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缕·家在钱塘江上住

宋代司马槱

家在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燕子又将春色去,纱窗一阵黄昏雨。

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清歌,唱彻黄金缕。望断行云无去处,梦回明月生春浦。

白话译文

我的家乡就在那繁华的钱塘江畔,花开花落任凭岁月时光流逝,燕子又要把美好的春光带走了。黄昏时纱窗外下起一阵潇潇细雨。

犀梳斜插头上云鬟半垂鬓边,檀板响彻唱遍清丽的歌曲,望断高空白云不知渐渐飘泊何处。梦醒后皎洁的明月从春江江畔冉冉升起。

词句注释

  1. 黄金缕:词牌名,因南唐冯延已词中有“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之句而得名。双片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2. 钱塘江:旧称浙江。词中代指东南名都杭州。
  3. 不管流年度:任凭年华虚度。
  4. 犀梳:犀牛角做的梳子。
  5. 云半吐:形容梳子插在发上,像乌云吐出半个月亮一样。·
  6. 檀板:木做的拍板。
  7. 春浦:春天的水边渡口。

作品赏析

这首词是记一个浪漫的梦,梦中词人遇到了一位钱塘歌妓。词人以缠绵的抒情笔调,生动地描绘了梦中遇到的这位女子。

上片词既是梦中女子所唱,故以女子口吻来写。“家在钱塘江上住”,女子启口就自报家门,活泼可爱,表明不是俗妓。这是一位无忧无虑、态情生活的年轻女子:“花落花开,不管年华度。”青春年少,全不惜大好春光和美好年华的轻易流逝,很像《琵琶行》中“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的长安娼女。词人头三句就把一位年轻活泼的风尘女子的形象活脱脱地勾勒出来。因话出女子之口,语言清新明快,很有个性。接下“燕子又将春色去,纱窗一阵黄昏雨。”两句,是“不管年华度”的具体坐实。女子轻歌曼舞,欢笑终日,直到黄昏时分,夭色骤暗,一阵春雨撒下,敲得纱窗沙沙作响,才引起她的注意。移步至碧纱窗前,向外一望,她感到惊讶:雨扫枝头,落红狠藉,燕子衔物,穿梭雨中,春天又将过去了。这两句词,下句写视觉,是实写,上句写幻觉,是虚写。“燕子又将春色去,纱窗一阵黄昏雨。”这两句很妙,它化无形的自然季节为有形的燕嘴衔物:春天如一片花瓣、一块湿泥、一根稻草,燕子衔上即飞,转眼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它流露了女子微含惊讶的心情。然而,这种瞬间的惊讶正是她“不管年华度”的具体体现,爱惜年华的人往往对春光很敏感。只有不惜年华的人,才会春残始惊。一个“又”字,传神地表现出女子对春光、年华漫不经心的态度,它暗示这种情况年年如此,并不在意。这两句写出了这位快活无忧的钱塘歌妓的性格。

词人在下片以自己的口气写与这位女子的相见和别后相思。先写外貌:“斜插犀梳云半吐”,女子黑亮高耸的浓密头发上,不经意地斜插着一把粉美的犀牛角梳子,乌发如云,弯弯的梳子就像乌云中吐出的半轮明月。多么别致脱俗的妆扮。词人写外貌,不去描绘皓齿明眸,柳腰金莲,单单写女子的发饰,这不仅因为相逢在梦中一切恍惚不清,更主要的是它体现了这位钱塘歌妓的特有风韵,给词人印象最深。如云如月,皎洁动人,足露词人心中的爱慕之情。接着两句“檀板清歌,唱彻黄金缕。”写女子唱歌,明言歌妓身分。这位楚楚动人的女子,深情地面对词人,轻按檀板,徐吐清歌,唱了一曲令人难忘的《黄金缕》。最后“望断行云无去处,梦回明月生春浦。”点明这场美好的相遇竟是虚无缥缈的梦。曲终女子已不见,词人忽地惊醒,正值午夜,歌声似乎还萦绕耳旁。彼衣起巡,凭轩凝望,唯有春江上一轮明月,不胜怅惘。结句情味很浓,尽在言外.。

全词并没有过多的感伤意绪,倒是有几多向往之情,这无疑是封建士大夫一种审美心理的表现。该词的动人之处正在于传情达意的深挚哀婉、凄丽幽曲。尤其结尾二句凄婉处又多了一层深情浪漫的惆怅,把恍惚迷离的梦与缠绵凄恻的情写得含蓄婉转,留有余味。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有许多离奇的传说。据张耒《柯山集》载,词人登第后赴任关中,途中一日昼寝,梦见一位古装美人恍惚进入帘幕中,执檀板为她演唱这首词的上片,歌阕而去,词人醒来续成下片。另据何道《春堵纪闻》,谓这首词下片为秦觏所续。

名家点评

  • 明·王世贞《艺苑厄言》:吾爱司马才仲“燕子又将春色去,纱窗一阵黄昏雨”,有天然之美,令斗字者退舍。
  • 清·陈廷焯《词则·闲情集》:情词凄艳,不愧少游之弟。
  • 清·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词因梦中见一女子所歌,为足成之。上片写残春风景,下片写凉夜情怀,皆代女子着想。琢句工妍,传情凄婉。欧阳永叔有《玉楼春》词咏妓馆云“强将离恨倚江楼,江水不能流恨去。”《草堂诗余》录司马此词,谓其祖六一翁词意。

猜你喜欢

菩萨蛮·荒鸡再咽天难晓

清代 • 纳兰性德

荒鸡再咽天难晓,星榆落尽秋将老。毡幕绕牛羊,敲冰饮酪浆。

山程兼水宿,漏点清钲续。正是梦回时,拥衾无限思。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

眼儿媚·平沙芳草渡头村

宋代 • 洪咨夔

平沙芳草渡头村,绿遍去年痕。游丝上下,流莺来往,无限销魂。

绮窗深静人归晚,金鸭水沉温。海棠影下,子规声里,立尽黄昏。

乐毅报燕王书

两汉 • 刘向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余城,尽郡县之以属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刦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齐田单诈骑刦,卒败燕军,复收七十余城以复齐。

燕王悔。惧赵用乐毅乘燕之敝以伐燕。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仇,天下莫不振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刦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而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

“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说。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措,有高世之心,故假节于魏王,而以身得察于燕。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臣对曰:‘夫齐,霸国之余教,而骤胜之遗事也。闲于甲兵,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举天下而图之,莫径于结赵矣;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愿也。赵若许约,楚、魏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曰‘善!’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返命,起兵随而攻齐。以天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举而有之于济上。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燕,大吕陈于元英,故鼎返乎历室,齐器设于宁台,蓟丘之植,植于汶篁。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为顺于其志,以臣为不顿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国诸侯。臣不佞,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弗辞。”

“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乃至弃群臣之日,遗令诏后嗣之余义。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顺庶孽者,施及萌隶,皆可以教于后世。”

“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于江而不改。”

“夫免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积雨辋川庄作

唐代 •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司马槱
简介描述:

司马槱字才仲,陕州夏县人,元佑中以苏轼荐,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入第五等,赐同进士出身。累迁河中府司理参军,终知杭州,卒于任。事迹见张耒《书司马槱事》(《张右史集》卷四七)。《全宋词》录其词二首。

司马槱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