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天南地北

明代施耐庵

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 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绛绡笼雪,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幸如何消得?

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 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 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 离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

白话译文

整个天下,请问这个世界,有什么地方可以使我容身?还是栖身在梁山,今日来观赏京城之春。翠绿的衣袖散发着香气,红色的绡绢笼罩着洁白的肌肤,真是一笑值千金。美如仙女的体态,与薄情人没有缘份。

想那芦叶萧萧的滩头,开满蓼花的岸边,纵然有月色如水如银。鱼在水中雁飞天上,只盼金鸡报晓的佳音。虽有包天的义胆,盖地的忠肝,有谁能理解我的心。满怀的离愁千万种,醉乡里一夜霜染双鬓。

词语注释

  1. 天南地北:指代普天之下。
  2. 狂客:狂放不羁之人。此处为宋江自谦之词。
  3. 山东烟水寨:指梁山泊。
  4. 凤城:旧时京都的别称,谓帝王所居之城。
  5. 翠袖:青绿色衣袖,泛指女人的装束。
  6. 绛绡:红色绡绢。雪:比喻李师师洁白的肌肤。
  7. 一笑千金值:值得千金买一笑。
  8. 神仙体态:意谓美如仙女。
  9. 薄幸如何消得:薄幸,薄情;负心。消得:消受得了。
  10. 芦页滩头,蓼花汀畔:指梁山水泊。
  11. 六六:六六三十六,暗指天罡星数,八九七十二,暗指地煞星数。
  12. 金鸡消息:黄鸡报晓的声音。指朝廷招安。
  13. 四海:泛指大下。
  14. 醉乡:喝醉酒时神志迷离的状态。

作品赏析

该词上片前面四句描述了宋江自己曾为世道所不容纳,竟然到了无处安身的地步,后来投奔了梁山,做了梁山泊的寨主,现在来到东京,观赏灯景。接着后面的五句,笔锋转向李师师,表述了宋江对这位名妓的倾慕之情。先是描述了李师师的衣着服饰,“翠袖围香,绛绡笼雪”,衣袖散发着淡淡的香气,红色绢纱里笼罩着的是如雪的洁白肌肤。面对这样一位佳丽,是值得掷干金来买她的一笑的。像这样美如仙女的人,是薄幸的男人无缘消受的。

这首词下片前面的五句,回述了宋江身在粱山水泊的寂寞情怀,色沉雁杳,日夜盼望朝廷降旨招安的消息。结尾五句描述了他满怀忠义之心,却不能够被理解,为此常只能是借酒浇愁,把头发都愁白了。宋江这一次冒险来到东京观赏花灯的真实目的便是设法打通关系,想要通过名妓李师师能让宋徽宗体察到他宋江的“忠肝义胆”,殷切希望朝廷能够对梁山水泊的起义军进行招安。这首词集中披露了宋江投奔梁山只是暂时栖身,最终将投降朝廷的用心。

创作背景

小说《水浒传》第七十二回《柴进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闹东京》中,浪子燕青引宋江再次见到名妓李师师,李师师以酒食款待他们。席间,李师师低唱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宋江乘着酒兴,填写了这首词,呈给李师师。

名家点评

现代学者熊立扬《〈水浒〉宣扬宋江投降主义的诗词选批》:“该词污秽不堪,‘尽诉胸中郁结’,词中表现了宋江竭尽对李师师的肉麻吹捧,真是肮胜透顶,丑态百出。”

猜你喜欢

秣陵怀古

清代 • 纳兰性德

山色江声共寂寥,十三陵树晚萧萧。

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

捍拨双盘金凤,蝉鬓玉钗摇动。画堂前,人不语,弦解语。弹到昭君怨处,翠蛾愁,不抬头。

狱中杂记

清代 • 方苞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日四三人。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此疫作也。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往岁多至日数十人。”余叩所以。杜君曰:“是疾易传染,遘者虽戚属不敢同卧起。而狱中为老监者四,监五室,禁卒居中央,牖其前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旁四室则无之,而系囚常二百余。每薄暮下管键,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又隆冬,贫者席地而卧,春气动,鲜不疫矣。狱中成法,质明启钥,方夜中,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无可旋避,此所以染者众也。又可怪者,大盗积贼,杀人重囚,气杰旺,染此者十不一二,或随有瘳,其骈死,皆轻系及牵连佐证法所不及者。”

