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题石门长老东轩

唐代柳宗元

石门长老身如梦,旃檀成林手所种。

坐来念念非昔人,万遍莲花为谁用?

如今七十自忘机,贪爱都忘筋力微。

莫向东轩春野望,花开日出雉皆飞。

白话译文

石门精室的长老一身如梦,旃檀木已成林,都是他亲手栽种。

时光流逝,刹那之间已不是昔日的长老,诵念的万遍《妙法莲华经》也不知道替谁超度?

如今年已七十,自然达到了忘机的境界,贪爱等欲望应该都已忘记而筋力也都微弱了。

但还是不要通过东窗向春天的旷野张望吧,那里,太阳升起的时候,正是鲜花开放,雉鸟雌雄双飞的季节。

词句注释

  1. 戏题:游戏之作也,开玩笑的意思。石门长老:指石门精舍之僧师觉照。
  2. 旃(zhān)檀:香木。
  3. “坐来”句:谓其已能忘我、超然物外。坐来:佛家语,指移时、少顷。念:刹那。非昔人:佛家谓世界由一刹那一刹那的时空构成,故此刻之我已非前一刻之我,今人非昔人也。
  4. 莲花:指《妙法莲华经》。花通“华”。
  5. 贪爱:指世俗的欲望。
  6. “莫向”二句:此二句为戏言,意谓年已七十的觉照,会不会也有动心动情的时刻?

作品赏析

这首诗在写作手法上属于借题发挥,即借用石门长老的形象,抒发作者忠于朝庭、希望得到朝庭的理解和重新起用,而长期被冷落的悲愤失望的心情。

“石门长老身如梦,旃檀成林手所种。“说长老人生如梦,看到了长老能够做到心无所住、自由无碍。第二句借“旃檀”的形象,说明官场新贵们的得势,似偏离柳宗元的原意。长老亲手栽种的旃檀木已经蔚然成林,让人闻到了浓郁的芳香。柳宗元写这两句,亦感叹时间流逝之快,喻指青春不在的长老培养了众多弟子,经他的教育而成道场人才。

“坐来念念非昔人,万遍莲花为谁用?”少顷之时,念念相生相灭,已不是过去的旧人,而是变成了新人,柳宗元在这里的意思并不是否定长老的诵经,长老诵经既是为自己用,更是为众生用,是为了回向众生。有人说“三、四句再借“石门长老”之言,说明江山易主、改朝换代,作者的忠心无人理解,等待重新起用已经无望”。诗人并没明确说这两句就是长老讲的话,说“借“石门长老’之言”似不充分。柳宗元在此并不是谈过于严肃的事情,而是戏谑一番长老,理应不涉及政治上的重新启用的问题。

“如今七十自忘机,贪爱都忘筋力微。”长老到柳宗元为他写这首诗那年已经七十岁了,已达到了忘机的境界了,贪爱欲望都忘记了,身体的筋力也都衰微了。也就是说,随着年纪的增大,身体素质不如以前好了,但能够达到忘机的境界,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是强求强为所致。“五、六句以“石门长老’的形象和自白,慨叹人生易老和作者生平抱负的落空。”柳宗元写此诗在永州,对朝廷还有幻想,并没有慨叹生平抱负的落空,他被召回长安,再被贬滴到柳州,重新被朝廷重用的抱负才算落空。诗人以七十岁的石门长老作为题咏对象,在慨叹人生易老这一传统主题的同时,寄寓着自己韶华易逝、岁月空度的无奈和悲叹。此诗主题是赞颂长老,基调应不是悲叹,不能以人生易老这一传统主题解此诗,主题是对长老的赞叹与调侃,有悲也有喜,喜感更突出些。

