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

宋代杨亿

蓬莱银阙浪漫漫,弱水回风欲到难。

光照竹宫劳夜拜,露漙金掌费朝餐。

力通青海求龙种,死讳文成食马肝。

待诏先生齿编贝,那教索米向长安。

白话译文

蓬莱岛上的银色宫阙隔着漫漫波涛,海上回风转舟让人永无到达之期。

神光降临祠宫劳你深夜叩拜,金掌也沾朝露让你费神饮食。

你的武力能打通西域要来天马,却谎说方士因食马肝而死。

那才士东方朔牙如编串的贝壳,怎能让他在长安求讨奉禄供米。

词句注释

  1. 汉武:即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年—前88年在位)。
  2. 蓬莱银阙:海上仙山与神仙宫阙。传说蓬莱、方丈、瀛洲为三神山,在大海中,有仙人和不死之药。战国时的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到秦始皇,都曾遣人往访。漫漫:广阔无边的样子。
  3. 弱水:传说中称险恶的难于浮渡的水面。回风:旋风。因有弱水回风,故仙山不可求。
  4. 竹宫:甘泉宫(故址在今陕西淳化)中的祠宫,以竹为之,汉武帝曾在此遥拜“神光”(大约是不常见的某种天体发的光),所以说“劳夜拜”。
  5. 露漙:露多的样子。金掌:铜制的手掌。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作承露盘,高二十丈,上有仙人掌(即金掌)承“天露”,和玉屑饮之,以求长生。费朝餐:大意说花费如此气力去得到朝餐(天露)。
  6. “力通”句:汉武帝兴师动众,打通青海(即今青海湖,古亦称西海),只是为了求得骏马。龙种,青海所产骏马,亦称青海聪。
  7. 文成:齐人少翁以方术受汉武帝宠信,拜为文成将军。因弄虚作假,被杀。汉武帝恐其他方士生畏,不肯为他尽力,乃诈称少翁是食马肝中毒而死的,即所谓“讳”言。
  8. “待诏”二句:西汉东方朔上书汉武帝说,臣身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白而整齐)。武帝令其待诏公车(即所谓“待诏先生”),不得重用。他又说,如臣可用,就请礼遇,否则罢之,不要让我在长安城里要饭(即所谓“索米长安”)。作者用这个典故,有暗讽宋真宗亲近佞臣方士,疏远才学之士(包括作者自己)的意思。待诏先生,指东方朔。东方朔,字曼倩,辞赋家,性格诙谐滑稽。

作品赏析

诗咏汉武帝故事,是一篇借古讽今的咏史诗。

首联写武帝求仙海上之虚妄。引用《史记·封禅书》载武帝迷信方士少翁之事。此借以形容三神山四周环水,难以到达。

颔联写武帝祈求长生之徒劳。此处引用《汉武故事》《三辅黄图》等书中典故来例证。一个“劳”与一个“费”字暗寓讥讽,点明这些举动均属徒劳无补,确有一字寓贬的春秋笔法。

颈联写武帝开边求马,迷信方士而不知醒悟。汉武帝曾得神马于渥注水中,又伐大宛而得千里马。此处用典仅为借用,周礼中早有“马八尺以上为龙”之说,故可移植。一个“力”字写出他为个人私欲而不惜擅开边衅的独断专行。此句述马,遂联类而及下句的“食马肝”。亦用《史记·封禅书》载武帝迷信方士少翁之事。这一典故活现出统治者明知受骗却不思悔改,自欺而又欺人的心态,一个“讳”字将此揭露得入木三分。而且宋真宗伪造的黄帛天书恰与少翁行骗的帛书相巧合,更具讽刺意味。

尾联诗人自叹清贫,倾吐怨尤。这里作者是以东方朔自比。诗人感叹像东方朔这样的才士,不能教他乞米糊口,身为馆阁之臣的杨亿虽位居清要,却禄微薄,曾因家贫请求外任,其上表中有“方朔之饥欲死”语,足证此为自况。尾联是用才士待遇之菲薄,反衬统治者为满足一己私欲的侈靡荒唐,衬跌十分有力。

