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初雨后寻愚溪

唐代柳宗元

悠悠雨初霁,独绕清溪曲。

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

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

幸此息营营,啸歌静炎燠。

白话译文

下了很久的雨终于开始转晴,独自围绕着清澈的小溪而行。

用拐杖试探荒野中泉水的深浅,解下带子把嫩竹围起。

为什么喜欢在这里徘徊沉吟,孤独与寂寞本来就是我的追求。

有幸来到这里免去了官场的谋求,大声唱着歌来缓解炎热的气候。

词句注释

  1. 愚溪:即冉溪,在今湖南零陵。
  2. 悠悠:连续不断。霁(jì):指雨后或雪后转晴。
  3. 清溪曲:弯弯曲曲的清溪。
  4. 试荒泉:指用手杖试探泉水的浅深。
  5. 围新竹:解下衣带拴在新长的竹子上。围,缠绕在。
  6. 沉吟:指深沉的叹息。
  7. 固所欲:本来是自己所想要的。
  8. 息:停止。营营:谋求,奔走钻营。《诗经·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毛传:“营营,往来貌。”
  9. 静:清静,消除。炎燠(yù):炎热。谢朓《出下馆》:“麦候始清和,凉雨销炎燠。”

作品赏析

诗题《夏初雨后寻愚溪》,愚溪是作者非常熟悉的地方,却还要“寻”,原来是因为“雨后”。开头两句:“悠悠雨初霁,独绕清溪曲。”久雨初晴,诗人独自来到清澈的小溪旁,溪水涨满且弯弯曲曲,写出“雨后”及“寻”字。顺着弯弯曲曲的溪岸行走,好像是在暗喻他前半生的经历,如同在绵绵的春雨之中,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弯路,终于找到“愚溪”这块“世外桃源”。还要用手杖试探水的深浅,看来是需要涉水而过了。第三、四句“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写他看到荒野中的清泉,忍不住举起手杖去试探水的深浅,看来是需要涉水而过了。他将自己身上的带子解下,把那些倒伏的嫩竹捆扶起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突出自己的行动,似乎是在自我表白:虽然独自一人被贬到永州,但是他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利用手中的笔,去试探清泉的“深浅”,什么毁谤、诬陷与攻击,统统撇在了脑后;同时,还要对那些后学晚辈之类“嫩竹”,尽力给予关照与扶持。

第五、六句“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写他以前经常为了功名利禄之类事情而沉吟不已,白白地浪费了许多光阴;但为了实现“利安元元”的远大抱负和理想,不必惧怕孤独与寂寞。那些东西,本来就是自己应该预料得到的结果。第七、八句:“幸此息营营,啸歌静炎燠。”这两句中的“幸”字和“静”字,特别耐人寻味。“幸”字是“有幸、幸运”的意思。写他“有幸”来到这里休养生息,应该大声唱着歌谣来对付特别炎热的天气。“许国不复为身谋”,要为自己的理想和事业去奋斗,肯定会付出不少的代价。跟屈原以身殉国相比,跟元和元年(806年)被赐死于贬所的王叔文相比,自己还是非常“幸运”的人。诗的后半部分故作达观,表现的是无可奈何的心情。

“静”字可以看作全诗的“诗眼”。古人说:“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在柳宗元的眼中,愚溪是一个与自己拥有同样的品质,同样遭遇的天涯知己。他与它对话,倾诉自己的情怀和不平,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暂时平衡和安慰;他有意识地在这人烟稀少的远僻之地,用“拐杖去试探荒泉的深浅”,扶起“倒伏的嫩竹”,“以动求静”;他用一种平和、恬静的心态,来对待炎热的“天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诗中所创设出来的这种宁静、淡远的意境,是由于柳宗元对世俗的淡漠;而对世俗的淡漠,来自于佛教的出世思想作用的结果。因而,他能够心无挂碍,和世俗事务暂时绝缘,本着一种超功利、超现实的心境,从自然中体会到了禅意,又以禅意去体味人生,从而达到了与自然与人生合一的闲散悠然的境界,放下争逐之心、功利之念,甚至觉得脱离了局促的社会政治樊篱,贬谪南荒对他倒是一件幸事。所以,他觉得必须高高兴兴地去面对未来,敢于大声地唱着歌去迎接“炎夏”的挑战。

《夏初雨后寻愚溪》,跟他同时期的许多诗文都有所不同,格外豁达、乐观,不再为自己的处境而烦恼,不再为日后的前程而困扰,给人一种“解脱世俗尘网的束缚、超越人世间烦扰与困惑”的崭新的精神风貌。他坚持了这种在困境中顽强执着的追求精神,和勇往直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才使得困居“南荒”的十年,成了柳宗元生命里程中崭新的拼搏时期,铸就了唐代文学史与思想史上的又一座丰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年),当时柳宗元在永州(治今湖南零陵)司马任上。柳宗元在唐顺宗永贞元年(806年)被贬为永州司马。

名家点评

  • 明·陆时雍:“‘引杖’二语有写作。”(《唐诗镜》卷三七)
  • 明末清初·黄周星:“可知避暑之方矣。”(《唐诗快》卷五)
  • 明末清初·贺裳:“坡尤好陶诗,此则如身入虞罗,愈见冥鸿之可慕。然坡语曰:‘所贵于枯淡者,谓外枯而中高,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边皆枯,淡亦何足道。’自是至言。即如‘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风窗疏竹响,露井寒松滴’,孰非目前之景,而句字高洁,何尝不澹,何病于秾。”(《载酒园诗话又编》)
  • 近代·高步瀛:“情景真切。”(《唐宋诗举要》卷一)
  • 日本·近藤元粹:“勉强之语似自然。”(《柳柳州集》卷三)

猜你喜欢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

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

咏零陵

宋代 • 欧阳修

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

城郭恰临潇水上,山川犹是柳侯余。

驿亭幽绝堪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

欲买愚溪三亩地,手拈茅栋竟移居。

红窗月·燕归花谢

清代 • 纳兰性德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是一般风景,两样心情。犹记碧桃影里、誓三生。

乌丝阑纸娇红篆,历历春星。道休孤密约,鉴取深盟。语罢一丝香露、湿银屏。

南乡子·眼约也应虚

宋代 • 晏几道

眼约也应虚,昨夜归来凤枕孤。且据如今情分里,相于。只恐多时不似初。

深意托双鱼。小剪蛮笺细字书。更把此情重问得,何如。共结因缘久远无。

枯鱼过河泣

唐代 • 李白

白龙改常服,偶被豫且制。

谁使尔为鱼,徒劳诉天帝。

作书报鲸鲵,勿恃风涛势。

涛落归泥沙,翻遭蝼蚁噬。

万乘慎出入,柏人以为识。

柳宗元
简介描述:

柳宗元(773年—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祖籍河东郡(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人,出身河东柳氏,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章的成就大于诗作。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被推为“游记之祖”。元和十四年(819年),柳宗元去世,享年四十七岁。南宋绍兴年间,宋高宗追谥其为文惠昭灵侯。

柳宗元著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柳宗元遗族所建柳氏民居,现位于山西沁水县文兴村,为国家4A级景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