余曰:“京师有京兆狱,有五城御史司坊,何故刑部系囚之多至此?”杜君曰:“迩年狱讼,情稍重,京兆、五城即不敢专决;又九门提督所访缉纠诘,皆归刑部;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中家以上,皆竭资取保;其次‘求脱械居监外板屋,费亦数十金;惟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积忧愤,寝食违节,及病,又无医药,故往往至死。”余伏见圣上好生之德,同于往圣。每质狱词,必于死中求其生,而无辜者乃至此。傥仁人君子为上昌言:除死刑及发塞外重犯,其轻系及牵连未结正者,别置一所以羁之,手足毋械。所全活可数计哉?或曰:“狱旧有室五,名曰现监,讼而未结正者居之。傥举旧典,可小补也。杜君曰:“上推恩,凡职官居板屋。今贫者转系老监,而大盗有居板屋者。此中可细诘哉!不若别置一所,为拔本塞源之道也。”余同系朱翁、余生及在狱同官僧某,遘疫死,皆不应重罚。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左右邻械系入老监,号呼达旦。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书。

凡死刑狱上,行刑者先俟于门外,使其党入索财物,名曰“斯罗”。富者就其戚属,贫则面语之。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其绞缢,曰:“顺我,始缢即气绝;否则,三缢加别械,然后得死。”唯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用此,富者赂数十百金,贫亦罄衣装;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主缚者亦然,不如所欲,缚时即先折筋骨。每岁大决,勾者十四三,留者十六七,皆缚至西市待命。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或竟成痼疾。

余尝就老胥而问焉:“彼于刑者、缚者,非相仇也,期有得耳;果无有,终亦稍宽之,非仁术乎?”曰:“是立法以警其余,且惩后也;不如此,则人有幸心。”主梏扑者亦然。余同逮以木讯者三人:一人予三十金,骨微伤,病间月;一人倍之,伤肤,兼旬愈;一人六倍,即夕行步如平常。或叩之曰:“罪人有无不均,既各有得,何必更以多寡为差?”曰:“无差,谁为多与者?”孟子曰:“术不可不慎。”信夫!

部中老胥,家藏伪章,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功令:大盗未杀人及他犯同谋多人者,止主谋一二人立决;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狱词上,中有立决者,行刑人先俟于门外。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有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狱具矣,胥某谓曰:“予我千金,吾生若。”叩其术,曰:“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易,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其同事者曰:“是可欺死者,而不能欺主谳者,倘复请之,吾辈无生理矣。”胥某笑曰:“复请之,吾辈无生理,而主谳者亦各罢去。彼不能以二人之命易其官,则吾辈终无死道也。”竟行之,案末二人立决。主者口呿舌挢,终不敢诘。余在狱,犹见某姓,狱中人群指曰:“是以某某易其首者。”胥某一夕暴卒,众皆以为冥谪云。

凡杀人,狱词无谋、故者,经秋审入矜疑,即免死。吏因以巧法。有郭四者,凡四杀人,复以矜疑减等,随遇赦。将出,日与其徒置酒酣歌达曙。或叩以往事,一一详述之,意色扬扬,若自矜诩。噫!渫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而道之不明,良吏亦多以脱人于死为功,而不求其情,其枉民也亦甚矣哉!

奸民久于狱,与胥卒表里,颇有奇羡。山阴李姓以杀人系狱,每岁致数百金。康熙四十八年,以赦出。居数月,漠然无所事。其乡人有杀人者,因代承之。盖以律非故杀,必久系,终无死法也。五十一年,复援赦减等谪戍,叹曰:“吾不得复入此矣!”故例:谪戍者移顺天府羁候。时方冬停遣,李具状求在狱候春发遣,至再三,不得所请,怅然而出。

杨柳枝·根抵虽然傍浊河

五代 • 孙光宪

根柢虽然傍浊河,无妨终日近笙歌。骖骖金带谁堪比,还共黄莺不校多。

鹊桥仙·送粉卿行

宋代 • 辛弃疾

轿儿排了,担儿装了,杜宇一声催起。从今一步一回头,怎睚得、一千馀里。

旧时行处,旧时歌处,空有燕泥香坠。莫嫌白发不思量,也须有、思量去里。

施耐庵
简介描述:

施耐庵(约1296年-约1370年),原名施耳,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江苏兴化人(今属盐城大丰白驹镇)。原籍苏州,后迁居淮安。或称原籍淮安,居于杭州,后归淮安故里。元末明初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水浒传》。

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元延祐元年(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钱塘县尹,因替穷人辩冤纠枉遭县官的训斥,遂辞官回家。至正十三年(1353年),与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等人一起起义反元,因张士诚居功自傲,于是愤然离开平江,浪迹江湖,替人医病解难。后入江阴祝塘财主徐骐家中坐馆,除了教书以外,还潜心研究创作。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施耐庵渡江北上在海滨白驹隐居专心创作。明洪武三年(1370年),施耐庵在淮安逝世。

施耐庵创作的《水浒传》是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荟萃了民间流传的梁山起义军的故事,体现了人民群众对历史的认识和爱憎感情,表达了作者对起义军农民的赞颂,一经问世就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施耐庵不仅有丰厚的生活底蕴,而且有很高的艺术表现才能,其创作对中国长篇小说的创作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为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增添了一份珍贵的财富。

施耐庵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