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后雨,余曰:“此雨为西湖洗红,当急与桃花作别,勿滞也。”午霁,偕诸友至第三桥,落花积地寸余,游人少,翻以为快。忽骑者白纨而过,光晃衣,鲜丽倍常,诸友白其内者皆去表。少倦,卧地上饮,以面受花,多者浮,少者歌,以为乐。偶艇子出花间,呼之,乃寺僧载茶来者。各啜一杯,荡舟浩歌而返。
寒食过后下雨。我说:“这场雨为西湖洗红,要赶快到西湖与桃花告别,不要迟延。”午时雨止天晴,偕诸友到第三桥。落花堆积在地上有一寸多厚,游人很少,我们反而觉得畅快。忽然有一个人身穿白绸衣骑着马儿走过,花光在白绸衣上晃动,比平常加倍鲜丽,朋友当中凡里面穿白衣的,都将外衣脱去。大家觉得有点儿疲倦了,便躺在地上饮酒,用面接花,接花多的满满地饮一大杯酒,接花少的唱歌,以此为乐。偶然间见小艇从花间划出,呼唤它,才知道是寺中的僧人载茶到这里来。大家各啜茶一杯,荡舟高歌而返。
全文虽只一百十余字,却包含了五层意思:一写花时将过,惜春人应及时赏玩,“勿滞”;二写第三桥边的环境,这里“落花积地寸余,游人少”,清幽寂静,宏道与诸友不嫌冷落,“翻以为快”,由此足证他们非热闹场中人,故有此种感觉;三写骑马人白色衣衫在艳艳红桃映射下的动人颜采,“骑者白纨而过,光晃衣,鲜丽倍常”,于是“诸友白其内者”效其样,“皆去表”,以求得红白之相映,相与为嬉;四写游戏翻新,看他们“卧地上饮,以面受花,多者浮,少者歌”,游乐方式,与众不同,新花样反映了宏道等内心的欢悦;五写啜茗荡舟归,“艇子出花间”,花丛中忽然划来一舟,“乃寺僧载茶来者”,酒后身倦,“各啜一杯”,啜罢“浩歌而返”,十分舒畅。十倍愉快,宏道一行真可说是不负春光了。
这篇文章通篇以少许文字写出绝胜地他人之多许文字,意赅言简,非文章妙手,其孰不能至此。
这篇散文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清明时节在杭州作。宏道于寒食后雨日午霁时,即“浅碧深红大半残,恶风催雨剪刀寒”之际,“偕诸友”游览了第三桥。他们痛饮高歌,寻欢作乐,留连光景,爱惜芳春。

休相问,怕相问,相问还添恨。春水满塘生,鸂鶒还相趁。
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偏忆戍楼人,久绝边庭信。
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更何处、一双鸂鶒,故来争浴。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
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
北陇田高踏水频。西溪禾早已尝新。隔墙沽酒煮纤鳞。
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卖瓜声过竹边村。
落日古城角,把酒劝君留。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敝貂裘。散尽黄金身世,不管秦楼人怨,归计狎沙鸥。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
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何处依刘客,寂寞赋登楼。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