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后雨,余曰:“此雨为西湖洗红,当急与桃花作别,勿滞也。”午霁,偕诸友至第三桥,落花积地寸余,游人少,翻以为快。忽骑者白纨而过,光晃衣,鲜丽倍常,诸友白其内者皆去表。少倦,卧地上饮,以面受花,多者浮,少者歌,以为乐。偶艇子出花间,呼之,乃寺僧载茶来者。各啜一杯,荡舟浩歌而返。
寒食过后下雨。我说:“这场雨为西湖洗红,要赶快到西湖与桃花告别,不要迟延。”午时雨止天晴,偕诸友到第三桥。落花堆积在地上有一寸多厚,游人很少,我们反而觉得畅快。忽然有一个人身穿白绸衣骑着马儿走过,花光在白绸衣上晃动,比平常加倍鲜丽,朋友当中凡里面穿白衣的,都将外衣脱去。大家觉得有点儿疲倦了,便躺在地上饮酒,用面接花,接花多的满满地饮一大杯酒,接花少的唱歌,以此为乐。偶然间见小艇从花间划出,呼唤它,才知道是寺中的僧人载茶到这里来。大家各啜茶一杯,荡舟高歌而返。
全文虽只一百十余字,却包含了五层意思:一写花时将过,惜春人应及时赏玩,“勿滞”;二写第三桥边的环境,这里“落花积地寸余,游人少”,清幽寂静,宏道与诸友不嫌冷落,“翻以为快”,由此足证他们非热闹场中人,故有此种感觉;三写骑马人白色衣衫在艳艳红桃映射下的动人颜采,“骑者白纨而过,光晃衣,鲜丽倍常”,于是“诸友白其内者”效其样,“皆去表”,以求得红白之相映,相与为嬉;四写游戏翻新,看他们“卧地上饮,以面受花,多者浮,少者歌”,游乐方式,与众不同,新花样反映了宏道等内心的欢悦;五写啜茗荡舟归,“艇子出花间”,花丛中忽然划来一舟,“乃寺僧载茶来者”,酒后身倦,“各啜一杯”,啜罢“浩歌而返”,十分舒畅。十倍愉快,宏道一行真可说是不负春光了。
这篇文章通篇以少许文字写出绝胜地他人之多许文字,意赅言简,非文章妙手,其孰不能至此。
这篇散文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清明时节在杭州作。宏道于寒食后雨日午霁时,即“浅碧深红大半残,恶风催雨剪刀寒”之际,“偕诸友”游览了第三桥。他们痛饮高歌,寻欢作乐,留连光景,爱惜芳春。
家善百自崇川来,小饮冒巢民先生堂中。闻白生璧双亦在河下,喜甚,数使趣之。须臾白生抱琵琶至,拨弦按拍,宛转作陈隋数弄,顿尔至致。余也悲从中来,并不知其何以故也。别后寒灯孤馆,雨声萧槭,漫赋此词,时已漏下四鼓矣。
是谁家、本师绝艺,檀槽挑得如许?半弯逻逤无情物,惹我伤今吊古。君何苦?君不见、青衫已是人迟暮。江东烟树。纵不听琵琶,也应难觅,珠泪曾干处。
凄然也,恰似秋宵掩泣,灯前一对儿女。忽然凉瓦飒然飞,千岁老狐人语。浑无据!君不见、澄心结绮皆尘土。两家后主,为一两三声,也曾听得,撇却家山去。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秋风远塞皂雕旗,明月高台金凤杯。红妆肯为苍生计,女妖娆能有几?两蛾眉千古光辉:汉和番昭君去,越吞吴西子归。战马空肥。
北风吹,吹我庭前柏树枝。
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
冰霜历尽心不移,况复阳和景渐宜。
闲花野草尚葳蕤,风吹柏枝将何为?
北风吹,能几时?
风悲画角,听《单于》、三弄落谯门。投宿骎骎征骑,飞雪满孤村。酒市渐阑灯火,正敲窗、乱叶舞纷纷。送数声惊雁,乍离烟水,嘹唳度寒云。
好在半胧淡月,到如今、无处不消魂。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为问暗香闲艳,也相思、万点付啼痕。算翠屏应是,两眉馀恨倚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