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华鉴寒水,怡我适野情。
前趋问长老,重复欣嘉名。
蹇连易衰朽,方刚谢经菅。
敢期齿杖赐,聊且移孤茎。
丛萼中竞秀,分房处舒英。
柔条乍反植,劲节常对生。
循玩足忘疲,稍觉步武轻。
安能事翦伐,持用资徒行。
白色的花朵映照在寒水边,正与我热爱野趣的心情相合。
走上前去向长老打听,更高兴它有灵寿木这样的好名字。
人生坎坷容易衰老,血气方刚就用不着费神保养。
我哪里敢指望得到老者之杖的赠赐,只是想把这棵灵寿木移到我的庭院中。
丛丛的花萼内中正争奇斗艳,分房而开舒展出朵朵花儿。
柔嫩的枝条反过来种植,刚劲的树节都相对而生长。
来回观望都忘记了腿脚的疲倦,反而觉得步履更加轻盈。
怎么能将这么好的树木砍伐下来,作为步行扶持的拐杖呢?
“白华鉴寒水,怡我适野情。前趋问长老,重复欣嘉名。”讲的是寻得灵寿木的过程。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因政治上遭迫害和永州恶劣的生存环境,三十多岁的人迅速衰老,对于过早的生出白发,诗人是很伤心的。《始见白发题所植海石榴树》云:“从此休论上春事,看成古树对衰翁。”随着时间的推移,被重新启用的希望已成为渺茫的梦,而永州山水和永州人对诗人的关怀和慰藉,使诗人渐次忘却了悲哀。而以一老翁自居,认真地做起了永州人来。
“蹇连易衰朽,方刚谢经营。敢期齿杖赐?聊且移孤茎。”讲的是种植灵寿木的原因。前两句,当倒过来读,诗人对自己正当年富力强,而不得拖展自己抱负、才华的处境,已没有了流放之初的激愤与哀伤。也明白自己过早衰老的原因,在于面对的艰难困厄的现实。“敢期齿杖赐?”表明了诗人对这一现实的清醒理解,虽然为此诗人付出了青春年华的代价。“聊且移孤茎”,在长老的指点下,诗人寻得灵寿木并挖得一枝,移栽至自己的住宅旁。这一举动,是诗人对统治者的彻底失望,也标明诗人在永期间,思想上的一次飞跃。
“丛萼中竞秀,分房外舒英。”写所植灵寿木成活、生长、开花的情景。从“竞秀”和“舒英”看,该灵寿木在诗人的精心培养下茁壮成长的确令人欣慰。也可得知,诗人为它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柔条乍反植,劲节常对生。”灵寿木枝条细而韧,故有枝条时从树上倒垂向下,突兀强劲的枝节,又常相对而生。表面上看,这是在赞美灵寿木外柔内刚的形态,实际上,作者是在表明自己的品格。
“循玩足忘疲,稍觉步武轻。”诗人抚摩玩赏着灵寿木,忘却了疲劳,脚步也渐渐轻快起来了。这里有一个问题:作者的抚摩玩赏的是灵寿木,还是用灵寿木做成的拐杖。联系下句“安能事翦伐,持用资徒行”可以看出,“循玩”的应为蓬勃生长的灵寿木,而非用灵寿木制成的拐杖。更加可见诗人是不忍心对灵寿木加以剪伐的。
作者为取拐杖而植灵寿,灵寿长大后却不舍得砍下来做拐杖了。这仅仅是诗歌的字面意义,诗人的真实意图是:自己被贬永州已多年,被贬初期那种焦躁不安的情绪,那种悲天悯人的伤感,都已被岁月磨蚀;水州的山水之美、人民之情,已经和诗人的血肉融为了一体,这就是“白华鉴寒水,怡我适野情”的原因。同时,作者对统治者已不再寄有什么希望,对现实则有了更多理性的认识,“敢期齿杖赐”正是诗人这种认识的反映,所以植灵寿木的目的,不在于获得一条拐杖,而是对统治者的一种冷峻的抗议。