此诗句句用典,组织绵密,纯用叙事,不着议论,而讽意自见,还通过若干字眼暗寓褒贬,婉曲而不失严正之意,加之对仗工稳,音调铿锵,故刘攽称此诗“义山不能过也”(《中山诗话》)

创作背景

此诗载于西昆酬唱集,以此题唱和者共七人,人各一首,这是第一首。

汉武帝虽然是一位雄才大略的英主,但他崇信方士,一心追求长生成仙,演出了一幕幕迷信的闹剧。而杨亿生活的宋真宗朝也在为天降符瑞而忙得不亦乐乎。当时宋与辽订立了屈辱的澶渊之盟,王钦若向宋真宗进言以神道设教、封禅泰山来夸示外国,并伪造天书降临的祥瑞朝臣纷纷撰文歌功颂德,并为封禅而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戊申正月,真宗诈称天书降,改元,且议封禅。十月,真宗登泰山而封禅,后又于四年祀汾阴后土,一时间闹得乌烟瘴气。诗人正是利用了历史的这种惊人相似之处,写出了这一讽谕深刻的咏史诗。

名家点评

  • 元代文人方回:此诗有说讥武帝求仙,徒费心力,用兵不胜其骄,而于人才之地不加意也。诗话称此五、六。(《瀛奎律髓汇评》)
  • 清代文人冯班:此首有作用。“齿编贝”何不言“身九尺”?(《瀛奎律髓汇评》)
  • 清代文人纪昀:此便欲真逼义山。(《瀛奎律髓汇评》)
  • 近代诗人、词人钱仲联:《西昆酬唱集》中的诗作,宗法李商隐,词采华艳,精工稳切,诚如纪昀所云,“要其取材博赡,炼词精整,非学有根柢,亦不能镕铸变化,自名一家,固亦未可轻诋。”特别要指出的,集中诗并非篇篇都是脱离现实的咏史、咏物之作,有的明显是借古讽时。这首《汉武》可为代表。(《说杨亿〈汉武〉》)
  • 中国古典文学家、现代诗人霍松林:西昆派宗法李商隐,追求辞藻华美、多用典故、对仗工整、音律和谐,但缺乏真情实感,未能学到李商隐的真实本领。石介视为“怪”现象而加以攻击,欧阳修等则开创新诗风,西昆派乃告衰歇。杨亿的这首诗,具备西昆体的一般特征,而较有意义。《西昆酬唱集》中以“汉武”为题的七律共六首,杨亿的这一首排为第一。(《名家选评中国文学经典丛书·宋诗举要》)
  •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水照、朱刚:此诗是西昆体名作,意在讽刺。颔联的“劳”、“费”二字很为前人称道。其实颈联的对比更见功力,运思、遣词、用典、对仗,结撰得甚好,整句也颇有力度,无懈可击这也是诗人应该追求的境界之一。(《宋诗一百首》)

猜你喜欢

藏书室记

宋代 • 苏辙

予幼师事先君,听其言,观其行事。今老矣,犹志其一二。先君平居不治生业,有田一廛,无衣食之忧; 有书数千卷,手缉而校之,以遗子孙。曰:“读是,内以治身,外以治人,足矣。此孔氏之遗法也。”先君子遗言今犹在耳,其遗书在椟,将复以遗诸子,有能受而行之,吾世其庶矣乎!