“莫向东轩春野望,花开日出雉皆飞。”诗中柳宗元劝诫长老不要到东轩眺望,并不是柳宗元真的去劝诫长老。要是站在了东轩眺望春日的野外,见到花朵开放,旭日升起,野鸡雄雌追逐嬉耍的景象,七十了仍然无妻,孑然一身,感物伤心,得不偿失。诗中把战国初的犊牧子与中唐的长老比较,两个老人的身份、地位不同,追求也不同,长老见景思春,是假定性想象,假定性想象中的长老与犊牧子具有相近性,不但年龄相近,而且生理的欲望相近。这两句,为这首诗带来新奇的审美感受,出乎读者意料之外,可谓是诗的转折之处。这两句作为点睛之笔,一扫些许沉闷气,让整首诗活泼起来,用典故用得恰到好处,具有强烈的艺术性。

这首诗既写长老守身如玉,又间接流露诗人的性意识。既有出家得道高僧之形象,又间接让人联想贬谪中诗人的生活境遇,诗外也并不是全然没有诗人苦中作乐的影子。

创作背景

王国安《柳宗元诗笺释》说,此诗是柳宗元偕堂弟柳宗直于元和元年(806年)三月八日游永州华严岩后所作,但蒋凡认为柳宗元此诗乃永贞末被贬为永州司马数月后的作品。具体创作时间不大好确定,大概作于诗人被贬永州期间。柳宗元“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特别在“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永州之后,崇佛弥甚。他曾长期寄居佛寺,与许多僧人有交往,且常以诗文与僧人酬唱应对,与石门长老也交从甚密,这首诗是与石门长老酬唱应对之作。

名家点评

  • 明代文学家钟惺《唐诗归》:穆然深朴,似元道州七言歌,“雉皆飞”三字禅机。
  • 明代文学家杨慎《升罨诗话》卷四:柳子厚《戏题石门长老东轩诗》曰:“坐来念念非昔人,万遍莲花为谁用?”《法苑珠林》:梵志出家,白首而归,邻人见之,曰:“昔人尚存乎?”梵志曰:“吾犹昔人,非昔人也!”子厚正用此事,而注者不知引。
  • 清代学者何焯《义门读书记》:“花开日日雉皆飞”戏之也。公暗以长老自比。
  •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蒋凡《韩愈柳宗元研究》:“柳宗元……当时心境自是极端压抑苦闷,因而借诗遣怀,满纸风趣的诙谐调侃中,不仅暗伏着对异性之爱的合理向往,而且表达了自己不屈服于环境重压的热爱生命之追求,苦中作乐,其诗所“戏”,真谛在此。

猜你喜欢

夜半

唐代 • 李商隐

三更三点万家眠,露欲为霜月堕烟。

斗鼠上床蝙蝠出,玉琴时动倚窗弦。

人月圆·梅

近现代 • 王国维

天公应自嫌寥落,随意着幽花。月中霜里,数枝临水,水底横斜。

萧然四顾,疏林远渚,寂寞天涯。一声鹤唳,殷勤唤起,大地清华。

题所居村舍

唐代 • 杜荀鹤

家随兵尽屋空存,税额宁容减一分。

衣食旋营犹可过,赋输长急不堪闻。

蚕无夏织桑充寨,田废春耕犊劳军。

如此数州谁会得,杀民将尽更邀勋。

风萧瑟,邯郸古道伤行客。伤行客。繁华一瞬,不堪思忆。

丛台歌舞无消息,金樽玉管空陈迹。空陈迹,连天衰草,暮云凝碧。

虞美人·好风微揭帘旌起

五代 • 孙光宪

好风微揭帘旌起,金翼鸾相倚。翠檐愁听乳禽声,此时春态暗关情,独难平。

画堂流水空相翳,一穗香摇曳。教人无处寄相思,落花芳草过前期,没人知。

柳宗元
简介描述:

柳宗元(773年—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祖籍河东郡(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人,出身河东柳氏,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章的成就大于诗作。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被推为“游记之祖”。元和十四年(819年),柳宗元去世,享年四十七岁。南宋绍兴年间,宋高宗追谥其为文惠昭灵侯。

柳宗元著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柳宗元遗族所建柳氏民居,现位于山西沁水县文兴村,为国家4A级景区。

Top