐败政治,了解民生疾苦,访察官吏不法,颇有作为,深受百姓爱戴。由此得罪宦官与权臣,遭到贬斥,后元稹转而依附宦官,以图升迁。长庆二年(822年),官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被李逢吉陷害,罢相出为同州刺史。

太和五年(831年),暴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时年五十三岁,朝廷追赠尚书右仆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