在写法上,此诗以叙事为主。作者曾多次到过郴州,知道郴州万岁山生长着一种特殊的树种——灵寿木,了解到这种木料可以做成珍贵的拐杖,便虚构了一个在自己住宅旁种植灵寿木的故事,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写,使人读起来饶有兴致,读后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永贞元年(805年)十一月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在永州因江南湿气太重,患上了“重膇”之疾。为了方便行走,他不得不使用拐杖。作者曾多次到过郴州,知道郴州万岁山生长着一种特殊的树种——灵寿木,了解到这种木料可以做成珍贵的拐杖,便虚构了一个在自己住宅旁种植灵寿木的故事,于是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被贬初期焦躁不安的情绪。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落叶萧萧江水长,故园归路更茫茫。
一声新雁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
自退酤以西,张方沟以东,南临洛水,北达芒山,其间东西二里,南北十五里,并名为寿丘里,皇宗所居也,民间号为王子坊。
当时四海晏清,八荒率职,缥囊纪庆,玉烛调辰,百姓殷阜,年登俗乐。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于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争修园宅,互相夸竞。崇门丰室,洞户连房,飞馆生风,重楼起雾。高台芳榭,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
而河间王琛最为豪首,常与高阳争衡。造文柏堂,形如徽音殿。置玉井金罐,以金五色绩为绳。妓女三百人,尽皆国色;有婢朝云,善吹篪,能为团扇歌、陇上声。琛为秦州刺史,诸羌外叛,屡讨之,不降。琛令朝云假为贫妪,吹篪而乞。诸羌闻之,悉皆流涕,迭相谓曰:“何为弃坟井,在山谷为寇也?”即相率归降。秦民语曰:“快马健儿,不如老妪吹篪。”
琛在秦州,多无政绩。遣使向西域求名马,远至波斯国,得千里马,号曰“追风赤骥”。次有七百里者十余匹,皆有名字。以银为槽,金为锁环。诸王服其豪富。琛常语人云:“晋室石崇乃是庶姓,犹能雉头狐腋,画卵雕薪,况我大魏天王,不为华侈?”造迎风馆于后园。牕户之上,列钱青琐,玉凤衔铃,金龙吐佩。素柰朱李,枝条入檐,伎女楼上,坐而摘食。
琛常会宗室,陈诸宝器,金瓶银瓮百余口,瓯、檠、盘、盒称是。自余酒器,有水晶钵、玛瑙杯、琉璃碗、赤玉巵数十枚。作工奇妙,中土所无,皆从西域而来。又陈女乐及诸名马。复引诸王按行府库,锦罽珠玑,冰罗雾縠,充积其内。绣、缬、紬、绫、丝、綵、越、葛、钱、绢等,不可数计。琛忽谓章武王融曰:“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
融立性贪暴,志欲无限,见之惋叹,不觉生疾。还家,卧三日不起。江阳王继来省疾,谓曰:“卿之财产,应得抗衡。何为叹羡,以至于此?”融曰:“常谓高阳一人宝货多于融,谁知河间,瞻之在前。”继咲曰:“卿欲作袁术之在淮南,不知世间复有刘备也?”融乃蹶起,置酒作乐。
于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於廊者,不可较数。及太后赐百官负绢,任意自取,朝臣莫不称力而去。唯融与陈留侯李崇负绢过任,蹶倒伤踝。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侍中崔光止取两匹,太后问:“侍中何少?”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疋,所获多矣。”朝贵服其清廉。经河阴之役,诸元歼尽,王侯第宅,多题为寺。寿丘里闾,列刹相望,祗洹郁起,宝塔高凌。四月初八日,京师士女,多至河间寺。观其廊庑绮丽,无不叹息,以为蓬莱仙室,亦不是过。入其后园,见沟渎蹇产,石磴礁峣,朱荷出池,绿萍浮水,飞梁跨阁,高树出云,咸皆啧啧,虽梁王兔苑想之不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