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及其安之,然后申之以弦歌,广之以读书。曰:“道在是矣,仁者见之斯以为仁,智者见之斯以为智矣。”颜闵由是以得其德,予赐由是以得其言,求由由是以得其政,游夏由是以得其文。皆因其才而成之。比如农夫垦田,以植草木,小大长短,甘辛咸苦,皆其性也。吾无加损焉,能养而不伤耳。

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如孔子犹养之以学而后成,故古之知道者必由学,学者必由读书。傅说之诏其君亦曰:“学于古训,乃有获。”。念终始典于学,厥德修罔觉。”而况余人乎?子路之于孔氏,有兼人之才而不安于学,尝谓孔子有民人社稷,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孔子非之,曰:“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凡学而不读书者,皆子路也。信其所好,而不知古人之成败与所遇之可否,未有不为病者。

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曰:“然。非欤?”曰:“非也,予一以贯之。”一以贯之,非多学之所能致,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非耶?曰:非此之谓也。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以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而后一以贯之者,可得而见也。孟子论学道之要曰:“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心勿忘则莫如学,必有事则莫如读书。朝夕从事于诗书,待其久而自得,则勿忘勿助之谓也。比之稼穑,以为无益而舍之,则不耘苗者也;助之长,则揠苗者也。以孔孟之说考之,乃得先君之遗意。

寿阳曲·远浦帆归

元代 • 马致远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与潘子实书

明代 • 归有光

有光顿首,子实足下;顷到山中,登万峰,得足下读书处,徘徊惆怅,不能自归。深山荒寂,无与晤言;意之所至,独往独来。思古人而不得见。往往悲歌感慨,至于泪下。

科举之学,驱一世于利禄之中,而成一番人材世道,其敝已极。士方没首濡溺于其间,无复知有人生当为之事。荣辱得丧,缠绵萦系,不可解脱,以至老死而不悟。足下独卓然不惑,痛流俗之沉迷,勤勤恳恳,欲追古贤人志士之所为,考论圣人之遗经于千百载之下。以仆之无似,至仅诲语累数百言。感发之余,岂敢终自废弃!

又窃谓经学至宋而大明,今宋儒之书具在,而何明经者之少也?夫经非一世之书,亦非一人之见所能定。而学者固守沉溺而不化,甚者又好高自大,听其言汪洋恣肆,而实无所折衷:此今世之通患也。故欲明经者,不求圣人之心,而区区于言语之间好同而尚异,则圣人之志,愈不可得而见矣。足下之高明,必有以警愦愦者。无惜教我,幸甚!

夏初雨后寻愚溪

唐代 • 柳宗元

悠悠雨初霁,独绕清溪曲。

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

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

幸此息营营,啸歌静炎燠。

减字木兰花·歌檀敛袂

宋代 • 欧阳修

歌檀敛袂。缭绕雕梁尘暗起。柔润清圆。百琲明珠一线穿。

樱唇玉齿。天上仙音心下事。留往行云。满坐迷魂酒半醺。

杨亿
简介描述:

杨亿(974年-1020年),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宋代诗人、官员、史学家、文学家,西昆体代表人物之一。

杨亿看重友情,性格耿直,崇尚节操。他7岁时便能写文章。11岁时受到宋太宗及大臣的褒美,授秘书省正字。淳化年间(990年-994年),杨亿试翰林,赐进士。此后历任著作佐郎、知制诰。宋真宗即位后,拜左正言,历任左司谏、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户部郎中、秘书监、工部侍郎等职,参与编纂《太宗实录》共80卷,杨亿独自完成56卷。景德初年(1004年),会修《册府元龟》,序次体例,皆杨亿所定。他在政治上支持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天禧四年(1020年),宋真宗得风疾,刘太后干预朝政,寇准谋立太子,废刘氏,黜丁谓等,使杨亿草诏书。丁谓连夜与曹利用谋画,杀周怀政,召杨亿。同年十二月,杨亿去世。

杨亿终身不离笔墨,善写小字,又留心佛教“禅观”之学。曾编集时文数十篇,名《笔苑时文录》。著有《括苍》《武夷》《颍阴》等集,亦著有《内外制》《刀笔》等,今存《武夷新集》《杨公逸诗文》《杨文公集》等。又编《西昆酬唱集》,是影响颇大的宋诗总集。杨亿诗学李商隐,只从词藻华丽,对仗工整,音节和谐方面著手,但缺乏真情实感,雕饰用典词意晦涩。这种文风统领宋初诗坛数十年之久,后为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运动所荡涤。

杨亿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