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客

唐代齐己

拔剑绕残尊,歌终便出门。

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

勇死寻常事,轻雠不足论。

翻嫌易水上,细碎动离魂。

白话译文

乘着酒酣拔剑起舞绕着残宴,高歌罢便毅然气昂昂地出门。

西风呼啸满天飘着鹅毛大雪,要去哪里报答恩人的知遇恩?

酬知已勇赴死难是寻常之事,为睚眦小怨轻生不值得谈论。

反而嫌勇士荆轲悲歌易水上,过于细碎缠绵而震动了离魂。

词句注释

剑客:精通剑术的人,常指侠客。

残尊:残宴,酒宴将残。尊,酒器,又作“樽”,这里代酒宴。

轻雠(chóu):轻视仇敌。雠,同“仇”。

易水上:指荆轲渡过易水行刺秦王之事。

细碎:琐细,谓击筑、作歌之事。离魂:精神凝注于人或事而出现神不守舍的状态。

创作背景

播报

编辑

齐己虽是一位僧人,但并未完全心归禅寂,超然物外。酒宴上遇到一位豪壮刚猛的剑客,激起了自己内心的豪迈气概,遂作此诗,以抒发自己的人生理想 。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热情地塑造出一个襟怀嵚崎磊落,慷慨豪勇,报恩酬知己,不畏死难的剑客形象,借以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 。真可谓志陵山岳,气吞江海, 撼人心魄。

开头两句凌空起笔,描写饯别的场面和剑客的出门。酒宴将散 ,剑客的豪兴借酒而发,遂拔剑起舞, 慷慨高歌 ,歌罢出门,扬长而去。“拔剑”二字点出剑客的身分,一个“绕”字,隐写剑客且歌且舞的场面,十分生动传神。读者可以想见,酒酣之际,拔剑起舞,旁观者可以一睹剑客高超的剑术及风采;舞剑作歌,人们又可以从其歌词中了解其超凡脱俗的情怀,在情绪上深受感染;而剑客高歌方罢,不顾而去,态度是那样毅然决然,毫无留恋之态,表现出一副大丈夫的英雄气概,又该是何等令人赞叹。这里,“歌终”的“终”字和“便”字的衔接使用,极见功力。应该说仅此开头二句 ,剑客英雄豪迈的形象已跃然纸上。

三、四句描绘此剑客出门之后,踏上行途的景象。“西风满天雪”,这是北方冬季的大自然特有的最雄浑壮丽的画图。诗人把剑客放到如此西风狂啸,漫天大雪纷飞的背景衬托之下,有力地烘托出剑客的英雄气质 。风雪茫茫,天地浩大,中有一人,持剑独立, 瞻视前路……,那该是怎样的形象,何等的气度,更妙的是 ,作者还要对剑客问上一句“何处报人恩”, 表面上这是对剑客的置难之词,却是赞扬他下定决心,不为风雪所阻,不辞艰苦,一定要达到目的的坚定信念。

接下“勇死寻常事,轻仇不足论”二句,正面议论;点出此剑客固然可以为酬知己而勇赴死难;但他也决不是那种气量狭窄,为睚眦之怨而轻生舍命的亡命徒。这里强调了剑客的有胆有识,襟怀开阔,使其思想境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但这两句的妙处还不仅在于此,它又暗示了此剑客的外出“报人恩”,是一次重大的有意义的行为。

最后,全诗以“翻嫌易水上,细碎动离魂”作结,赞扬此剑客的豪气更在战国时代为燕太子丹去行刺秦王的荆轲之上。荆轲的勇敢事迹见于《史记·刺客列传 》,书中描写太子丹及其宾客在易岸送别荆轲的场面 ,历来脍炙人口:“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 还。’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而此剑客却嫌荆轲的反复悲歌,感伤别离,感情未免过于细腻缠绵了,可见二人比较,自有高下之分。

齐己是一位僧人,这首诗写得这样豪壮刚猛,肝胆照人,可见他并未完全心归禅寂,超然物外。

名家点评

  • 明代钟惺:写出一“爽”字,不爽不豪。(《唐诗归》)
  • 明代谭宗《近体秋阳》:“翻嫌”一见,紧承颈联,“细碎”二字,足令庆卿心服。
  • 明代黄白山:余尝欲删齐己《剑客》诗、赵微明《古离别》二首后四语,作绝句乃佳。前诗写剑客行径风生,后诗写思妇痴情可掬,赘后四语,其妙顿减。(《载酒园诗话》)
  • 明末清初黄生《唐诗评三种》:此本律诗,予删作一绝,画出剑客举止,爽快便捷,即此可卜其事之必成,再增数语,便婆相矣。此诗中神理,拈出与解人共知。
  • 明末清初吴乔《围炉诗话》:齐己《剑客》诗,杰作也。
  • 明末清初唐汝询:咏剑客不厌其粗豪。敬夫云:今僧家作禅寂语偏粗,此作豪爽语殊隽。(《唐诗归折衷》)
  • 清代屈复《唐诗成法》:前四传剑客侠气,勃勃欲生。不如作绝句妙。
  • 清代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气魄在荆、聂之上,出自高僧之手,超脱。
  •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豪爽,何尝是僧诗?
  • 清代许印芳:(齐己)亦有豪而近粗者。如《剑客》诗三、四及结句极佳,起句及五、六则粗矣。(《瀛奎律髓汇评》)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研究员薛克翘《佛教与中国文化》:这首诗歌颂了一位剑客。此剑客的形象如何不得而知,但他的豪气却胜过刺秦王的荆轲。诗人作为一名僧人来写剑客,歌颂的重点乃是剑客的恩怨分明和不怕死。这与佛家的主张是有差别的。但是,对于世俗的广大读者来说,这首诗的确写得好,是对唐诗的丰富。
  • 韬奋基金会韬奋书局总经理、高级编辑汪正球《禅诗三百首》:一代诗僧齐已借剑客以抒怀,其大义大勇、超脱生死,更与俗诗不同。

猜你喜欢

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

元代 • 阿鲁威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舟行

明代 • 吴承恩

白鹭群翻隔浦风,斜阳遥映树重重。

前村一片云将雨,闲倚船窗看挂龙。

游媚笔泉记

清代 • 姚鼐

桐城之西北,连山殆数百里,及县治而迤平。其将平也,两崖忽合,屏矗墉回,崭横若不可径。龙溪曲流,出乎其间。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从然,十余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

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也。”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

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记。

寺人披见文公

先秦 • 左丘明

吕、郤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袪犹在,女其行乎!”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公见之,以难告。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己丑晦,公宫火。瑕甥、郤芮不获公,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

齐己
简介描述: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得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

齐己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